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执行。1.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积极推广成分输血,严禁输安慰血,搭配血,人情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2.本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定期向血站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3.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在70g/L~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4.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5.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6.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ABO,RH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ALT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家属。7.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主治医师审核签字,严格执行临床输血审批制度,2000ml输血应提前3天预约并经医务科审批。8.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紧急输血外,应至少输前1天向输血科递交输血申请单,特殊血液成分如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等,提前预约。9.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生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输血科登记,到血站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初,复检,并负责调取合格血液。10.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试验,血液及成分的接收入库,交叉配血,血液的发放与领取,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所有输血必须由经治医生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审核,输血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晰,病人资料完整,有明确的用血时间和医生签名。2.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程序,有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急诊用血后应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3.血液预约后到血液送到期间应注意与临床医生保持联系,若有变故应及时取消预约,血液送到后立即通知临床输用,若有变故但已不能取消预约,应向临床主管医生说明情况,如果此袋血实在不能用出而造成报废,由当事人填写《血液制报废记录》交输血科和财务科处理。4.对成分血预约单(包括血浆)上的血型必须核查后才可预约,发现临床医生写错血型应记录在案,并通知该科室改正。5.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血液中心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进展通知临床。6.新生儿溶血如需换血治疗的,由主治医生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血库提供合适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生实施。临床输血审批制度1.临床用血由经治医生掌握病人输血适应症,权衡利弊,并作好血液成分的选择,报请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人员审查,签字同意后方能申请输血。2.审查人员应严格掌握病人输血适应症,根据其用血的科学合理性决定是否审批,对可输可不输的申请应坚决予以取消。3.急诊、抢救用血由住院科主任、二线值班医生或以上职称人员审批,并注明“急”字再到血库要求供血。4.一般治疗用血病人严禁在输血申请单上批注“急”字,以免造成其他抢救用血的延误。5.2000毫升及以上的输血申请必须报医务科审批,血库方可供血;抢救用血或特殊情况下的输血申请可先供血,但需在输血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输血前告知制度输血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虽然我院使用的血液均由遂宁市中心血站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后提供,但由于当前科学水平的限制,输血仍有一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因此,在行输血治疗前实行告知制度,告知内容主要包括:1.过敏反应;2.发热反应;3.感染性肝炎(乙肝、丙肝等);4.感染HIV、梅毒;5.感染疟疾;6.巨细胞病毒、EB病毒;7.输血引起的其它疾病。临床用血评价及检查通报制度临床用血的评价主要包括用血合理性的评价和输血后疗效的评价。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是看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征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指南》。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是指在输血后,医师要给予输血治疗后疗效评价,看患者输血后较输血前有无疗效或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定期由医务科组织执行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通报,并根据医院相应措施落实奖惩,以严格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血。1.检查人员:由医务科组织成立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小组。2.检查方法: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历至少10份。3.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执行输血前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配血标本采集、运送、核对制度1.确定输血后,由2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样并在采血者栏双人签字。2.配血标本需用EDTA抗凝剂抗凝(淡紫色管),采集血液不少于2毫升。3.采集血液时不允许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避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血型鉴定和配血错误。4.血液采集后,由医护人员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家属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不得送标本;标本需装入加盖容器运送。5.输血科人员和送标本人员当面逐项核对,在《合血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确认签字。取血管理制度1.交叉配血试验合格后,输血科人员电话通知用血科室,派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1.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科别、病室、床号、病案号、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确认,方可发血。2.取血时间填写必须精确到分钟。3.输血科血液一经发出,不得退回。4.对于未交费病人急需输血时,在征得总值班同意后,输血科应及时做好交叉配血试验及时发血,同时将输血记帐单送住院记帐处。血液输注管理制度1.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内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2.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床旁核对受血者姓名、病床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应问题予以确认。3.取回的血液要尽快输注,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如因故不能及时输注要在30分钟之内退回血库暂时保存(应报输血管理委员会批准)。4.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血液时,可在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特别要在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内对患者严密监测(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6.血液内除生理盐水外,不允许加任何药物,目前不主张在输血前常规应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异丙嗪、地塞米松)。7.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采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7天。8.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详细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于24小时之内送输血科。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程序进行核对检查。血液输注标准操作规程1.输血前由2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异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必须使用有批准文号的一次性输血器材,并在有效期内使用。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均,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一袋血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血液输注时间超过12小时应更换输血器。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输血前15分钟应缓输(每分钟为2毫升,约15-30滴);15分钟后若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调整输注速度,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全程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在病历中记录,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技术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并保留残留血液以备复查。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保存。血库半年或一年统计上报医务科。6.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等贴在病历中,如有输血反应,应将详细情况记入病历,并将血袋送回血库2~8℃至少保存三天。如无反应,将输血器材浸泡24小时消毒处理,再交医院统一焚烧。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1.接到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后必须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制品,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核查病人资料、重新抽取病人标本、用新旧标本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做抗体检测;疑似溶血反应和细菌污染反应,应立即对症治疗和调查分析原因,两者同时进行。(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2.将检测结果及时回馈给临床以利临床医生对症治疗。3.将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结果等记录于《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4.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保留的,临床应立即通知输血科,由输血科通知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医院、供血单位及患者三方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由三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无法共同指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5.每半年或一年将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上报医务科。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1.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是解决临床用血紧张,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临床必须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降低治疗及手术中的临床用血,尤其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用血量,以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2.输血指征:1.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2.Hb70g/L才需输血。3.Hb在70g/L~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除参考Hb及Hct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3.血液保护具体措施:(1)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定期进行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检查及通报,加大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的培训力度,严禁输安慰血,人情血,搭配血,既要更新临床输血观念,又要加大技术投入,提供设备实施科学用血。(2)对于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患者,输血最低血红蛋白临界水平不同,对危重患者输血亦应持慎重态度,低危患者Hb在70~90g/L之间,高危患者Hb在100~120g/L之间,同时强调对血压,血气及尿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加强其他循环支持,应注意效能—危险比。(3)进行简易床旁Hct测定。(4)争取开展自身储血:术前自身储血的方法用于稀有血型和已经产生免疫抗体的患者及择期手术患者。(5)术中控制低血压,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是血液保护的支柱之一。(6)进行术中血液回收。急诊用血管理制度1.急诊配血标本需临床医师在输血申请
本文标题: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6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