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试卷第1页,总79页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题型注释)1.下图为我国三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8分)(1)简述图1地区河流特征与图2地区河段河流特征的差异。(2)图2中C地属于________气候,C区域突出的流域特征是什么?试分析其成因。(3)图3为B地区气候统计资料,根据图3简述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答案】(1)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而短小,干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深流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2)温带大陆性外流区中的内流区。地形较封闭,四周高中间低,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有利:属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冬季低温时间长,有冻害,不利于农作物越冬。【解析】(1)河流特征包括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差异应从河段所在地区地形与气候特征等方面考虑。(2)C地为降水稀少的沙漠地区,也是外流区中的内流区。试卷第2页,总79页(3)从区域轮廓和经纬度可判断B地区为渭河平原,分析时注意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等要素,同时简述气候条件应包括利和弊两方面。2.(26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冬春季节降水较少,物产丰富。云南省是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大省,种植历史悠久,其中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的特点。该产业已成为一些山区林农的“摇钱树”,但绝大部分为亩产3-5公斤的低产林。大理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而如今却石灰岩广布,且出露地表,盛产大理石(又称云石,原指产于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因盛产于大理而得名-非岩石学定义)。材料二:“云南省油橄榄种植区分布图”(1)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大理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6分)(2)根据材料二,试描述云南省油橄榄的分布特征。(4分)(3)试分析云南省适于木本油料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10分)(4)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人支持应加快扩大油料基地建设;有人支持应稳步加强油料基地建设。任选其一说明理由。(6分)【答案】(1)(6分)地质历史上该地区地势低,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石灰岩层(2分),随着板块的不断碰撞(1分),挤压隆起(1分),石灰岩层顶部岩层受外力侵蚀,(2分),导致石灰岩出露地表,形成广布的石灰岩。(2)(4分)云南省油橄榄种植分布不均(2分)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北部山地的南坡。(2分)(3)(10分)纬度低(1分),且位于山地阳坡(此点可给1分),热量充足(1分);海拔高(1分),光照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邻近河流(1分),水源充足(1分),便于灌溉;坡缓(1分)且向阳(此点可给1分)宜林山地分布广(该点可给1分);土质深厚(1分),土壤肥沃(1分)。(五个方面,每条2分,答出十个关键词既得满分10分)(4)(6分)加快建设:促进山区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危机等。(每点2分,任答3点即得满分6分)稳步建设: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尚不成熟;冬春季节所需灌溉水源多,加剧干旱;适宜种植林地面积广,但产量低。(每点2分,共6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岩石的成因,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只能在低洼的地方,所以地质历史上试卷第3页,总79页该地区地势低,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石灰岩层。被侵蚀的是高出的地方,说明沉积岩形成后,随着板块的不断碰撞、挤压隆起,石灰岩层顶部岩层受外力侵蚀,导致石灰岩出露地表,形成了广布的石灰岩。(2)读图分析,油橄榄产区在云南省北部。根据材料二右部放大图,可以看到云南省油橄榄种植分布不均,结合等高线判断,油橄榄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北部山地的南坡。(3)根据材料二分析,云南省纬度低,山地南坡是阳坡,热量充足,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北部山地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根据材料二图可以看到,该地位于西南地区,降水多,邻近河流,水源充足,便于灌溉。云南宜林山地分布广,南坡的坡缓且向阳,土质深厚,土壤肥沃。(4)加快油料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山区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油安全。发展木本油料作物,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危机等。所以支持扩大发展。我国对油橄榄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尚不成熟,冬春季节所需灌溉水源多,加剧干旱。适宜种植林地面积广,但产量低。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所以不支持扩大发展。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农业发展。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下图为我国“十二五”农业规划“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1)长江流域主产区、华南主产区应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以保证粮食供应安全?(9分)(2)试分析汾渭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9分)(3)近年来河套地区因土地利用不当产生了土地退化现象,简述其形成过程。(10分)【答案】(1)兴修水利;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抗灾能力强的作物品种。(2)纬度位置适中,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3)该地灌溉土地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发生土壤盐渍化,进而造成土地退化。【解析】(1)长江流域主产区、华南主产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主要是季风不稳定引起的旱涝灾害多发等,要想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应采取试卷第4页,总79页兴修水利、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抗灾能力强的作物品种等措施。(2)汾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适宜小麦、玉米生长,形成农业主产区。(3)河套地区的土地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发生土壤盐渍化,进而造成土地退化。4.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沙棘为温带植物,野生的蒙古沙棘亚种主要分布在中、俄、哈、蒙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及其临近地区,该区域属于寒温带森林草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平均气温2℃,大于或等于10℃积温1500~3000℃,无霜期100天。我国的良种沙棘主要是从蒙古沙棘亚种中选育得来的果实较大的类型。材料二根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把沙棘种植划分为6个一级区,它们是:Ⅰ——半湿润平原与高原区;Ⅱ——半湿润丘陵沟壑区;Ⅲ——半干旱风沙草原区;Ⅳ——干旱丘陵沟壑区;Ⅴ——半干旱丘陵沟壑区;Ⅵ——干旱风沙区。不同分区,沙棘种植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地区以加工利用经济沙棘林为主要目的,工矿区以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的矿区复垦沙棘生态林为目的,干旱地区以沙棘良种选育和种苗繁殖为主要目的。(1)根据材料一阐述上图所示地区种植沙棘的原因。(10分)(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Ⅵ区A地沙棘林种植的发展方向并简述理由。(12分)(3)分析延安适合修筑窑洞的自然原因。(8分)【答案】(1)降水量适宜(或者该区域是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温度适宜。(2)沙棘良种选育和种苗繁殖。本区水土流失轻微,较干旱,但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开展沙棘良种选育和种苗繁殖。(3)地处高原(或山区);黄土土层深厚;降水较少。【解析】(1)该地主要地形区为黄土高原,地处暖温带,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该地区,符合材料中所给的沙棘生长所需要的条件。(2)A西部有一条南北走向山脉,为贺兰山,A地位于宁夏平原。根据材料可知:A地位于干旱风沙区,而干旱地区以沙棘良种选育和种苗繁殖为主要目的。且宁夏平原可引黄河水进行灌溉,为沙棘良种选育和种苗繁殖提供水源。(3)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古老民居形式,该题主要描述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即可。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香港某中学地理教材插图。试卷第5页,总79页材料二图中甲地区,近些年由于严重的生态问题,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当地一些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目前约有45万人需移民搬迁。材料三丽江雪桃是高原水果中的极品,选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独有的红心山毛桃树为砧木,又经过多年精心优化培育而成,生长期间不施用化肥、农药,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1)据材料一、二,分析甲地区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2)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专业的学生为西藏居民设计了一种新型房屋(如下图所示),它能提供免费的能源,减少碳排放,而且尊重了西藏建筑的传统样式。分析这种新型房屋在当地推广使用的可行性。(4分)(3)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丽江雪桃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自然原因: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3分)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开矿等不正当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1分)(2)此种房屋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资源(1分);当地常规能源缺乏(1分);当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1分);当地太阳能丰富。(1分)(3)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雪桃糖分的积累;气温低,病虫害少;污染少;选用独有的红心山毛桃树为砧木,科学育种()品种优良。(4分)【解析】试题分析:(1)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自然环境的特点、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式两方面来分析。从自然原因看:该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喀斯特地貌地表岩石裸露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从人为原因看:该地区经济水平低,贫穷落后,人们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开矿等不正当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2)从图中了解此种房屋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资源,西藏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而当地常规能源缺乏,试卷第6页,总79页种新型房屋在当地推广使用完全可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从气候、生态、和生物技术角度分析。丽江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雪桃糖分的积累。气温低,病虫害少,“生长期间不施用化肥、农药”,污染少,选用独有的红心山毛桃树为砧木,科学育种,品种优良。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坐火车去福建看海”——2013年9月26日向莆铁路(江西向塘到福建莆田)正式通车运行,该铁路是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国家l级高速铁路干线,从南昌乘坐动车去福州仅需3.5小时。材料三江西有色金属产业,占全省工业收入的22.5%,列全国第一,主要由铜、稀土、钨等产业组成。随着资源的日益紧缺,国家“走出去”战略号角的吹响,江西有色金属行业逐渐涉足海外。(1)请补绘图中18oC等温线从A点到B点的缺失部分,并解释绘制的理由。(4分)试卷第7页,总79页(2)简述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江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意义。(3分)(3)分析江西有色金属产业“走出去”的原因。(3分)(4)简析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福建近几年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主要地区的原因。(3分)【答案】(1)西段向北凸,东段向南凸,两处的弯曲方向画正确,连接要完整。(2分)西段向北凸,因为是河谷,地势低,气温高;东段向南凸,因为是山地,海拔高,气温低。(2分)(如下图)(2)增加了对外出口贸易通道;改善投资环境,缩短了运输距离(提高了运输效率);扩大了江西省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对外联系)。(2分)(3)政策支持;具有资金、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正在减弱;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污染严重;生态破坏问题突出。(4分)(4)福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台湾的互补性较强;距离台湾近;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成本低。(3分)【解析】试题分析:(1)影响该地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地形,A点西边是山地,气温比同纬度要低,等温线应向南凸。B点东边因为是河谷,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应该向北凸。两处的弯曲方向画正确,连接要自然完整。(2)江西省是内陆省份,而资然丰富,交通不便,向莆铁路建成后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综合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