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临沂市2005年非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及解析
1临沂市2005年非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及解析[试题]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另如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写你与大自然相处的某种经历,也可以写某种情感的变化或某种思考和感悟,等等。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解析]这是一道并不新颖的作文试题。描摹自然、赞美自然、感悟自然、思考自然的习作在我们日常学习中已是司空见惯,我们平常的大部分写景作文其实就是“感悟自然”之作。但作为选拔性的考试,作为考场作文,不能是日常习作的简单“复制”,而应在日常习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认真感悟,变花为蜜。在作文的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力争出新、出奇,这样才能脱俗制胜。“感悟自然”这个话题,已告诉了我们写作对象和写作重点。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各种生灵、日出日落、风云变幻等都可入题,但我们要选取其中的一个“点”,把这个“点”写深写透,作文才能细致感人。如果着眼于整个大自然,在“面”上作文章,作文容易大而空。话题中的“自然”是写作的依托,是标,“感悟”才是写作的重心,是本。选准了写作对象,就要深入挖掘题材中的感情“触发点”,由此及彼,尽情挥发。可以说,“感悟”的深刻、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质量。——摘自《作文周刊·中考版》2005年第50期,总第3592期2临沂市2005年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及评分标准[试题]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挺胸冲刺的瞬间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奇迹;印度洋海啸在巨澜突进的瞬间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的瞬间鼓起了你举手的勇气;妈妈在床前抚摸的瞬间让你进入了幸福的梦乡……瞬间,展示的是结果的辉煌,隐藏的是过程的艰辛;显现的是力量的迸发,蕴含的是情感的积聚。瞬间创造历史,瞬间凝聚永恒。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间,人生才会变得丰富而精彩。请以“的瞬间”或“瞬间的”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②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评分标准]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说明:1.在按以上评分标准给出考生作文总分后,凡一、二类作文,达到下列要求之一者:①深刻透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在所给分数的基础上再加2—5分,但合计总分最多50分。2.阅卷老师2人一组,独立评阅考生作文。在各自给出考生作文分数后,取其平均分(凡0.5分均计1分)记入试卷统分表。3一、花自漂零水自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题记昨夜雨疏风骤,不知多少落花残英又混在泥水中,我快步走出房门,轻轻地弯下身子,用清水将它们洗干净,因为我忘不了林妹妹的那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不知缘自何时,看见残花落叶,我便会为它们惋惜一阵子,其实我又何尝喜欢这样,但那根纤细的心弦却好似被人拔动,无法静下心来,正如被微风轻轻吹皱了一江春水。喜欢读李易安的词是缘于那份缠绵的凄惋,从年轻时荡舟惊鸥鹭,“和羞走”却又“倚门装作嗅”青梅到后来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不也正如一朵身世漂零的落花吗?直到后来我读到了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才又释然,原来落花是它们生命的延续,那又何必为它哀悼,而应为它高唱赞歌了。喜欢花,是因为那首《一剪梅》,“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何时成了相思的愁绪?喜欢花是因为那支《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香,种在小园中,希望它开放。”即使那株兰花不会开放,但至少点亮少女的梦,点亮少女的青春。喜欢花,是因为那部红得发紫的港台偶像剧《薰衣草》,薰衣草不是草,而是花,一束薰衣草见证了十几年的约定和爱情,更让我懂得了“用力呼吸,一定可以看见奇迹。”喜欢花,是因为那首网络歌曲《丁香花》,“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笑啊,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喜爱的歌谣啊。”那个名叫丁香的年轻女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教着那群山里的孩子。在第一次听歌曲前的旁白时,我控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不知在那连绵的群山中,夜晚独自守着一盏孤灯的她有没有哭过、怕过?为何那么一朵善良的丁香“却经不过风吹雨打”?真的是因为它太娇嫩了吗?是啊,花自漂零水自流,让它们去漂吧,漂向属于它的天和地,我相信:那天会更蓝,那云会更白,那地会更宽广!一片片花叶在我手中变得清新,我发现:从水中拿出它们,它们就蔫了。看来林妹妹的做法或许是不对,没有水分,它们还是花吗?于是我带了它们到河边,手帕一扬,它们跌进水里,重又英姿焕发了,前方的水是干是净,让它们自己做主吧,它们应是“绿肥红瘦”。花自漂零水自流……点评:广博的知识、细腻的情感,造就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诗词名句到古典名著,从流行歌曲到电视连续剧,小作者都能信手拈来,广泛阅读的好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4二、聆听自然的“滴答”声时间的刻钟在沙漠中慢慢地行走,它肩负着大自然神圣的使命,让年轻的过客拥有一份出色的青春。——题记心中的驼铃摇响心中的梦想。有一条穿越古今的道路在诗里延伸,有一帧绝艳的风景在心灵深处生长。曾经是多么地向往漂泊,曾经是多么地渴望流浪。远方,对于一个年轻的生命而言,永远都是一个抹不去的诱惑。那里盛产诗歌与欢乐,那里没有空虚与无奈。那一天,果真背上了行囊,如同一只负重的骆驼,朝着理想的天堂艰苦地跋涉。留一路执著。留一路生生不息的寻梦足迹……笑看大漠孤烟,独品长河落日,在寥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在鬼哭狼嚎的荒蛮之野,我迷惘过、无助过。自然的“滴答”声在催我前进,那遥远的远方在呼唤我。时间刻钟在那里等待一位拥有青春的跋涉者。对!上路了就不会踌躇,青春路上,成功和命运要靠自己好好把握。渴了,梦想是甘醇的雨露;饿了,信念是饱满的麦子。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的前进,没有什么能够磨灭我的辉煌。我用歌声驱逐恐惧,超越彷徨。我开始学会自爱与坚强。在大自然的磨砺下,我年少的脊背开始挺拔如山。绿洲还会远吗?大自然对我的考验还会继续吗?也许根本就没有绿洲,也许大自然正在赞叹我的坚强。在跋涉之中,绿洲始终在我的心里。那是一种征服后的喜悦,那是一种胜利后的洒脱。从一个沙漠到另一个沙漠,不问甘苦不问收获。时间的刻钟记录着一切,那是大自然的考验与磨炼。无需知道结果,因为我们的启程早已注定我们将拥有一份出色的青春。自然的“滴答”声,催我前进。点评:一次长途跋涉,就是一次心灵旅程。那天籁之音——大自然的“滴答”声,每响起一次,就会让作者的心灵产生久远的回应。天籁、人籁相互唱和,物我彼此交融。读着这样的美文,感觉身边的尘嚣忽不复存在,耳边只有那“滴答”声,在穿越时空……5三、走向大自然去求知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处处是课堂。大自然就是一口大教室,那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看到大海,就可以学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壮阔胸怀。我们看到大山,就可以学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崇高思想境界。我们看到小溪,就可以学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的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当我走进大自然,就等于和哲人在交流。请看那棵树吧,它是在教我“树挪死,人挪活”的人生道理,它教我要学会创新。请看那棵小草吧!它正在教我白居易的那首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遇上挫折,是否和小草一样,不断进取呢?还有刚刚拂过面的那阵风,它是在教我什么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只有在磨难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一个人的忠心。听!你听到那声鸦叫没有?在人们心里,乌鸦是个不吉利的动物,可是你刚才看见它在干什么了吗?原来这只年轻的乌鸦正在喂养它的父母。原来它在教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句千载流传的名言啊!它为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去看路边那些小花吧!她们并不是十分的名贵,可是它们仍然去装饰春天,从不报怨,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再去看前面的高山,它是那么地深邃。历经沧桑,可从不喧哗,稳如泰山,它如一位哲人,教我要学会谦虚!……啊!大自然,感谢你又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教我学会求知、做人。愿终生与你为伴,像你一样做一个内涵丰富、品格高尚的人。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去亲近自然,聆听教诲,增长智慧。点评:在作者眼中,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是一位历经沧桑、学识渊博的智慧老人。种种自然现象,都给作者以人生启迪。这种感悟,来自于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来自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入思考,来自于作者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带上“观察”和“思考”这两件“法宝”,用你善感的心灵去亲近大自然,你眼中的大自然是否也会与众不同呢?本文的缺点是行文过于呆板,语言不够清新活泼,感悟有余而灵性不足。6四、自然,我们的家我爱看山,因为大山的挺拔蕴含着沉默的力量;我爱听海,因为大海的浪涛传颂着千古不变的热忱。——题记自然,我们的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面对自然的雄壮发出了感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纵观黄昏夕阳,酝酿出泪的篇章。自然,我们的家。它景色幽美,有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雅;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有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丽,有着……自然,我们的家。纵观古今,遥看世界,多少英雄人物向往自然,热爱自然。自然,它的角角落落都充满了智慧,饱含深蕴的哲理。富有灵性的大自然让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倾倒。陶渊明热爱自然的田园风光,远离了当时污浊的红尘,回归到大自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幅幅田园风光陶冶了陶渊明高尚的情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点点自然风光叫迷惑的周敦颐清醒地认识到人间的善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片片摇曳的青荷在烈日下绽放,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给了友人林子方以无限的信心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清幽的河水给了苏轼智慧的灵感,让他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自然,我们的家。它是智慧的象征,是力量的源泉,是我们的良师。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草原浓绿,却来自小草株株。大自然告诉我们:世界的伟大是由千万个“我”组成。自然,我们的家。我爱看山,山的挺拨蕴含着沉默的力量;我爱听海,海的浪涛传颂着千古不变的热忱;我爱收集海鸥的阵阵嘶鸣,因为那是世上最美妙最动听的诗词乐章。自然,一个充满着美丽的家;自然,一个带着色彩的家;自然,一个智慧的家。自然,我们大家的家。我爱大自然!点评:岁月悠悠,世事变迁,唯有大自然,以亘古不变的情怀,接纳着“千古风流人物”。作者穿越时空隧道,以富有灵性的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位文人墨客的自然情结。小作者对文中古人的生平是了解的,对他们的诗词名句是熟稔的。自然而恰切的引用,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面。这也许就是本文打动阅卷老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7五、昙花盛开的夜晚它忍受着黑暗,忍受着痛苦,在夜风来袭、静寂无声中绽放自己的最美。——题记昙花在粉红色的衣苞中静静地沉睡着,它今夜将绽放自己。我静静地守在它的身旁,生怕自己
本文标题:临沂市2005年非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6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