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加快推进崛起进程、建设全面小康河源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六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建设幸福河源而努力奋斗。一、在科学发展中践行“三反”理念,推进“七大建设”,在全省山区率先崛起迈出坚实步伐建市24年来,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历届市委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确定一系列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正确思路;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河源,建设者们奋力拼搏、苦干实干,建设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项目。辛勤耕耘结硕果,奋勇拼搏铸辉煌。如今的河源,已是旧貌换新颜,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为率先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科学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五届市委班子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发展方针和“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发展战略,坚定践行“三反”理念,扎实推进“七大建设”,着力构建“十二大体系”,精心栽好“六棵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万众一心营造发展“小气候”,全力推进“三大崛起”,胜利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在全省山区率先崛起迈出坚实步伐。在2010年全省各市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中总分排第12名。五年来,我们坚持在科学发展中践行“三反”理念推进经济建设,闯出符合河源实际的生态发展新路。一是在战略谋划上选择反传统发展路径,坚决破除传统思想的桎梏、传统模式的束缚和传统路径的依赖,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预计2011年全市GDP575亿元,比2006年增长(下同)90.8%,年均增长13.8%;人均GDP1.93万元,比增78.5%,年均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完成32.5亿元),比增1.45倍,年均增长19.6%;国税、地税收入62亿元,比增1.62倍,年均增长21.3%;3外贸出口总额19.4亿美元,比增2.48倍,年均增长28.3%。基本完成工业化起步阶段,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是在战略部署上实施反经济周期操作,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实施财政、金融“双扩张”,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一轮经济周期中实现两轮的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试点,编制“公园城市”、“万绿水城”等一批重大规划,建成市区“六路一桥”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大幅提升。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储备和上马一批重大项目,列入省“十二五”重点项目共23项,大广、汕湛、粤湘、汕昆、东环高速公路建设扎实推进,万绿湖直饮水工程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认真落实省“双转移”战略,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成功创建5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市高新区启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三是在战略竞争中实行反梯度产业承接,越过粗放型的低端产业发展阶段,突出发展“四新”等生态产业,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引进广东汉能、中兴通讯等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四新”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引进南玻、旗滨等一批资源精深加工项目,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列入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与中国五矿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资源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技术服务平台,被定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引进东江·巴登城、东江商贸物流城等4一批旅游商贸大项目,旅游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其他服务业健康发展。建设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成功举办两届市农博会,成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重要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实施富县强镇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五年来,我们坚持牢记为民宗旨推进社会建设,办好造福河源百姓的一批民生大事。认真实施“十项惠民工程”,每年办好“十件实事”,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一是全力搞好“基本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加快发展。建成市人民医院新院等10所重点医院,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完成人口计划,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民(移民)住房改造加快推进,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成效显著。二是重点保障“底线民生”,弱势群体困难得到较好解决。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被省评为“优秀”等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良好,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富民效果显著,广东(东源)水库移民“双转移”5示范基地首期基本建成。三是密切关注“热点民生”,群众关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区改造建设一批公园绿地和肉菜市场,断头路、水浸街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两江”市区段水上居民上岸安置和船舶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价格监管成效明显,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统计、审计、社会科学、档案、气象、人民防空、老龄、社会组织等其他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推进生态建设,巩固关系河源长远的生态环境优势。始终把环保作为河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以“创卫”、“创模”为抓手,以东江和万绿湖水源水质保护为重点,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成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实施“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坚决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涉污企业环保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模”已通过省技术预评估。“三个暂停”和“三个率先”实效明显,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和5个省林业生态县,连平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全市生态环境始终保持优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五年来,我们坚持运用“三根”思路推进文化建设,塑造提高河源地位的“两地”文化形象。一是教育发展上大台6阶。坚持教育先发,启动创建省教育强市,东江教育城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和扩建河源理工学校等66所学校,市区学位紧张问题有所缓解;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示范中职学校,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在全省率先实现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引进了大批优秀师资人才。二是文化形象大大提升。成功举办第23届世客会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保护和修缮了一大批文化遗址和革命旧址,河源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获得国内外知名学者广泛认同,“两地”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城市形象得到确立,龙川被认定为“千年古县”、“中央苏区县”,花朝戏剧团被列为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三是文化成果广泛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恐龙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动工建设客家文化公园,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创作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精品,修编了一批重要的历史资料,锤炼和形成“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众志成城”的新时期河源人精神。四是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河源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开展。建成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实现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五年来,我们坚持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平安建设,创造保7障河源发展的和谐稳定环境。“平安河源”建设扎实推进,公安“三基”工程建设考核居全省山区市前列,社会管理“六项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百镇千村万户”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持平安稳定。领导干部“四访”、“集中清理历史积案”、信访包案等扎实开展,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创建“公仆信箱”等网络信访平台,在全省率先开通“网上信访大厅”,建成市人民来访接待厅和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社会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维稳、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党管武装、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不断加强,再次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为河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五年来,我们坚持维护公平正义推进政治建设,营造凝聚河源合力的民主法治氛围。人大监督职能不断强化,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政协民主监督得到加强,参政议政成果显著;网络问政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群众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拓宽;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统战、民族、宗教、侨务、对台、老干部、党史征研工作成效突出,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工商联、残联、社科联、关工委、老促会、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成效明显。基层民主有序推进,在8市直单位开展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村(居)民依法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稳步推进,社会舆论监督得到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得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审判、检察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公仆信箱”、“公仆微博”大大促进党风政风民风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市与区的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稳步推进,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五年来,我们坚持做到“三政三民”推进党的建设,形成激发河源活力的创先争优局面。坚持廉政亲民、勤政爱民、善政惠民,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扎实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效推进,先后在中山大学、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中央党校等培训干部10.6万人次,公推公选100名副县处级后备干部和50名优秀年轻女干部,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县区、乡镇、村(居)换届顺利完成,干部管理、监督、考核工作得到加强,公务员录用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公信度、满意度明显提高。“双到”驻村干部得到锻炼,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取得实效,“两新”组织党建有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初步构建,反腐倡廉教育“四个基地”和“政风行风热线”作用有效发挥;加强行9政问责,机关作风有所好转。成绩来之不易,探索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的拼搏和奋斗,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三反”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河源的具体实践,要坚持不懈地践行好。我们勇于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创新发展思路,运用逆向思维,把科学发展的要求具体化为符合河源实际的“三反”理念,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实践深刻启示,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定践行“三反”理念,河源科学发展才能结出硕果,“三大崛起”才会大有希望。——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河源崛起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探索好。我们不简单重复先发展地区的模式,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避开“工业化陷阱”,闯出社会财富有效增加、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百姓福祉不断提升的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实践给出答案,只有深入探索和坚持走好切合河源实际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河源科学发展才能阔步前行,“三大崛起”才能走上康庄大道。——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是河源崛起的基础条件,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好。我们立足打基础谋长远,坚持以战略竞争主导地区竞争,充分发挥并不断强化自身比较优势,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领产业高地。现实明确昭示,优势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只有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资10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河源科学发展才能打牢基础,“三大崛起”才有坚实支撑。——增进民生福祉是河源崛起的根本目的,要持之以恒地落实好。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着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
本文标题: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3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