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旧题新练
1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旧题新练九江市第十一中学陈伦荣一、引言(一)2012年中考语文命题依据根本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导向。直接依据: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二)2012年中考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预测1.从考点上看,一要注重积累。二要重视运用。三要重视非连续文本的阅读。2.从主题上看,一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要关注雷锋精神的弘扬和感恩意识的强化。三要关注读书或名著阅读,四要关注社会责任感、实践和创新能力等。3.从技巧上看,一要关注地域特色。二要关注课内外的联系。(三)2012年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复习建议古诗文阅读以专项训练为主,模拟(实战)演练为辅。古诗文积累宜根据学生基础程度分层指导,以训练测试为主,简单识记为辅。二、古诗(词、曲)阅读(一)江西省近四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古诗词阅读的考题。年/体类型题号试题考点归类2008(词)写景抒情(6分)6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概括内容7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理解词句8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想感情2009(诗)写景抒情(4分)9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词句、内容理解10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语言品析2010(诗)思乡(4分)9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内容理解10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诗歌赏析(内容、词句、写法)2011(诗)思乡(4分)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感知内容,领会情感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品析语言,领悟表达作用2(二)中考古诗(词、曲)阅读题考点解读。1.古诗(词、曲)阅读鉴赏题的考点。从以上考题可看出,江西中考古诗阅读热门考点有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品析语言、体会思想感情。根据古诗的特点,中考古诗阅读一般涵盖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品味语言。(2)赏析形象。(3)感知内容。(4)领会情感。(5)辨析技巧。(6)获取教益。2.古诗(词、曲)阅读题的题型和取材范围。2012年中考古诗阅读题型为客观题(选择题)。客观题提高了因解题技巧而得分的比重。中考古诗阅读所选用的诗词曲是课外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词,也可能是曲,重点是名家名篇,内容侧重点是写景抒情诗、思乡送别诗以及咏物言志诗。(三)古诗(词、曲)阅读(复习)方法——旧题新练。旧题,主要是指历年中考试题。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中考复习时,有一道工序必不可少,那就是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将其归类整理。新练,是指在梳理旧题考点的基础上,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探知新点,找寻命题和解题规律,提炼升华,练一反三。1.品析语言。品析古诗的语言,主要从关键词语入手,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再现词语描述的景象,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品析语言,还要善于抓住诗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词的语言含蓄、精练,往往一个词、一句诗包含丰富的内容。诗眼往往在结构或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去发现那些最能传神的诗眼,从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意蕴。2.赏析形象。鉴赏古诗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3.理解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态度,包括概括内容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领悟作品的情感态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①从古诗的提示入手,理解内容和情感。②从关键句子(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入手,分析概括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特别是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语句来把握作品的情感主题。③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及语言风格入手,准确理解作品的旨趣,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志趣。④从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⑤从赏析古诗(词、曲)的表达技巧入手,分析诗(词、曲)句的含义,探究其作用。3三、文言文阅读(一)江西省近四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考题。年份类型题号试题考点归类2008写人叙事(12分)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力过数人而有谋略诵读停顿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缚()(2)走()(3)善()文言实词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翻译句子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概括文意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分)理解句意和内容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人物评价2009写人叙事(10分)1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诵读停顿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廷已易文言实词1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分)概括文意1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理解句意和内容1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人物评价2010写人叙事(10分)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诵读停顿12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1)罢()(2)从()文言实词1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翻译句子1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内容理解1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内容理解2011写人叙事(10分)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敌骑数千四面集诵读停顿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1)忧()(2)备()(3)遁()文言实词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翻译句子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写作手法表达技巧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人物形象(二)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读。1.选文范围:注重内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浅易性。4(1)内容的教育性。所选文段来自课外,有一个健康而有教育意义的主旨,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2)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写人为主的记叙类短文占绝对优势,有情节的故事(叙事文)也有潜在的命题价值,尤其是富有江西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这类作品潜在地考查着考生能否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材料中的人与事,考查着考生思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与低。所选用的文章是课外短小的语段,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2.考查内容:注重朗读的完整性、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思维的活跃性。(1)朗读的完整性。要求理清句子结构,不读破句,朗读流畅。(2)字词的常见性。被测字词常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曾学过;二是该词语可以根据前后文义进行推断。(3)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况,前因后果的分析,谈谈感想甚至说说看法评价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允许考生自主,答案相对灵活。(4)思维的活跃性。体现在设题的跨度大、答题的思路广、答案的自主性强。具体而言,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①正确诵读:读音、节奏(停顿)、语气。②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③把握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④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言句式。⑤理解句子含意和作用。⑥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⑦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评价)、概括中心意思、归纳主题思想。⑧体验感受、问题探究、能力迁移。3.试题形式:形式稳定、难度适中、强化基础、注重联想。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朗读停顿,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解句意,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以及开放性试题等,主要题型是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表述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旧题新练注意平时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加强重点字词的积累,只要把各方面的基本功练扎实,很容易完成文言文的考查任务。有些题型虽然算不上什么新颖,是考功底的。平时要多读多看多查字典,厚积薄发;多思多练,熟能生巧。1.朗读停顿。(1)主谓之间可停顿。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2)谓宾之间可停顿。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5(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连接可停顿。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的成分,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作补语。如果介宾短语作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分清单音和双音,单音词间可停顿。文言文里常有两个单音词恰好在现代汉语中组成了一个双音节词,意义也有所不同,诵读时要辨认清楚。(5)关联词语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分句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在其组合中,常用到关联词语,这些关联词语之后可停顿。(6)句首虚词、总领性词语之后可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诵读时可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2.解释字词(主要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着重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试题选材在课外,考点却在课内,因此对课内文言词语的归类整理很有必要。常用文言实词的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归类整理,主要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数量词的用法等。常用文言虚词的积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灵活,而且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3.翻译句子、表述句意。▲掌握基本方法: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1)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3)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4)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也”等,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倒装句(语序变化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省略句(成分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等。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6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4.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一是整体阅读。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这时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旧题新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3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