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绘画—人物画太白行吟图欣赏中国绘画创作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谢赫六法:1、气韵生动:指创作主体明确,表现真实,形象生动。2、骨法用笔:指描绘形象上的笔致与线条。3、应物象形:指选择题材的合度,观察与描绘对象要深刻细致与正确。4、随类赋彩:根据不同描绘的对象,准确而必要的着色。5、经营位置:指题材上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6、传移模写:指接受前人传统,就是指临摹。人物画简介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对自身状况及周围的世界都无法理解,尤其对雷鸣电闪等自然现象充满恐惧与好奇,故创造了神的形象,企图用神的力量与自然力量相抗衡,于是神话与神画诞生了。人对自身的关注及对神的拟人化,是中国人物画产生的源头。直到汉代,中国人物画才开始脱离神的羁绊,并渐渐走实用的路程,人物画进入到了画像的阶段。鲜存于汉代墓室中壁画不仅证实了汉代人物方面的成就,也表明了汉代人物画所涉猎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人物龙凤图》(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帛画)距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侯子墓帛画(西汉)魏晋六朝时期人物画注重对人性情和神情的表现,由此奠定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基调,并成了千古不移的准则。人们对形而上的神的关注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形。“以形写神”、“传神”,成了中国人物画的传统。这一时期提出的“形神”、“气韵”等绘画审美概念也是该阶级人物画成就的概括。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望族。精通歌赋词翰、书法音律,多才多艺,有“画绝、才绝、痴绝”之称。他的绘画理论,是以“以形写神”及“迁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女史箴图(局部)女史箴图(局部)女史箴图(局部)《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简介顾闳中,约910年生,980间逝世,五代南唐画家。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描绘的是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宾客的情形。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琶;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起舞;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第五部分: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笑,以此结束夜宴。《韩熙载夜宴图》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六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这幅画卷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唐代经济高度发达,绘画也得到了超越性的发展,尤其是人物画,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时代风格,画技也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吴道子的《维摩诘像》是一幅敦煌壁画,敦煌103窟东壁南侧。在唐代所有的维摩诘像中最著名,也最传神。吴道子(680-759年),汉族人,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他小时候就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吴道子性格豪爽,喜欢在酒醉时作画。传说他在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来指描画服饰与线纹表现。吴道子用笔技法上,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绘,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感。阎立本(601-673)唐代杰出画家。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萧翼赚兰亭图》《历代帝王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功在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仪。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北周武帝》《步辇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周昉唐代杰出画家。字仲朗,京(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官至宣州长史。初年学张萱,擅长肖像画,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簪花仕女图》是其代表作。周昉《调琴啜茗图》簪花仕女图卷绢本设色纵46公分横180公分《簪花仕女图》是一幅具有周昉风格的人物画长卷。表现了贵妇阶层的悠闲自在与寂寞孤独。全图可分三个部分。此图用笔和线条细劲流动自然传神,设色浓丽柔和,较好的表现出贵族妇女的娇嫩细腻和丝织物的轻巧薄软。图中每一细部都勾画点染的准确无误,精致入微,充分展示了「周家祥」的高超技法。宋代画院制度的建立与兴盛,宋代绘画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人物画方面,画院画师为服务于政治的需要而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而民间人物画以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作为描绘的对象,生动记录了宋代社会生活中的平民生活。摆脱了“鉴戒贤愚”的人物画传统。张择端(1085-1145)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所绘《清明上河图》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李公麟(1049-1106)宋代杰出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潜山)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进士。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其代表作有《五马图》、《维摩演教图》等。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擅山水、花鸟。画分二体:一曰“细笔”;一曰“减笔”。继承五代石恪,寥寥数笔,概括飘逸,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六祖斫竹图》、《八高僧故事图》、《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此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犹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元代以后,由于社会审美潮流的影响,人物画已退至末席,绘画上出现了“疏于人事”的状况,人物往往成了山水画中的点缀或符号。明代人物画仍不占主要地位。晚清以前,清代人物画仍呈现出颓势,但晚清海派人物画的加入,将中国人物画推向新的高峰。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王蜀宫妓图》轴,明,唐寅作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颔施以“三白”,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陈洪绶(1599--1652,一作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悔迟,浙江诸暨人。能诗文,善书画,山水、花卉、人物皆佳,尤以人物画成就最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人物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