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1中国古代史2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朝:(1)隋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3)隋的灭亡: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2、隋朝大运河:(1)目的:为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3)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4)影响:大运河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沟通了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李世民626年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2)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重用魏征,选贤用能。(3)贞观新政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③修订法令,编纂的《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4)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开元盛世: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取得显著成效。时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2、经济繁荣:(1)农业:创制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推动农业生产发展。(2)手工业: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超越了前代。瓷器烧制以唐三彩著称。(3)人口: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4)疆域:东到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1、创立: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2、含义: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和原则。3、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加试经史、杂文,后杂文专考词赋。4、作用:(1)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2)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3)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4)赋予了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第5课“合同为一家”——唐朝民族关系1、“天可汗”:(1)唐太宗派大军扫平东突厥,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2)唐太宗被西北各部尊为“天可汗”。2、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2)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生产技术、各种书籍等,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第6课开放与交流——唐朝对外关系1、与日本的往来:(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制、历法、书法、建筑及生活习俗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定居日本奈良,死后葬于日本,今日本唐招提寺有其坐像。)2、与天竺的往来:(1)概况: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2)影响:对中印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23、国际性大都会长安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1、雕版印刷术:(1)唐朝初年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雕版印刷业已较发达;(2)著名印刷业中心:洛阳、成都;(3)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印刷品。2、火药:(1)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2)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3)宋代制成大量的火药、火器(火箭、火炮、突火枪),广泛应用于军事。(4)后来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3、赵州桥:(1)又名安济桥,在今河北省赵县境内,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2)其设计者是隋朝工匠李春。(3)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1、唐诗: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李白、杜甫。(1)盛唐时期的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豪迈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之为“诗仙”。(2)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其诗有“诗史”之称,后人称其为“诗圣”。2、乐舞: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3、雕塑:在今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泥塑造像与壁画以佛教故事为主,亦有现实生活场景。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1、辽:916年,契丹族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3、宋辽澶渊之盟:1004年,辽攻北宋直指澶州城。宰相寇准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重挫辽军。1005年,宋辽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宋辽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但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辽学习汉人,汉人“忘南顾之心”。4、西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5、宋夏议和:1044年,夏对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市场。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西夏农业发达;仿汉字创西夏文;用汉文铸造钱币。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1、金: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2、南宋: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3、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抗金英雄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4、宋金议和:1141年,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金改革官制、发展农业、与汉族通婚。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重心南移方向:两宋时期,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2、南方经济发展:(1)农业:劳动力增加,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出现秧马,兴修水利;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手工业:①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②铁产量为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之和。③中国被誉为“瓷之国”。④有广告、商标。(3)商业:城镇出现,促进了城市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海外贸易:①原因: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②史实:外贸范围东到朝鲜、3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第13课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1、社会阶层: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由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2、乡村生活:多数农民能维持温饱生活。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改善。三大传统节日是元旦、寒食、冬至。3、城市生活:(1)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南宋临安过百万。(2)政府将城镇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3)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元朝统一:①统一蒙古: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②统一全国:1260年忽必烈继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2、忽必烈改革:①政治: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西藏正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②经济:推行重农政策,设立“司农司”管理农业;编辑《农桑辑要》。3、民族融合:①民族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②文化趋同:提倡儒学;呈现了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1、活字印刷术:(1)发明: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2)传播:东至朝鲜、日本;西至欧洲。(3)影响: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指南针:(1)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指南工具——司南。(2)发明:宋代,人们制成指南针,并用于航海。(3)影响: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1、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至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2、宋词:(1)苏轼:北宋,词风豪迈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3)辛弃疾:南宋,词风豪迈奔放、慷慨激昂、忧国忧民,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元杂剧: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4、绘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恢宏巨作之一。为后人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工具和民俗等方面丰富而形象的资料(有史学价值)。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1、皇权高度膨胀:(1)明初朱元璋废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2)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厂卫特务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保证。(3)明初设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4)清雍正时,中央设立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达到顶峰。2、八股取士与文字狱:(1)八股取士①明清时沿袭前代科举制。②目的、内容:为钳制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试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称为“八股文”。③危害:学生为获得科考好成绩,从小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2)文字狱:是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明清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1、戚继光抗倭:(1)背景:明朝中期,中国沿海地区海防松弛,倭患严重。(2)概况: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2、郑成功收复台湾:(1)概况:明末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1662年荷兰总4督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2)意义: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3、雅克萨反击战:(1)概况:17世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2)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