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牛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中国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封建制度顶峰农耕经济繁荣闭关锁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越洋抢滩、海外殖民思想文化鄙薄科技,文化专制重视科技,思想解放1、概念:2、目的: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根本: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专制统治)3、具体原因重农:抑商:一、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1、概念:2、目的: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根本: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专制统治)3、具体原因重农:抑商:农业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政治: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有利于征赋税、派徭役(巩固经济基础)思想:有利于形成守法朴实的民风,易于控制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问题: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怎样实现重农抑商的?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4、表现:(2)汉初: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汉武帝:盐铁官营;汉唐时期商人应入市籍且不得为官(1)战国时商鞅变法首倡,并为历代王朝沿用抑商:政治上歧视商人,商人社会地位低;经济上以“重税困辱之”、官营与民争利①经济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5.评价: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包括农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作用:封建社会的前期积极作用为主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消极作用为主: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思考: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为何工商业会不断发展?1、统治者需要有商业、手工业为他们提供奢侈生活所需。2、各地物品资源的差别需要彼此交换,互通有无。3、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原料和市场。生产生活的需要;地区差异;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二)、工商业的管理两诏铜方升(秦朝)唐长安城坊市图清朝商家的营业执照1、秦:2、汉(汉武帝)3、唐:4、明清:统一度量衡、货币盐铁官营、重税对市严格管理海禁1、表现:乾隆年间(1760)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二)、工商业的管理两诏铜方升(秦朝)唐长安城坊市图清朝商家的营业执照。1、秦:2、汉(汉武帝)3、唐:4、明清:统一度量衡、货币盐铁官营、重税对市严格管理海禁1、表现:2、评价:----有效的管理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有目的性的控制,阻碍工商业,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含义:(三)、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是指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1、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朝贡贸易)②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外商来华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闭关政策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限制外国人来华,不让引进来。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限制中国人走出去。严格限制绝对禁止概念:“海禁”与“闭关锁国”材料2: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清世祖实录》卷102材料1: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139倭寇的侵扰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材料3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向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扩张,1553年葡萄牙强行租占澳门,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曾经侵占澎湖,被明朝军队驱逐,荷兰殖民者转而于1624年占领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到东南沿海一带侵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材料3(1787年)乾隆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材料4马克思曾说:“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指清朝的闭关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17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指满族)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防范人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材料5: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嘉庆帝上谕“:“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材料6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率领庞大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到达北京,希望与中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乾隆帝命令沿途优待使团一个英国使团的成员写道:“在伙食的供应上,我们迄今所受的待遇不仅是优厚的,而且是慷慨到极点”。后来由于礼仪的争论,乾隆帝极为不快,接待的规格立即改变。对使团提出的六项通商要求全部拒绝,并几乎是强制驱逐使团离开北京。统治者的虚骄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不需外夷货物。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消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原因:4、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3、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根本原因)。①“朝贡”贸易体制——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三)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表现:②严加禁阻民间的对外贸易。③颁布一系列严厉禁令④严格限制“开放”的海关清朝乾隆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3、海禁的表现:(1)明太祖:“通番禁令”(2)顺治帝:“海禁令”、“迁海令”(3)乾隆帝:“一口通商”实质:官方垄断对外贸易,禁止民间贸易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竖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4、影响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消极: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四)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限制了生产力发展,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③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盲目排外,不思进取。④某种程度上也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时间:②地点:③行业:④标志:2、发展的特点:3、缓慢发展的原因: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丝织业“机户”雇佣“机工”①不平衡;②曲折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技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买房置地,影响资本积累鄙视科技,近代科技落后闭关锁国政策,国际市场小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文化专制,缺乏实用人才市场资本在他的萌芽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抓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马克思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技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买房置地,影响资本积累鄙视科技,近代科技落后闭关锁国政策,国际市场小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文化专制,缺乏实用人才市场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资金厂房、设备雇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即早期的雇佣工人。出资出力经营利润劳动工资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自由的劳动力雇佣被雇佣手工工场作为古代的一位手工作坊主,需要准备什么?(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实质:雇佣关系“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阻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缚阻碍社会进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专卖制度官营手工业“海禁”“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1)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2)君主专制的强化,实现重农抑商(3)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的影响(4)儒家思想的影响,以末致富,以本守业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其政策B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安定人心政治稳定D导致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2.对“市”的严格管理,中国古代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段加强控制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提高人文素质Dc课堂练习:四、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稳;(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3)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4)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优越。四、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二)主要历程(1)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2)隋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四、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三)影响(1)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手工业布局的变化(2)促进了政治重心的南移(3)推动了南方文化的发展(2013年广东高考13题)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答案】C【考查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2013年浙江高考16题)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答案】C【考查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2013年江苏高考4题)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B【考查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6题)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考查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013年山东高考10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答案】D【考查点】重农抑商政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