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考语文应试兵法大全
1中考语文应试兵法大全网上修改整理+各种资料收集整理+教学总结一基础类1.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考点透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被誉为文章中的“无声英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既是初中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中考考查学生运用常用标点符号能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题型:①选择题,②修改题,③添加题。三种题型中又以选择题考得最多,有正选题,也有错选题。【知识点梳理】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首先必须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一、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1.句末点号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例①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②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例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可以说明一下吗?②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①我们顶着天啦!②野豆角花,谁不认识!③好像出乱子了,长官!2.句内点号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②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①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②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①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②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例:①父亲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②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讽刺否定等的话。例:①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②这个报纸就照例把我叫做“蒙大拿的小偷吐温”。③在“之”字形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④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假山石说:“……那是我们家的‘北海’。”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例:①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2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等。例:①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②“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蹦起来了。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例:①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②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三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③“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例:①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②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二章》这篇课文。二、几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一)、顿号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例如:a.学校距这里二三里。b.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如: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例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教育”与“新闻出版业”尽管是并列词语,但两者之间已经使用了连词“和”,所以此处的顿号就没必要再用。)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5.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a.萝卜切得纤细,均匀。b.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例如: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7.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例如: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二)、冒号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例如:a.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例如: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例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例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3(句中的冒号就属多用了,因为此处没有大的停顿。)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的冒号应删去。)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例如: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7.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三)、问号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例如:a.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b.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如: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b.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例如:a.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b.你就去吗,小栓的爹?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例如: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b.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四)、感叹号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例如:多美呀,秋天的北京!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例如:啊,啊!又到春天了。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五)、引号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2.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例如:a.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b.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c.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就冲出了出去。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六)、括号括号有内括号和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文字末了不用点号,但叹号和问号除外。例如:4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b.1861年以后,那拉氏曾经在这里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这句话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垂帘听政”做的注释,属句内括号,因此括号前的逗号应删去,括号里的句号应放到括号外)2.句外括号是注解整个句子的,所以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如果句外括号内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应保留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如果句外括号内不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则不用标点。例如: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子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破折号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其作用主要有:1、表示注释。2、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3、表示意思的递进。4、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5、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6、表分项列举。7、用于副标题前。●【提示】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2.口语交际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53.修辞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八种)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色彩鲜明,表意丰富.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反问: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语文探究题语文探究题(一)――文字材料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注意:1.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上升到理论(哲理)的高度。2.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3.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相同点),再写不同点(个性)。4.训练的关键是要学会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比较,学会归纳。写答案时,应在前面加上序号。探究简单材料的常见方法1、问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道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探求原因、得出探究结果。2、抓关键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探究出正确结论。探究复杂材料的常见方法61、异中求同法:相异的材料,有时形异而实质是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2、同中求异法:相同的材料,从它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探究结论,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材料中寻求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正确绝伦。语文探究题(二)――图表分析题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这类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应试兵法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3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