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认知:旅游者与宗教信徒的不同视角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宗教符号的功能认知:旅游者与宗教信徒的不同视角姓名:李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谢彦君20071201宗教符号的功能认知:旅游者与宗教信徒的不同视角作者:李宁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9条)1.学位论文李燕琴生态旅游中的游客行为和游客管理研究——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2004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旅游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游客体验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使得对生态旅游游客,特别是生态旅游者进行研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概念引入阶段,实例研究较少,而且大多数实例研究偏重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研究,对生态旅游主体——游客研究较少。本文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对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进行有效分类的基础上,对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以及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者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旅游游客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结论包括:1.提出了一种对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进行有效分类的方法。独立提出采用K阶最近邻(KNN:K-NearestNeighbor)和反向传播(BP:Back-Propagation)前馈型多层神经网络综合分类法识别生态旅游者,采用新生态范式(NEP:NewEcologicalParadigm)尺度和游客每年去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的旅游次数(VIS)细分生态旅游者。分类结果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41名,经常的生态旅游者53名,偶尔的生态旅游者45名,非生态旅游者284名。其中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归为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在百花山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的新的生态旅游游客分类指标:生态旅游兴趣尺度(EI:EcotourismInterest)。EI描述了游客对生态旅游产品的感兴趣程度,它与NEP和VIS一起,构成了识别和细分生态旅游者的最重要的特征向量。采用这3个向量使用同样的KNN和BP综合法对百花山游客重新分类,结果对生态旅游者识别的正确率高达87.1%。本文还分析了EI、NEP和VIS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三者的相互作用模型,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理。2.揭示出百花山生态旅游者的基本特征。从多个角度出发,就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百花山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者之间、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国外生态旅游者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在人口统计特征方面,证实了国外学者关于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游客有更高教育程度和收入的结论。发现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以18-34岁的青年人为主(比例超过全部样本的70%),与国外生态旅游者以35-54岁的中年人为主不同。在动机特征方面,发现百花山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的出游动机与国外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的动机基本一致。游客动机分异与环境态度分异的出现,表明我国生态旅游者群体已经形成。但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的动机差异程度较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小,较我国台湾地区也要小,与波兰的情况相近。4个国家和地区的动机差异程度与它们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相当。在环境态度特征方面,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明显好于一般游客。游客的NEP与EI得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实了环境态度对游客生态旅游意愿的预测能力。本次调查中,NEP并未随VIS增加而明显增高,说明生态旅游实践并不一定直接导致游客环境态度的提高。要发挥生态旅游保护环境的正面效应,必须加强对游客的环境教育。在管理倾向特征方面,发现百花山游客普遍对间接的管理措施认同程度更高。与直接的管理措施相比,间接的管理措施遵循了最大限度尊重游客的原则。以往调查表明,间接的管理措施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一般游客比生态旅游者对直接的管理措施的认同程度要高,所以采取单纯限制游客数量这样直接的管理措施,很可能是将更多的生态旅游者挡在了保护区之外。3.提出了我国游客管理的研究方向,归纳了一套游客管理原则。将游客管理概念的演变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环境容量为代表,关注“多少游客才是太多”;第二阶段,以美国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可接受变化限度(LAC:LimitsofAcceptableChange)为代表,关注““什么是一个公园里可以接受的生物物理和社会条件”。游客管理的第二阶段从简单地限制游客数量转移到一个更加完善的处理方法,是今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自己的游客管理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充分听取百花山游客的管理建议,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基础上,提出6条生态旅游游客管理原则:①游客管理是保护区环境管理的核心;②因“境”施管、因“地”施管、因“材”施管原则;③公众参与是成功的游客管理的基础;④环境教育是游客管理的重要方面;⑤适当的游客管理要求有明确的目标;⑥专业的游客管理应有定时的环境监测。最后针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为其提出8条管理建议。目前,我国尚没有学者从生态旅游角度对游客进行辨识和细分,本文率先提出了KNN和BP综合分类法,经全面的有效性检验,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有效的分类为生态旅游在我国的深度研究和实践尝试提供了更加准确的第一手资料。EI、NEP和VIS3个重要分类变量的发现,有效缩减了生态旅游者识别所需的变量个数,并避免了问卷调查中较为敏感的人口统计类变量,为生态旅游者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明确提出将我国游客管理研究的重心由环境容量转向以LAC为代表的游客管理框架研究,并归纳出游客管理的6条基本原则,这些探索将并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旅游游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向国际主流方向迈进。2.学位论文张宏博旅华美日游客消费行为对比研究2007旅游消费者行为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视角的多样性。近年国外学者主要围绕着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特别是旅游者的感知、期望与满意;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品的选择,即旅游者旅游动机和旅游购买决策过程;旅游者行为,即不同旅游方式与细分市场的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和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可以解释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理论模型。我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学者多为地理学背景;90年代后,相关研究开始丰富并逐渐深化。到了21世纪,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者的学科背景也出现多样化的特征,旅游行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倾向、旅游空间行为及流动规律、细分市场行为等5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泛化的研究较多,对某一游客群体深入的研究较少;一般的研究较多,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某两个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行为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世界上两个出境旅游大国—美国、日本游客群体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旅游消费者行为作为着眼点,综合运用了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运用心理测试调查、归纳演绎推理法,采用心理测试分析、数理统计和专家辅助决策等手段和方法,探索不同文化群体游客的旅游行为,试图构建旅游者行为的分析模型。具体来说本研究以旅华美国游客和日本游客为研究对象,对两国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对比,力图总结旅华美日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差异的规律。通过对旅华美日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的对比研究,可以从本源上了解美日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找出其旅游消费的外显行为,掌握其旅游消费行为规律。为政府和旅游业界的旅游发展战略和目的地的营销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顺应中国旅游产业转型过程中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质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美国和日本旅华市场的接待规模,促进旅华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在笔者掌握大量国内外旅游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国外和国内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撰写本文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介绍了旅华美国游客消费行为。从外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法律因素、中美关系因素)和内部因素(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旅华美国游客的消费行为。总结出美国游客的旅游偏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其追求文化异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价格对美国游客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国家游客要小;美国游客喜爱参与性强,刺激性大的旅游项目;旅游过程追求舒适性。旅游信息收集方式,美国游客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特点:首选旅行手册(32%);其次是选择旅游代理商(28%)、亲友介绍(26%)和互联网(25%);其他类别信息途径的选取率一般,差别不是很大。计划旅游花费在2000美元以上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56%;其次是旅游花费在1000-2000美元之间的,所占比重为37%;旅游花费在500-1000美元之间的游客所占比重为11%;旅游花费在500美元以下的游客所占比重极小,为1%。旅华美国游客来华计划平均花费=1656.88美元。计划停留时间,美国游客来华旅游都属于远程游,在华停留时间按所占比重依次为4-7天(29%)、8-14天(27%)、15天以上(24%)和1-3天(21%),分布比率相差不是很大。美国游客平均计划停留天数=9.69天。来华旅游方式选择,在美国旅华游客中,有42%的人选择与家人或者朋友出游,35%的人选择团体旅游,16%的人选择单独出游。以散客形式旅游的游客多于团队旅游的游客。旅游饮食选择,偏好富有中国地方风味的饮食。旅游住宿选择,喜爱地理位置优越、舒适度高、价格合理、环境优美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宾馆饭店。旅游项目选择,偏好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商品选择,偏好工艺品、服饰品、珠宝、丝绸纺织品和艺术品。旅游娱乐选择,偏好民俗文化类和探险类娱乐项目。第三部分介绍了旅华日本游客消费行为。从外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法律因素、中自关系因素)和内部因素(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旅华日本游客的消费行为。总结旅华日本游客的消费行为:旅游信息收集方式,日本游客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特点:首选旅游代理商(31%)和亲友介绍(30%),其他类别信息途径的选取率一般,差别不大。计划旅游花费,花费在500-1000美元之间的人所占比例最大,为39.6%;其次是1000-2000美元,少于500美元和多于2000美元的选择比例差别不大。旅华日本游客来华计划平均花费=1156.72美元。计划停留时间,来华日本游客在华停留时间偏短,以少于一周的为主导,平均停留天数为6.76天。来华旅游方式,来华日本旅游市场中团体旅游最为普遍,占总数的56.9%,表现为团体出游方式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市场特征。但以个人出游、同家庭或朋友形式出游为代表的散客市场也有一定增长,占总人数的43.1%。旅游饮食选择,来华日本游客表现出强烈的喜好中国地方风味的特点,选择地方风味的游客人数占总数的86.4%,而对本国风味和无特别要求的选择相对均衡。旅游住宿选择,旅华日本游客对住宿的选择遵循:安全、环境、设施和价格并重的原则。首先考虑安全,其次是环境、设施和价格。旅游项目选择,日本游客对中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内涵深厚的文物古迹、壮美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尤感兴趣。旅游商品选择,来华日本游客对中国旅游商品的喜爱比较均衡,主要偏好工艺品类、食品类、艺术品类、服饰品类、中药类商品。旅游娱乐选择,旅华日本游客对娱乐项目最偏好民俗文化类(67%)、对体育类、探险类、现代游乐类(10%)的选择百分比相当且偏低。第四部分介绍了旅华美日游客消费行为差异规律。从旅游偏好的口径分析,旅华美国游客在旅游信息收集方面首选旅行手册,而日本游客首选旅游代理商和亲友介绍。在计划旅游花费方面,美国游客旅游花费在2000美元以上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平均旅游花费在1700美元左右;日本游客旅游花费在500-1000美元之间的人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花费在1200美元左右,差别基于停留时间的长短。在计划停留
本文标题:认知:旅游者与宗教信徒的不同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