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地理课时练习(四)含答案
1中国地理课时练习(四)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情况,对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1~4题。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能B、耕地C、天然气D、太阳能2.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A、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就多B、总量贫乏,所以人均占有量就少C、总量贫乏,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更少D、自然资源大国,人均资源不足3.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A、自然资源的有限性B、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C、我国自然资源贫乏D、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4.我国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在于()A、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0%B、降水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C、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D、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通常所指淡水资源,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7题。5.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B、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C、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D、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6.下面关于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B、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C、大大减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量D、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7.下列地形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西北地区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的生产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结合相关知识,回答8~10题。8.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是()A、由于大规模的“开源”,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B、由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耕地面积迅速减少C、近几年来,我国土地并没有变化D、由于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盲目开发,使耕地迅速减少9.我国非季风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沼泽D、草地10.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A、草地B、耕地C、林地D、建设用地读“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回答11~13题。11.图中因素对耕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是()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212.下列地形区中,①因素表现最明显的是()A.江南丘陵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13.到2010年,我国将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公顷。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补充耕地目的的是()A.整理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B.复垦工矿废弃地C.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D.在低湿涝洼地开挖鱼塘14.读下图,叙述正确的为()A.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B.图①为咸水湖C.青海湖是图②类型湖的典型代表D.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读下图,完成15题。15.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根据表1资料,回答16题。表1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①34.3532.51865.815.8②53.51539.1727.915.0③51.9542.4404.40.4④31.1361.0184.62.016.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B.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D.陇、黑、川、苏读图,回答17~20题。17.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18.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319.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20.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21~24题。2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A.山顶2900mB.南坡海拔2200mC.南坡海拔2500mD.北坡海拔2100m22.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为()A.10℃B.20℃C.30℃D.40℃23.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A.海拔较高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森林覆盖率高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24.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回答25~27题。河流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含沙量甲226亿立方米61千克/立方米乙624亿立方米0.14千克/立方米丙118亿立方米4.6千克/立方米丁2709亿立方米0.16千克/立方米25.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26.甲河流域夏秋季节水患严重,目前已采用的解决措施主要是()A.开挖入海新河B.修建分洪工程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D.跨流域调水到其他地区27.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28~30题。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2)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5143872881344428.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29.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30.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问题。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十余里,冬夏不盈不缩”。直到50年前,罗布泊依然是水波浩淼、飞鸟翔集。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胡杨林树大片枯死,塔里木河水先退到台特玛湖,后退到大西海子水库。短短40多年,塔里木河流程从1321千米缩短到1001千米,罗布泊完全干涸了。(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____________补给,其径流量随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2)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气候可能产生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塔里木盆地的耕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4)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减少,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5)对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A.加强水资源管理,禁止上游地区使用塔里木河水B.大力开采地下水以保护地表水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D.大面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答案31.(1)冰川融水,气温;(2)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3)盆地边缘的绿洲;棉花;(4)上、中游过度引水;(5)C32.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图10—5),回答下列问题。图10—5(1)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的界线,比较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完成下表。地理事物1地理事物2地理事物3AB(2)A省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6分)(3)A地区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有哪些?(8分)(4)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2分)(5)图中①②两项工程比较,①工程的有利条件是,②工程的起点是。(4分)5答案32.地理事物1地理事物2地理事物3A山西省黄土高原第二级阶梯B河北省华北平原第三级阶梯(2)煤炭(2分)修建运煤铁路线,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4分)(3)水土流失(2分)严重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多降暴雨(6分)(4)水资源缺乏(2分)(5)利用京杭运河河道(2分),节省投资丹江口水库(2分)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课时练习(四)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