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始终取决于农村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涉国之根本。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出现方方面面新的问题,面对考验,迎接机遇,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应对与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本文即围绕农村的土地、人口、城镇化等诸多问题,分析影响现阶段农村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农村土地人口城镇化解决措施正文1.土地问题与粮食生产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出了独特的小农经济,使得中国农民对于土地有着极深的情结,土地对于农民而言就意味着一切。史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政权更迭无不与土地问题相联系,中国共产党更是凭借行之有效的土地改革而赢得民心,最终打下江山,巩固政权。历史已经不容争辩地证明,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够赢得民心,进而赢得胜利。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的有关农村的多项政策均离不开土地这一核心,从包产到户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土地流转的合法化,土地政策在实际的问题与解决中一步步深化完善,并且成效显著。但是,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王思铁先生观其大方向,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发展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低下且短时间内难有较大改观;二是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矛盾突出且会日益严重。微观视之,其具体表现在:土地过于分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基于此,王先生确立并实施“双非”战略,所谓“双非”,就是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耕地资源开发,前者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后者是开发“五荒”(荒山、荒地、荒水、荒坡、荒滩)资源。这一战略符合我国当前农村现状,其实施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土地问题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在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受来自三个方面的严重制约,一是机械化水平低,农民工作方式仍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效率低下,这几乎意味着中国的农民始终被绑在土地上,而且目前尚有许多地区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不到位;其次是耕地大量流失,自然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人为违规建筑等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的丧失;最后就是农村劳动力分配问题,年青一代往往不满足于守着父辈的土地,他们大多选择进入乡镇企业或者干脆涌入大城市去“漂”,这就使得农村劳动力分配不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无疑直接关乎国家之命运,面对今日之粮食危机,政府当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宏观调控。2.人口问题与劳动力转移农村生产力总体而言相对过剩,与此同时,绑在土地上的有效劳动人口又显出不足,青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日渐增长,留守老人以及儿童也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对矛盾一方面导致农村生产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又引发一系列城镇化问题。潘月(2010)就曾明确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大大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跟不上工业化水平,这意味着大量拥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原有人口的基础设施,城市全体居民在此层面上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城市问题。3.二元经济矛盾概况潘月(2010)对中国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做了系统分析,所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潘先生同时指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由于户籍制度、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制约,加之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并不同步,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多困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用武之地。笔者认为,这一矛盾一定程度会引发城乡矛盾,拉大城乡差距,严重影响社会和谐。4.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小平同志确立了“先富带后富”的致富理念,如今城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之相对的农村经济却依旧落后,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如今我国基尼系数早已突破正常限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和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都已几至临界,社会上仇富思潮更是风起云涌,城乡差距不仅仅是农村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它和农村问题关系密切,也唯有解决了农村问题,城乡差距问题方可缓解。5.解决措施孟宪江,徐雪,景益(2010)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并就粮食安全、劳动力转移及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等相关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笔者总结了相关文献,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作出如下总结:5.1.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几经变迁,以安徽小岗村为代表,1978年之前的农业集体化道路严重束缚其经济发展,小岗村农民从经验上认识到了土地制度的弊病,冒险开始了分田到户的改革。这样,小岗村的农民引发了中国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王西斌(2008)指出,所谓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变更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为获取实施新制度的利益而自发倡导、组织和施行的制度变迁。小岗村农民由此走上富裕之路。王先生进一步指出,由于农民经营的土地狭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民要想科学种田,规模经营却越来越受到限制。自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加提高,与此同时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十七届三中全会顺应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趋势,出台了使农村土地流转合法化的政策。未来的时间围绕土地问题还会出台很多政策,中央必须依照客观实情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以期真正有益于农民的生产生活。5.2.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导向国家的财政支持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有效规避来自天灾和人祸的危险,使百姓放心种田,心无旁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预算支出合理配置农村资源,规划农村农林牧副渔等特色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国家应做好宏观调控,引导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生产。5.3.发展创新型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郑伟(2010)指出发展创新型农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科技攻关,提升创新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推广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提供人才保障。这几点要求都是基于当前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而提出,倘能实现,农业发展前景广阔。5.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伴随农村经济制度的变化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以此带动起来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上发挥着巨大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带动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3)搞活农村市场经济(4)乡镇企业还可以就地消化农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5)提供农民的收入(6)促进小城镇的发展结语农村发展始终处于曲折上升的过程,故而美好前景可以预期。正视问题,迎接挑战,肩负历史赋予的使命,当代人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孟宪江,熊晨.中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未来——2011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经济,2011,(8).[2]潘泽泉,许新.贫困的社会建构、再生产及应对:中国农村发展30年[J].学术研究,2009,(11).[3]孟宪江,徐雪,景益.中国农村发展:美好前景可以预期[J].经济,2010,(7).[4]潘月.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村发展问题[J].当代经济,2010,(19).[5]陈鹏.中国农村发展的可持续走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5).[6]赵蕾,王怀明,杨向阳.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6).[7]李周.改革以来的中国农村发展[J].财贸经济,2008,(11).[8]王西斌.土地依然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中心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08,(S1).[9]王思铁.双非: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J].农村经济,1996,(4).[10]温铁军.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J].中国软科学,1997,(11).
本文标题: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3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