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世界上典型的前陆盆地通常发育在线形收缩造山带和稳定的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主要是由造山带中的折冲带载荷引起的挠曲沉降形成的。典型前陆盆地根据盆地地球动力学性质不同,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两种。周缘前陆盆地位于造山带之后,与陆-陆碰撞(A型俯冲)有关。在洋壳消减后,大陆边缘随之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俯冲陆壳之上,所以周缘前陆盆地的板块构造位置近蛇绿岩带而远岩浆弧带。如扎格罗斯山前前陆盆地,阿尔卑斯山前磨拉石盆地。弧后前陆盆地位于岩浆弧之后,与大洋岩石圈的俯冲(B型俯有关),与沟-弧系保持大致平行的关系,从而构成沟-弧-盆体系。弧后前陆盆地的板块构造位置远蛇绿混杂岩带,而近岩浆弧带。如西加拿大盆地和安第斯山东缘新生代盆地。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可分为两期:①二叠纪—三叠纪,该时期形成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前者如库车、准葛尔西北缘和南缘,后者如塔西南、楚雄等;②新近纪以来,由于特提斯洋的消减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其碰撞挤压应力在中国大陆腹地产生远距离效应,引起晚海西-印支(古特提斯)造山带复活,大幅度隆升冲断,构造负荷导致山前挠曲沉降,形成许多压性盆地。这类盆地总体具前陆盆地的结构、变形和沉积特征,但并不存在同期的碰撞或俯冲作用,缺乏同期岩浆弧或蛇绿混杂岩带。学者称之为类前陆盆地,C型前陆盆地,再生前陆盆地,或喜马拉雅型前陆盆地。根据两期前陆的叠合程度的差异的不同,将其分为叠加型、新生型、改造型、早衰型4类前陆盆地。叠加型前陆盆地两期前陆盆地保存都较好、结构完整,主要发育在天山造山带两侧和昆仑山造山带北侧,如库车、准南、塔西南。改造型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晚海西—印支期前陆盆地,经历喜马拉雅期冲断变形的改造,喜马拉雅期前陆盆地欠发育,主要发育在四川盆地西缘、东北缘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早衰型前陆盆地是指在晚海西—印支期前陆盆地形成之后,喜马拉雅期冲断变形影响很弱,早期前陆盆地结构特征较明显,主要发育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新生型前陆盆地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晚海西—印支期的前陆盆地不发育或者从现有的资料还无法论证在印支期是否发育前陆盆地,新生型前陆盆地主要发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至祁连山造山带的两侧,如酒西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北缘。不同类型的前陆盆地在烃源岩的发育、储盖组合、主要成藏期和油气聚集层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不同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中生界煤系(烃源岩、盖层)将多套成藏组合分割成两大成藏体系:下部“近源自生”和上部“远源他生”成藏体系。下部发育晚二叠世—三叠纪早期前陆期和侏罗纪两套主要烃源岩,形成了生储盖匹配较好的下部近源自生成藏体系;上部为坳陷湖盆萎缩期沉积和再生前陆磨拉石沉积,砂体发育、储盖配合好,但烃源岩缺乏,构成了上部远源他生成藏体系。叠加型前陆盆地(库车、准南、塔西南、吐哈)主要发育中生界煤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准南还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发育两套成藏体系,多套储集体中经历多期油气充注的“多聚”特征,大型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上部成藏体系。改造型前陆盆地(川西)主要发育早期前陆期的煤系烃源岩及下伏古生界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下部成藏体系。具有燕山晚期形成下部成藏体系原生油气藏、喜马拉雅晚期形成上部成藏体系次生油气藏的“早期聚集、后期调整”特征,坳陷带下部成藏体系中原生油气藏是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方向。早衰型前陆盆地(准噶尔西北缘)主要发育早期前陆期的二叠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下部成藏体系。燕山期下部成藏体系原生油气藏具有“形成早、保存好”的特征。新生型前陆盆地(如柴北缘)主要发育侏罗系烃源岩(如柴北缘,酒西)主要发育上部成藏体系,表现为喜马拉雅期一次聚集成藏的特征。从造山带一侧向克拉通内部,前陆盆地依次可划分为冲断带、前渊、斜坡带和隆起带由于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在沉积构造特征、烃源岩发育程度、圈闭类型及形成时间、有利储集层埋深、油气运移和聚集方式、保存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不同构造单元油气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前陆冲断带以发育构造油气藏为特征,空间上成排成带分布,多期成藏叠加、晚期调整,以油藏或残余油藏为主;前渊坳陷以发育岩性、背斜-岩性油气藏为特征,主要为高-过成熟的天然气;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以发育地层、岩性和复合油气藏为特征,主要为油藏或凝析油气藏。前陆冲断带是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构造单元,其内部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3大方面:烃源岩与储盖组合、构造特征(断裂系统、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及保存条件(晚期构造活动、盖层品质、生-运-聚匹配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冲断带的断层、盖层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分带、分段特征和富集规律。在发育良好烃源岩及储盖组合的前陆冲断带,断裂(系统)及其与盖层的组合关系对油气运聚起着关键作用,烃源岩与圈闭之间断裂的有效输导与区域盖层的有效封挡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断裂-盖层的时空耦合决定了油气运聚、赋存的主要层位,同时断裂系统的发育控制着前陆冲断带构造分带、分段特征,并且由于主滑脱层(区域性盖层)的存在,决定了冲断带油气分布的横向分段性与纵向分层富集的特征。一级调节构造控制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中段油气往往相对富集而在不同的构造段;次级调节构造控制着构造段内部的分段性,在断裂走向发生较大变化的构造段,油气较为富集。
本文标题:中国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