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丰中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
-1-丰城中学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2010年8月-2-目录趣味实验一:化学“冰箱”与冰袋3趣味实验二:自制镜子5趣味实验三:喷雾作画6趣味实验四:固体酒精的制取7趣味实验五: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8趣味实验六:烧不着的棉布9趣味实验七:由植物油制取肥皂10趣味实验八:指纹鉴定的方法11趣味实验九:红糖制白糖13趣味实验十:家庭安全以及环保知识问答14家庭安全以及环保知识问答15编者:胡兆兵李杰-3-趣味实验一化学“冰箱”与冰袋背景知识:现代家庭离不开电冰箱,尤其在夏天,储存食物可以长期不腐败。但外出与郊游时,需要保鲜食品或致冷饮料就成了难题,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冷技术,可在夏季形成0-5℃低温小环境,食物一天不变味,饮料随时取用都凉爽可口。实验一:实验原理:无机盐溶于水的过程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破坏原有无机盐的离子晶格,使无机盐的组成离于进入水溶液,这个过程需吸热;然后离子与水分子化合形成水合离子,这个过程放热。无机盐溶解于水时总的热效应就由这两部分的综合效应来决定。硝酸铵等少数盐类溶解时吸热特别强烈,因而是常用的化学制冷剂。实验用品:硝酸铵(NH4N03)(化肥或试剂)水保温瓶或保温饭盒10号铁丝量筒(100毫升)台秤烧杯(200毫升)实验步骤:1.将硝酸铵在台秤上称出几份,每份120克,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封口携带备用。2.用10号铁丝弯成一铁丝支架,以备放置待保鲜致冷的食品。3.使用时先用烧杯盛100毫升水,然后将硝酸铵全部—次倒入烧杯中,不要搅拌。4.将上述烧杯放入保温瓶底部,把铁支架架在其上方,最后将饮料、食品等放在铁架上,盖好保温瓶盖,连续约5个小时瓶内可保持在5℃以下。5.使用后硝酸铵水溶液可以再生。方法是将硝酸铵水溶液加热浓缩或在野外敞口晾晒,使水分蒸发,硝酸铵晶体析出后,可重复使用。说明:也可以使用氯化铵等溶解时强吸热性物质作为制冷剂。-4-实验二、化学“冰袋”背景知识:夏季储存食品离不开冰箱,但是如果家中没有冰箱,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化学方法制造“冰袋”,以最简单、廉价、安全的方法,取得最低0℃的温度;外出旅游、郊游时,想致冷饮料和食品更是方便。还可应用于其他得简便制冷的场合。这种便携式“冰袋”最适宜制成商品,创造经济价值。实验目的:掌握某些铵盐镕解于结晶水的吸热反应,制造冰袋。实验原理: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实验用品:硝酸铵(化肥)(NH4N03或NH4Cl)结晶碳酸纳(Na2CO3·10H2O)聚氯乙烯薄膜小袋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温度计电子(托盘)天平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细绳(讲台上)实验操作:1.称取无水碳酸钠20克,加水少许,蒸发结晶得到若干碳酸钠结晶水合物。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3.先将制得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细绳系住(活结)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封口机(或灼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4.使用时,只要将细绳解开,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将饮料瓶等用化学冰袋裹住降温,即可凉爽可口。说明: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课堂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5-趣味实验二自制镜子背景知识:镜子、热水瓶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那么镜子是如何做的呢?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取银,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光这的银镜。实验原理:银镜反应的两个步骤,首先是配制银氨溶液,实验室中没有现成银氨溶液的试剂,因为银氨溶液不稳定,易形成易爆的物质,故需要现配现用。第二就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在水浴的条件下静置加热至形成光亮的银镜。实验用品:硝酸银溶液水稀氨水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实验步骤:①镀银用的玻璃的洗涤方法先把玻璃用肥皂水洗干净,然后用自来水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10%的SnCI2溶液倒在玻璃板上均匀地展开,放着5min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最后干燥后使用实验.用蒸馏水洗涤的原因:自来水的成分里有K+,Mg2+,Ca2+等离子,能阻碍透明银镜的生成.用10%的SnCI2溶液洗涤的原因为:用10%的SnCI2溶液洗涤能提高银均匀的镀在玻璃板上.②板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6mL2%AgNO3溶液,随后逐滴滴人2%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沉淀刚刚消失为止,就得无色银氨溶液。AgNO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③银镜的生成:向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乙醛溶掖,轻轻振荡后,把试管放人盛有热水的烧杯里温热(或水浴加热),此时不要摇动。如果试管洗得很洁净.可以看到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如试管不干净。看不到光亮的银,只能看到生成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洗涤洁净的玻璃板平着放好后,一定量的A:B(5:1)溶液均匀搅拌混合后,立即倒入在玻璃板上及均匀展开,过2~3min后玻璃板上出现黄颜色,过4~5min后析出的金属银均匀地沉积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形成光洁明亮的银镜.④实验后用少量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后及时处理,不可久置。CH2OH-(CHOH)4-CHO+[Ag(NH3)2]OH+2H2O→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说明:①试管必须洁净②所用氨水及AgNO3溶液浓度要小(2%)。③滴加顺序;将氨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④加入氨水的量一定要使刚开始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氨水过量则易生成易爆炸的物质。⑤该反应为水浴加热(温水浴),不能直接加热。⑥该反应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中进行。⑦该反应可用来鉴定醛基的存在。⑧该原理可用于工业制镜.制保温瓶胆课堂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6-趣味实验三喷雾作画背景知识:在抗日时期,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在传递信息时使用了一种无色字的方法,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在化学中还有没有其它类似的方法。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FeCl3溶液遇苯酚显紫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FeCl3溶液、酚酞溶液、淀粉溶液苯酚溶液、硫氰化钾实验步骤1.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2.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4.用酚酞溶液绘图,用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5.用淀粉溶液绘图,用I2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I2溶液。课堂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7-趣味实验四“固体酒精”的制取背景知识:在饭店吃饭时常常会上一些已经做好的冷菜,在食用前要自行加热,服务员会用小锅盛装这种冷菜,并放置于一个小灶上面。在小灶的内部有一块胶冻状的固体,用打火机一点,它就开始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将冷菜加热食用。实验原理: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饱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胶冻”,酒精充填其中。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实验用品: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钙、蒸馏水。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钙,制备醋酸钙饱和溶液。2.在大烧杯中加入80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mL饱和醋酸钙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开始时出现浑浊,继而变稠并不再流动,最后成为凝胶状。3.取出胶冻,捏成球状,放在蒸发皿中点燃。胶冻立即着火,并发出蓝色火焰。课堂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8-趣味实验五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背景知识: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广告中有许许多多是都介绍产品中富含维生毒C,其实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各类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毒C,只要有正确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正常的饮食完全能够满足人体对维生毒C的需要。实验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实验用品:淀粉、碘溶液、菜叶、研钵实验步骤及现象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再找2~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课堂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9-趣味实验六烧不着的棉布背景知识:灭火是消防人员的工作,他们常常出现在各种火灾现场。我们可以经常在电视上看见他们频繁的出入于火灾现场,抢救人的生命和财产,但他们穿的却是厚厚的衣服。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服装的材料都是易燃物品,为什么他们穿着厚厚衣服出入于火灾现场,难道他们不怕衣服烧起来了吗?实验原理: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实验用品:棉布条、磷酸钠溶液、明矾溶液、酒精灯实验步骤及现象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干。再放于酒精灯上点,看是否能点燃。课堂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10-趣味实验七由植物油制取肥皂背景知识:肥皂源于古埃及。埃及国王胡夫便设宴招待宾客,热情周到。有一天,由于来往的客人较多,厨房里的物品散放在那里,可就是在忙乱中出差错,食品师不小心一脚踢上了油灯,一盆满满的油碰翻了,伙夫们都赶来帮忙收拾场地。他们用手将沾有油脂的灰捧到厨房外扔掉,再回到水盆里洗手,这时,他们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比以往洗手要省时省水多了。他们以后就用炭灰撮手再去洗手,用这种方式来除污,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际上这也就是肥皂的雏型。到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木草灰制取块状肥皂获得成功。从此,罗马开始使用起肥皂来。这项技术后来又传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厂,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规模的肥皂工厂便在英国的布里斯吐勒城建成了。以后,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通过自己的实验,肥皂的原料改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的烧碱,成本大大低于英国人用煮化的羊脂混以烧碱和白垩土制肥皂的价格。从此,肥皂才逐渐为人民大众所用,走进千家万户。实验原理:油脂在有碱存在的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例如:实验用品:植物油、氢氧化钠溶液、乙醇、饱和氯化钠、氢氧化钾实验步骤及现象:1.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5mL植物油(橄榄油),5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3mL乙醇,并将小烧杯置
本文标题:丰中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