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四章旅游业的社会和生态影响
第四章旅游业的社会和生态影响Thesocialandecologicalimpactsoftourism主要内容:社会影响—旅游业如何影响当地居民及其生活方式。(简单讲讲)生态影响—旅游业如何改变当地的自然形态和整个地区的风景。(重点,包括承载力。)经济影响—旅游业给社区、地区或国家创造收入的能力。(研究文献很多,不复述。)一、旅游业的社会影响(thesocialimpactsoftourism)旅游活动是一种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活动,旅游业是具有文化性质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一个基本要素;另一方面,旅游又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具有两面性,即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也可能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一)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1、加强相互了解,促进友好交往。2、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推动社会进步。3、提供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4、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5、开阔游客眼界,陶冶大众情操。(二)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1、可能加深误解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交流方式,但持消极态度的人认为多数旅游者所从事的旅游活动只是经过旅游公司为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而特意安排的,而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所以,旅游者非但没有通过与当地人的交往而加深理解,反而有可能出现新的误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的一份报告列举了旅游中主客关系的四项特征:①关系是短暂的,表层的;②交往关系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关系缺乏自发性;④关系不平等。2、可能产生对立如双方在贫富上存在差异,旅游使当地物价上涨,破坏了安宁、幽静、清洁的环境,带来了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旅游服务呈现出的“主仆”式关系等,都可能使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产生反感。而旅游地过分商业化的操作、拉客宰客、服务质量不高等使游客产生不满。双方关系因此而恶化,出现对立。英国学者Doxey提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在当地经济所占比例日益扩大,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会发生转变,分四个阶段:①热情Euphoria在旅游发展的早期,当地人对投资和就业机会的得到感到欢欣鼓舞。初创阶段旅游者数量较少,且大多属于“探险者”,能够接受东道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当地人对旅游者表示欢迎,甚至视为“朋友”。②冷漠Apathy此后,当地人对旅游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对旅游发展带来的问题开始有所了解,并逐渐接受它。他们与旅游者的交往变得比较平常,趋向商业化。③厌烦Annoyance随着旅游再进一步发展,当地人认识到旅游正以某种方式改变着他们的社会和文化标准,加上经济不平等关系,使他们感到旅游者给他们带来的与其说是利益,还不如说是烦恼。④怨恨Antagonism最后,当地人对潮水般涌入的、要求苛刻的旅游者表现出公开的敌意,进而采取防范和排斥的态度。3、影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接触过程中,旅游者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会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对他们产生“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effect,导致当地人模仿和学习。对于落后地区来讲,旅游者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经商意识产生的积极示范效应有助于提高旅游地人的素质。然而,在旅游交往中,外界意识形态、行为举止中的糟粕成分也会出现。有一些行为方式对旅游者来说并非是不良的,但旅游地的居民不顾自己的条件刻意仿效就会产生不良影响。4、冲击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满足了现代人求新、求异、求知心理的需求,满足了旅游者高层次的文化追求。由于大量游客涌进来,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时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失去了它的原始面貌,主要表现在:①民族文化特色逐步消失②出于商业目的仿冒和伪造民族文化③仿真仿造文物和民族艺术品④传统民族文化被嘲笑二、生态影响Ecologicalimpacts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广义的概念,一般理解是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综合体。按属性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组成要素分,环境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旅游环境是指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由三部分构成:1、自然环境指影响旅游的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综合体。①由大气、水、土壤、地质、植被、野生动物等,即生态环境;②自然景观资源和自然能源资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等),即自然资源。2、人工环境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人工开发、建设形成的设施和服务环境。①由供水、排污、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设施,道路或游览路线、交通工具、机场、停车场、码头等交通设施,住宿、饮食、购物等游览服务设施以及为开展旅游活动而划定和建设的特定范围,即空间环境。②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构成的服务环境。3、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文化习俗、人们对旅游的态度、旅游气氛等构成的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人们收入水平形成的经济环境,社会管理、旅游政策法规等形成的管理环境。(一)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1、旅游推进了环境保护意识的复苏2、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开展3、旅游开发建设美化了生活环境(二)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1、破坏了旅游地的宁静氛围2、干扰了生态平衡和旅游资源3、旅游带来环境污染4、旅游造成环境拥挤当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业有逐渐改变或彻底改变目的地的力量。如:阿卡普尔科是否被过度开发(over-development);巴利阿里群岛和布拉瓦海岸的旅游客流过度集中,应通过开发一些尚未开发的地区分流以减轻接待压力;有必要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狩猎区进行保护。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就开始关注旅游业的生态影响。还有学者提出旅游业对城市和地区环境的影响问题:如:在伦敦,饭店无度的开发已经危及市民的生活质量;戈佐岛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冲突;旅游业在把世界上很多自然美景变为黄金的同时也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种子。Budowski认为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状态:冲突conflict、共存coexistence、共生symbiosis。他认为目前二者的关系是从共存向冲突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Budowski,Krippendorf,Cohen等人发表关于旅游业与环境问题的著述以来,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Krippendorf是最早提出规划(planning)的重要性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使旅游流和旅游投资分散是减小环境影响的一种手段。Cohen对关于旅游业和环境关系的文章进行了回顾。他强调处于改善环境目的的开头与盲目无度和破坏性的现代旅游开发之间是有区别的。关于旅游业的生态影响的研究大部分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Krippendorf的文章开了先河。Krippendorf认识到资源基础是旅游业的原材料,不恰当或过度地使用会使它们贬值。比如滑雪坡、度假村、素营地、旅游车的停车场,一个地区开发到完全能实现某种功能,则该地区的环境的用途就被永远限定了。Travis指出也有部分研究与旅游业的负面影响(negativeimpact)有关。包括污染、拥挤、遗址资源破坏、土地使用方面的损失、生态系统方面的影响、失去动植物物种、城市化进程等。Coppck介绍了旅游业对英国的自然保护所产生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出版不少关于旅游业的开发与影响问题的书籍。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量旅游与保护的事例信息,生态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人们意识到需要了解如何才能克服旅游业的负面影响。Romeril指出,关注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已经成为全球自然保护大趋势中的一部分。Pearce归纳了环境压力研究的框架。环境压力研究框架包括压力活动、这些活动造成的压力、这些压力的初级环境反应和次级人文反应。Pearce举出四个压力因素:永久性环境重建permanentenviromentalrestructing产生垃圾generatingofwaste旅游活动tourismactivities对人口变化的影响effectsonpopulationdynamicsShackleford对旅游业生态问题的研究做了较完整的概括。他指出,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从环境角度看待旅游发展。还有Farrel、McLellan、Inskeep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规划planning和政策policy是实现更生态的未来旅游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Inskeep曾指出,确定旅游地承载力carryingcapacity是规划和旅游设施设计的重要先决条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从生态角度研究旅游业的理论模型少得可怜。Fennell&Butler指出:生态问题大多是由社会学家提出来的,关于旅游对生态具体有什么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旅游影响多是人们估计的,而不是具体可控的。Newsome等人的书很好地扩充了旅游业环境影响方面的文库:将影响分为几种类型,并分析了每一类影响的来源和所涉及的地区。等人根据以下判断条件对一系列娱乐活动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了阐述:栖息地的改变或消失、物种的改变或消失、原始性、实物污染、土壤的改变或破坏、噪声污染、冲突、能源或水的利用、当地社区以及收入与花费之比。实际上影响往往处于正负两级之间,亦此亦彼。影响是参照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标准所衡量出来的。(三)承载力carryingcapacity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对公共和私人土地的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是保护资源基础和满足各相关方的需要的最好方法。承载力不不是什么新概念。人们对过度使用狩猎区和其他可更新资源的担心由来已久。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在保证该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生产的连续性、生态的完整性、文化的连续性和发展质量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旅游活动的强度。从生态意义上讲,每个物种都保持着是生死数量之间的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中猎手—猎物的食物链关系,而正是人类的操纵和侵犯打破了这种平衡。承载力的概念可根据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进行简单的定义:(1)对某种事物的使用量(2)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3)经过一段时间(4)并没有使其适用性衰减环境影响可以通过分析生态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在户外娱乐活动类文章中,一种很有价值的“影响”判断方法是看环境是否出现了人们所不期望的改变。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娱乐活动对其所利用资源影响的类型、数量和程度。承载力是个动态的而且难以测量的指标。对某种资源来说,什么程度是使用的极限,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资源本质上是一个主观范畴,不同的使用会对资源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因此资源对不同使用者团体的承受程度是不同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一直认为娱乐管理的目标是使用户满意度最大化,但过去的研究都没能说明使用水平和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而这对于资源管理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结果证实使用程度(使用某一资源的人数)越高,不一定让人觉得更拥挤。但遭遇人数和感觉上的拥挤程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即实际遇到的人比同时使用整个地区的人数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研究人员还用使用程度和遭遇人数两个变量分析随着使用超过程度的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是否会下降。结果显示:不论使用程度高低,参与活动的人的满意程度都没有受到影响。满意度和感觉上的拥挤程度之间很弱点相关性。对满意度和感觉上的拥挤程度缺乏相关性的解释是:自我选择结果漂移转移影响满意度的要素很多理性化活动的影响满意度的概念和衡量指标可能不太合适。所以说衡量每个人对拥挤的看法以及它对满意度的影响是很困难的。确定承载力的定义和把这个原则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去都需要考虑管理目标、使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使用者的使用效率和接待地居民的期望和要求。Butler等人指出承载力的概念有必要与相应的管理理论相结合。一个地区使用量的极限并不存在一个想象的数字,不同的自然和文化区域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很多研究证实在了解不同类型使用者的需求基础上制定规则是有益的管理方式。就是针对具体使用者团体告知他们合理使用资源的条件以及有关的个人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一旦一个资源管理人员认为有
本文标题:第四章旅游业的社会和生态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