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地理之考点点击1、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2、我国耕地,林地、草场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水电站,主要能源和非能源矿产地的分布3、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4、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主要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被称为能源资源。(按性质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能源)能源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风能、地热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常规能源新能源能源资源按利用状况分常规能源新能源按来源分来自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内部地球和其它天体作用产生按转换状况分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总量居世界的位次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比值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1/333/541/361/461/5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2、自然资源的种类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中国自然资源概况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正确看待我国的自然资源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②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少;③草地比重大;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2)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特征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地形特征耕地水田旱地草地林地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半湿润地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西南边远山区、边疆地区平原、丘陵、盆地北方高原、山东、青藏高原山区、丘陵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变化有规律三大林区各有特点内蒙古牧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额济纳戈壁,面积88万多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3.2亿亩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全区生长着各种牧草近千种。大小牲畜4000万头,居全国首位,牛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牛奶产量为全国第四,绵羊毛、山羊毛及驼毛产量居全国第一。新疆牧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山地牧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面积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7.5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8%。草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给多种畜类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本区最高饲养量为3590多万头,专门从事畜牧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11.5%,年产值达6.9亿元(不包括畜产品和畜产品加工),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主要畜牧名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骆驼等西藏牧区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场面积约8亿亩,在全国居第三位。由于自然条件高寒,草场质量以藏东南的山地峡谷较好,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羊、藏马等。其中改良绵羊有10多万只,改良黄牛2000多头。此外,本区在近年还引进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80多种,种植人工牧草近万亩,草场网围栏面积达40多万亩。青海和甘肃牧区青海和甘肃是我国第四、第五大牧区,草场面积分别为10.8亿亩和6.8亿亩。可利用的草场青海省为5亿亩,甘肃省为1.3亿亩。两省牲畜存栏数都在2000万头以上。其中青海有牦牛近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40%,奶的乳脂率比一般奶牛高一倍多,是我国牦牛头数最多、质量最好的省份。靠天养畜、利用多,建设少;草场退化严重,载畜量小。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高寒),单位面积产草量少人为原因:滥垦过牧;樵采;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当农业技术水平低,人工草场比重小我国草场利用存在的问题:中国辽阔广大,自然条件优越,树木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树木就有五千多种,是世界上树种最多的国家之一。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一般称为东北林区。这里,林区绵延几千里,形成一片树海。因为这里在祖国的最北部,接近寒带,所以耐寒的针叶树种相对最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面积落叶松林地区。主要的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黄花松等,也有属于阔叶的树的白桦、水曲柳等。东北原始森林里的树木葱郁茂密,遮天蔽日,站在森林里,只有中午很短的时间内才能见到阳光。因为树木长得很密,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树型挺拔高大,有的高达三十多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东北林区的木材蓄积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西南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这里山峰高耸,河谷幽深,山麓有滔滔河,山沟有股股泉水,山脚和山顶高差悬殊,气候也随着高度变化,真是一山有四季,所以树的种类特别多。山下和各地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树,山腰上是落叶阔叶树,再上面就是针叶树。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高山栎、云南松等,这些树也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还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木等。解放后,在云南省还营造了成片的橡胶树和咖啡树,成为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林区。除了以上三个林区外,解放后,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积极造林、护林、封山育林,不少荒山秃岭变成了远山森林绿,近山花果香的绿化山区,特别是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还营造了大片的防护林和经济林。南方林区(东南林区)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树木种类很多,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还有我国特有的竹木。这个林区南部,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宝库,经济林木更是丰富多彩,有橡胶林、肉桂林、八角林、桉树L林等,后面的三种经济林,盛产名贵的药材和香料。祖国的宝岛--台湾省的森林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樟树是宝岛的特产,它的枝叶可以提制樟脑。台湾省的南方林区樟脑产量,最高曾达全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被誉为樟脑之乡。世界三大胡杨林区北非撒哈拉大沙漠,新疆塔里木盆地,额济纳。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世界之首(滥砍滥伐等)2、土地荒漠化,每年1000多平方千米(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等)土地的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灌溉等)3、耕地减少,肥力下降4、草场资源普遍超载5、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②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例如:南方丘陵、山区宜大力发展林业;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宜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一些河流中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宜发展林业,大于25º的坡耕地宜退耕还林等。③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建设与保护。例如:严格依法办事“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禁止滥垦滥挖禁止滥砍滥伐;建设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狭义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十万分之七我国主要的水资源为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2、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1、水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六位)、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春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如何解决中国的五大水资源问题1.人均水资源不足2.空间分布不均3.季节分布不均4.浪费、污染现象严重5.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欠佳中国的水资源一、我国水资源现状2、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原因南多北少原因1、主要原因: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导致降水量有差异,南部比北部降水多。2、地形原因,南部多大江大河。3、南部植被覆盖率较高,涵养水源的作用强。东多西少原因1、东部为季风区,西部为非季风区2、东部为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气候。3、东部为沿海地区,西部深居内陆。4、东部多河流湖泊西部则相反。5、东部为森林草原,西部为荒漠。6、东部为湿润半湿润区,西部为干旱半干旱区。7,东部多位平原丘陵,有利于湿润气流进入;西部多为高原山地,阻挡湿润气流进入。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中国的水资源3、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一、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中国的水资源3、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靠科学技术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中国的水资源引黄济青中线方案东线方案西线方案西线方案引滦入唐引滦入津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水,以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的京杭运河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河道、水利设施每年向北方调水180亿立方米,输水沿线1150公里的海河、淮河流域以及胶东地区缺水状况都将得到缓解。中线方案将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241公里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水,以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的京杭运河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河道、水利设施每年向北方调水180亿立方米,输水沿线1150公里的海河、淮河流域以及胶东地区缺水状况都将得到缓解。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弊:①受地形的影响,需多级提水,运营成本高。②沿途经人口稠密地区及工农业生产活跃区,易造成水质污染。③调水利用过程中,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④沿海地区可能造成海水入侵。利;可利用京杭运河作为引水渠道,投资较小,建设成本较低。1、东线方案的评价:“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自流。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库输水量最大。③河流污染较少。弊:①没有现成河道,需开挖新河道。②工程量大,占地多。③引水穿越秦岭地区较困难。2、中线方案的评价:“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利:①线路短。②水质好。弊:①地形、地质复杂。②工程艰巨,投资大。③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可能大。3、西线方案的评价:南水北调的意义南水北调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连,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缓解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自然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