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数学研究的社会化
摘要数学研究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数学研究的职业化、数学社团的成立和数学期刊的创办。我国数学职业化进程稍晚,主要起步于西方列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在中国办学以及资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由此而起的兴办高等教育的大潮也成为中国近代数学研究社会化的滥觞。文章以近代中国数学高等教育的创办、数学社团和数学期刊的建立与发展为视角,论述了近代中国数学的社会化历程。这个时期的发展显示了国内数学研究方面已经积聚了相当的力量,标志着近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近代中国数学研究的社会化为现代中国数学事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数学社会化;数学教育;数学社团;数学期刊。SocializationofRecentChineseMathematicalResearchAbstractSocializationofmathematicalresearchmainlydisplaysinprofessionalizationofmathematicalresearch,theestablishmentofmathematicscommunitiesandthefoundationofmathematicsjournal.Theprocessofmathematicalprofessionalizationinourcountryisabitlate.ItmainlystartwhenwesternpowersreturnedpartofboxerindemnitytorunschoolsinChinaandsubsidizedChinesestudentsstudyingabroad.Theresultingspringtideofhighereducation’sestablishmenthasalsobecometheoriginofsocializationofrecentChinesemathematicalresearch.ThearticleisbasedontheperspectiveofthefoundationofhighereducationofrecentChinesemathematics,aswellastheestablishmentanddevelopmentofmathematicscommunitiesandmathematicsjournal,discussingsocializationcourseofmathematicsinrecentChina.Thedevelopmentofthisperiodshowsthatdomesticmathematicalresearchhasaccumulatedconsiderablestrength,markingthebeginningofaneweraofrecentmathematicsdevelopment.SocializationofrecentChinesemathematicalresearchlaysthefoundationfortheprosperousdevelopmentofmodernChinesemathematicalcause.Keywords:Mathematicssocialization;mathematicseducation;mathematicalsocieties;mathematicaljournals.1近代中国数学研究的社会化长期以来,数学的历史总是被描绘成一卷与社会环境没有多大关系的内部史。然而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数学家的历史又是个人、集体与研究结构发展的历史,更是分工、自治和职业化,以及数学学派与数学中心不断涌现、更替的历史。数学研究的社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各国情况大有出入,但基本表现形式还是一致的。概括起来,数学研究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数学研究的职业化;(2)数学社团的成立;(3)数学期刊的创办。在我国明清时代,和世界上其它地区一样,数学只是少数数学家个人创造、理解、欣赏的事物,数学研究只是数学家个人的一项业余爱好,研究数学的人大都不是专门的数学家。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数学研究的职业化是到十九世纪中叶才逐步形成的。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深入,数学知识在社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学开始逐步成为一般人的基础教育内容,这时社会产生了对数学教师的需求,而培养数学教师便成为数学职业化的重要一步。其后由于数学知识的专门化和复杂化,专门的数学家也应用而生,在大学里设立数学教授的职位逐渐多起来。加上十九世纪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专门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之外也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技术及银行、保险、统计等许多领域,都逐步需要雇佣更多专门的职业数学家,数学家的职业范围也就日益扩大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各国数学家队伍逐渐形成,数学研究社会化——职业化过程最终完成。在数学研究职业化的过程中,完美的数学教育尤其是高等数学教育是培养职业数学家的重要机制,也是数学职业化、社会化的重要一环。我国数学职业化进程稍晚,而且主要起步于西方列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在中国办学,以及资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由此而起的兴办高等教育的大潮也成为中国近代数学社会化的滥觞。1中国高等数学教育的兴起1.1创办初期中国近代高等数学教育,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本来是个外语学校,从1866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招生,开始向中等专科学校转变。1868年聘李善兰为总教习,设代数、几何(原本)、平面和球面三2角、微积分等课程,可以认为,这是向中国学生较系统地传授西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中,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大学。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2创办高等数学教育专门机构――数学系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首创数学门(相当于系),1919年改称数学系,这是中国第一个数学系。随着较早成立数学系的有南开大学(1920)、厦门大学(1926)、中山大学(1926)、四川大学(1926年前后)、清华大学(1927)、浙江大学(1928)等。此外,1912~1915年间,还成立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2,前身是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各设立数学物理(化学)科,他们先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22)、武汉大学(1928)、东南大学(1923;1928年又改为中央大学),并都成立了数学系,其间或以后成立的其他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及设有理科的高等学校都陆续成立数学系。[1]各校建系初期,实施的数学教育差别很大,后来教育部才对必修课作了原则规定。主要授课教师多半是归国留学生,所用教材,除少数自编者外,多数是外文本或其中译本。从课程设置看,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水平不低,但各校的教学质量差异不小。数学系学生,每校每年级一般都只有少数几个人。1931年清华大学开始培养数学研究生,后继者有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的研究工作也比较集中在这几所学校。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还出版了刊物,登载数学论文。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时期,经老一辈数学家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使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做出了宝贵贡献[2]。1.3对外交流在明末清初的西学输入中,数学和天文学被认为是最有成效的。在中国数学史上,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利玛窦与李之藻合编的《同问算指》是西方数学传入中国之始。[3]之后,介绍西方古典数学的著作越来越多。3数学和天文学基本没有超出古典科学的范畴,然而,在当时的欧洲,近代的科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个阶段,中国被动地接受着传教士挟带进的西学。在辛亥革命之后,国门进一步打开之时,大批有为青年出国学习,然后回到祖国传播科学。在数学界,代表人物是冯祖荀、胡敦复、姜立夫、熊庆来等,他们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最早的拓荒者。他们创办了最早的大学数学系,培养了大量数学人才,其中包括陈省身、华罗庚等著名数学家。除了在国内培养数学人才外,还通过一些渠道派遣留学生,例如利用中美庚款、中英庚款和中法庚款公开考试派送的留学生中,都有数学名额。从1920年代起,中国大学开始邀请外国数学家来华讲学。根据现有记录,最早来华访问讲学的外国数学家是德国的克诺普,1920-1927年长期任青岛大学教授。[4]1920年6月至9月,当时任法国总理的著名数学家班乐伟访华,在北京大学和上海中国科学社作过报告,并呼吁在中国建立数学家团体。随行的还有数学家博雷尔。1921年,英国数学家罗素访华,在北京大学作数学基础的演讲。外国著名数学家来访华讲学在1930年代达到高潮,先后有:伯拉须开(德);斯皮纳尔(德);伯克霍夫(美);奥斯古德(美);维纳(美)和阿达玛(法)等。其中奥斯古德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理论力学等多门系统课程;维纳在清华大学开设了傅里叶分析的系统课程;阿达玛作了偏微分方程理论的系列讲演等等,对国内青年学生与学者的学术成长很有帮助。[5]1.4现代数学研究的兴起伴随着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形成,现代数学研究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者们,在发展现代数学教育的同时,努力拼搏,追赶世界数学前沿,至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已开始出现一批符合国际水平的研究工作。1928年,陈建功在日本《帝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论文《关于具有绝对收敛级数的函数类》,中心结果是证明了一条关于三角级数在区间是绝对收敛的重要条件。这标志着中国数学家已经能生产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陈建功后来在这一领域又做出了大量工作,1930年在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专著《三角级数论》,这是现代中国学者在国外出版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差不多同时,苏步青、熊庆来、曾炯之等也在各自的领域了做出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果。1928—1930年间,苏步青在当时处于国际热门的仿射微分几何方面引进并4决定了仿射铸曲面和旋转曲面,他在这领域的另一面美妙的发现后被命名为“苏锥面”。苏步青后来在射影曲线、曲面论、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及K展空间和一般度量空间几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1931年,身居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再度赴法国庞加莱研究所,两年后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引进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熊氏无穷级”等,将博雷尔有穷级函数理论推广为无穷级情形。曾炯之(1898-1940)1933年在诺特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他在哥廷根积极参与了诺特领导的抽象代数学的活动。曾炯之1933年在哥廷根发表的论文《函数域上的可除代数》,包含了现代代数文献常引用的“曾定理”。[6]1934年曾炯之放弃国外提供的资助回国,在浙江大学等教书。1936年又发表一篇论文,其中建立了西方文献中称为“曾层次”的CI域概念及其理论。从20世纪初第一批学习现代数学的中国留学生跨出国门,到1930年代中叶中国数学家的名字在现代数学一些热门领域的前沿屡屡出现,前后不过30余年,这反映了中国数学的先驱者们高度的民族自强精神和卓越的科学创造能力。这一点,在1930年代中至1940年代中的时期里有更强烈的体现。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是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时局动荡,生活艰苦。在极端动荡、艰苦的战时环境下,师生们却表现出抵御外侮、发展民族科学的高昂热情。他们在空袭炸弹的威胁下,照常上课,并举行各种讨论班,同时坚持深入的科学研究,可以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历程中的奇迹。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数学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华罗庚(1910-1985)、陈省身(1911-2004)、许宝騄(1910-1970)的工作。我们已经看到,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均已初步确立。在这样的形式下,数学家们开始相互联络,酝酿成立数学家团体。2数学社团成立数学研究职业化的一
本文标题:中国数学研究的社会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