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1.C.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是皇权至上的其中一个表现。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2.B.3.“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3.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行政区划为籍贯与郡县指有关,“齐人”等与分封制有关。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A.5.“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子女称谓生母的身份A.大姐(25岁)B.三哥(15岁)妻(正室)C.大哥(24岁)大妾D.二哥(22岁)小妾5.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B.皇权至高无上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D.实行礼制6.B.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7.C.8.《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赢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8.A.首先排除B,名号的确立是在嬴政称霸之后。C、D是改名号的表面原因,A是主要原因,最贴合题意。9.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B.二千年惯性使然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D.古今上下皆安之9.A.实行政治制度需要与国情结合,郡县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符合中国国情。10.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10.B.本题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能力。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条1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11.D.宋朝宰相权被一分为三,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掌管。12.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B.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C.利于经济发展D.利于社会安定12.B.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条。1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3.B.见“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的【考点解析】“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条。14.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14.D.1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5.D.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的理解。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置大学士帮助处理朝政。17.《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17.C.朝贡天子是分封诸侯的义务之一。18.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18.A.内阁与军机处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一脉相承,根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19.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19.C.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A.21.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21.D.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这几种资料中,最不可靠的就是故事片,历史文献属于二手资料,唐招提寺是实物,专家学者著作比较严谨。22.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郡国二制并行B.郡国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C.王国内设丞相为行政长官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22.c.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看出“郡”和“国”并行;c不符合史实。2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它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23.A.注意区别专制皇权强化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24.D.题干体现了C项的意思,但“一统江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表达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这些并非C项的内容。只能选择比较之下最没有疑问的D项。25.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①殿阁大学士的设置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③军机处的设立④枢密院的设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2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A.2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27.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在宋朝,②在明朝,③在清朝,④在隋唐。2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①长城②大运河③十三行④票号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8.A.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专制制度的产物。长城、运河、十三行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其中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管理外贸的机构。2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③郡县制④三公九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9.B.见“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考点解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条。30.右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①研究清朝禁卫军史②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③清代中央政治制度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0.A.神机营属于中央军事机构,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清代中央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18分)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6分)(2)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源自于什么理论?(4分)(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摘自林明剑《秦史稿》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摘自《汉书•刑法志》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