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丹参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又名血参、赤参、紫丹参、红根等,是常用的中药,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年需求量15000吨左右。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等功能。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的治疗。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初心肌梗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对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折及断肢再植术后疼痛等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及伤寒杆菌等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丹参还具有降血糖和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活性成分主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等)主要用于治疗脓性、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性疾病。水溶性成分主要为芳香酸、多酚芳香类,如丹参酸甲乙丙丹参素、丹酚酸A、C等,主治抗心肌缺氧类疾病。丹参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等省,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有分布和栽培。闽北部分县市有栽培。常见的品种有滇丹参、甘肃鼠尾(甘丹参)、鲁丹参等,一般情况下,它们的产量依次为500公斤、420公斤、350公斤。鲁丹参栽值当年就可开花结籽。肉质根细长,直径0.5—2厘米,长可达50厘米,须根较多,根条皮红质白。干品红色,断面粉白色,是市场上最抢手的丹参。耐寒、耐旱能力很强,伯涝,很适合在丘岭地区发展。鲁丹参既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分根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比较起来,根繁的产量不如种繁的产量高。(一)生物学特性2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全株密被柔毛。根粗长,肉质,外皮朱红色,内部白色。茎直立,四棱形,紫色或绿色,具节,上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7,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卵形顶端小叶较大,边缘具圆锯齿。轮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每轮3-4朵,多轮排列成疏离的总状花序;小苞片披针形,被腺毛。花冠钟状,蓝紫色或白色,M唇形;雄蕊2,内藏成微外露,花丝长3.5—4mm,药隔长15—20mm,上臂长约为全长的4/5,2下约室败育黏合,花柱外露,柱头2裂不相等,子房上位4深裂。小坚果4,黑色或褐色,椭圆形。花期5-8月,果实6-8月陆续成熟,成熟果实落地。种子不耐贮藏,无休眠期,容易萌发,干粒重1.64g。丹参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条件。野生丹参多见于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等阳光充足、较湿润的地方。耐寒,初次霜冻后叶仍保持绿色,茎叶能经受短期-5℃左右低温,气温在-15℃左右,最大冻土深度43厘米左右,可安全越冬。但气温低的地区,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春季5厘米地温10℃丹参开始返青,温度20-26℃、相对湿度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怕旱又忌涝,秋季持续干旱,会影响根部发育,降低产量,低洼积水引起烂根死苗。丹参在年平均气温17-20℃,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生长良好。气温偏低生长期短,生长缓慢。但在北京年平均气温11℃也能正常生长。丹参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良好,在阴蔽的条件下植株生长极为缓慢,主产地全年日照约1200小时。主产区四川中江县多栽培于海拔400-700m的丘陵小山丘周围,年平均气温16.7℃,相对湿度80%,年降雨量950mm,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3种子在18-22℃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陈种发芽率极低。根段在地温15-17℃时开始萌生不定芽,根段上部发芽、发根均较下部早。二、关键生育时段适宜气象条件指标及气象灾害种类和指标(一)适宜气象条件指标1、温度:在年平均温度12.5—17.1℃的条件下均可种植,最适温度20—25℃,高于32℃生长受阻,低于-15℃会遭到冻害,播种期(6月上—7月上)要求平均温度18—20℃,分根繁殖移栽期(11月上或3月)要求温度8—10℃,旺盛生长期(6—8月)要求平均温度20—25℃,年无霜期大于190天,≥0℃积温4700℃,≥10℃积温大于4000℃。2、降水要求年降水量650—800mm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大于80%或小于60℃生长受影响,播种期要求降水20—25mm,才能保证正常出苗。移栽期要求降水大于30mm旺盛生长期降水量需大于350mm秋淋季节注意田间排水,以防水渍烂根减产,降低品质。3、光照喜光植物,要求年日照时数1700—1900小时,旺盛生长期总日照时数大于600小时为宜,日照时数6—8小时最好。(二)气象灾害种类,时段及指标丹参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和秋淋1、干旱时段及指标4月中旬—5月中旬正是丹参花蕾形成期,也是植株生长旺期和扦插育苗期,如遇干旱,对种子形成和育苗繁殖影响较大。气象指标为最高气温≥32℃或平均气温小于10℃,降水量小于40mm,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生长发育将受到一定影响。2、秋霖时段及指标48月下旬—9月此时正是丹参根茎生长的转折期,也是根系逐渐膨大期,如遇秋霖,光照条件差,一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二是多雨、土壤湿度过大,水渍易烂根。气象指标为平均温度小于14℃,降水量大于220mm,相对湿度大于85%,连阴雨时间大于15天以上。现代研究开发: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重要中药。现代研究表明,丹参根含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酮ⅡA及二氢丹参酮Ⅰ等菲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活性成分原儿茶醛及丹参酸、维生素E等成分。具扩张血管、降压、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及抗菌作用,此外尚具镇静、安神、镇痛作用。其菲配类化合物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动过速等症疗效显著,许多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丹参都是主要成分之一,为此丹参的临床需要量极大。丹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症,亦有很好的疗效。此外丹参酮为红色色素,可供化妆品等用。丹参用途极为广泛,具很大开发潜力,值得深入研究开发。(二)选地与整地丹参是深根植物,根部可伸入土层30厘米以上。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生长,黄沙土、黑沙土、冲积土都可种植,零星的“十边”地也可种植,但土质黏重和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种植。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沃,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栽培为好,利于根部生长、发育。土壤过于肥沃,则枝叶徒长,根条反不粗壮,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为宜,土壤的pH值等于7或稍大稍小于7均可。整地。丹参为根类药材,生长期长,尽量多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条件。前茬作物收获后,先在地上施好基肥,每亩入厩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然后进行深翻30厘米5以上。种植前,再行翻耙、碎土、平整、作畦,宜作成宽1.2米的高畦(南方)或平畦(北方)。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栽培,为防止烂根,需开挖较深的畦沟。过长的畦,宜每隔20米距离挖一腰沟,并保持排水畅通。(三)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丹参种子很小,千粒重1.64克,发芽率70%左右,种子出苗不齐,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法。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降低,生产上最好随采随播。种子繁殖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直播:育苗田除草技术福建省于5月下旬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穴播按行距30-45厘米和株距25-30厘米,穴深1厘米,覆土0。6厘米,每穴播种子5-10粒;条播沟深1厘米左右,覆土0.6-1厘米,每1/15公顷播种量0.5公斤左右。如遇干旱,事前先浇透水再播种。播后半月出苗;苗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采用这种方法,生产成本低,种源丰富,可以大面积发展生产。每1/15公顷用苗4000-6000株。育苗移栽:生产上最好随采种随播种。6-8月,种子成熟后,分批采下种子,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用扫帚轻轻拍打,使种子进入浅土层,立即浇水,并盖草保湿。3—5天后,丹参出苗达50%时,揭去盖草,浇一次水。也可在备好的畦上按行距25-3Ocm,开1-2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荡平,以盖住种子为度,浇水,覆盖稻草保湿。约半月后便可出苗。也可催芽播种:将丹参种子置40度温水中浸泡40小时,捞出瘪籽后,将种子和洁净的河沙按1:2的比例拌匀催芽。3—5天后,当有1/5一l/4种子“露白”时即6可播种。以后注意除草、防虫、防旱,待3—5片叶子、当苗高6-10cm时间苗,株距3—5厘米。间出的幼苗可另行假植、培育。间苗后,每亩撒施30公斤磷酸二钙,精心管理,第二年二月下旬就可移栽。每亩用种籽5公斤。北方于3月下旬条播,按行距8—15厘米横向开沟,沟深约1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一层薄土,稍加镇压后浇水,畦面加盖薄膜,温度20℃左右时,半月可出苗,出苗后逐渐揭去薄膜。苗高5—10厘米时,按行株距30厘米X20厘米移栽于大田。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也称芦头繁殖。在种植的丹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作药用,剪去地上部分茎叶,留取长20cm的芦头,将细于香烟的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在备好的畦上接行株距(30-40)cm×(25-30)cm开穴种植,每穴1-2株,芦头向上,覆土,浇水即可。40-45天芦头便可生根发芽。此外,还可采挖野生丹参,连根带苗移植。如有粗根,也可在移栽前先取下作药用。种植季节一般在立冬至第二年惊蛰。行、株距与种子繁殖法的定植距离相同。每1/15公顷需用家种或野生种苗150公斤。3.分根繁殖作种栽用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直径0.3-1厘米左右、粗壮充实,色泽鲜红,无腐烂、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不宜选用空心的老根和生长不良的细根作种根。于12月至翌年2-3月栽种,也可在11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45厘米和株距25-30厘米穴栽,穴深3-4厘米。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6厘米长的根段,边折边栽,将根段直立栽种,大头朝上,小头朝7下,不可倒置,每穴栽1-2段。栽后随即覆土,早春栽种一般覆土厚度为3cm,秋冬栽种覆土15厘米左右(年后发芽时退土),稍压实即可。用根的头尾做种栽则出苗早,而中段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便于田间管理。每亩需种根50-6Okg。4、地膜覆盖丹参种根育苗移栽法北方地区3月上、中旬采用地膜覆盖种根育苗,可保持苗床内土温在15℃-26℃,又能促进丹参种根萌发生根,且比大田分根繁殖生长期提早45-50天,从而使丹参及早进入生长旺季。选避风向阳的地块,做成宽度比地膜幅度稍窄的苗床。将苗床内20cm厚的表土挖出,混入适量的土杂肥。在苗床底部铺一层5cm厚的牛、马粪肥,再将混肥表土填入苗床,耙细整平,略低于地面。3月上、中旬,取上年留种的种根的上、中段,剪成3-5cm长的小段,按行株距2cm×1cm,将种根斜插1/2于床上中,随剪随插,且保持原种根的上下方向,不能倒置。随后覆土,以不露种根为度,浇透水后,用竹片做成弧形支架,上面覆盖地膜,两边用土封闭严实。每周浇水1次,保持床土湿度40%左右。晚间加盖草帘,白天揭去,以利保温保湿。1个月左右便可出苗。当苗高2-2.5cm时,中午可将地膜掀起练苗1-2小时,5-7天后,将地膜撤去,让幼苗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适应1-2天,即可移栽于大田。一般育苗lOm2,可移栽大田1亩。5、扦插繁殖南方4-5月,北方于7-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茎枝,截成17-2Ocm长的插穗,剪除下部叶片,上部保留2-3片。在备好的畦上,按行距2Ocm开斜沟,将插穗按株距1Ocm斜放入沟中,插穗入土1/2-1/3,顺沟培土压实,得另一扦插沟,再扦插,培土压实,依法进行扦插。最后浇水,搭矮棚遮荫,保持土壤湿润。一般20天左右便可生根,成苗率90%以上。待根长3cm时,便可走植于大田。8栽种鲁丹参与滇丹参不同的是:一是栽鲁丹参耕地要深,耕地深度在40厘米以上;二是鲁丹参栽植密度较大。在垄上挖的穴,穴心距应控制在25—30厘米;三是鲁丹参在4月初要抽薹开花,消耗大量养分。除留种地外,要分期分批剪除,以利养分集中于根部。苗期抗旱灭荒,保证苗全苗旺,丹参覆膜栽培,能提高产量30%
本文标题:丹参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