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文学史压缩经典题库
名词解释和简答第一册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4、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国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变化、神力和法术为情节,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做出解释,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厚生爱民意识,以及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创世神话(盘古),始祖神话(女娲),洪水神话(鲧、禹),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表现抗争的神话(夸父,精卫)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小雅《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无辞。按风、雅、颂分三类,风即是各地区的乐调所作的土风歌谣,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123;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西周),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大雅(31,西周)、小雅(74,小东大西晚)。颂是宗庙祭曲,有周颂(31,西初)、鲁颂(4,春秋中)、商颂(5,商中后)。6、赋、比、兴是《诗经》中开创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七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硕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蒹葭》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本体出现);兴是触物兴词,托事于物(本体不出现)。7、《尚书》《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国家历史资料汇编(记言),时间最早与甲骨卜辞相近(商周)。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本是历史文献,后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约在春秋初期结成总集,历春秋、战国而有所增删。据说原有一百篇,秦焚书后,西汉文帝时仅剩《虞书》2,《夏书》2,《商书》5,《周书》19,分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因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又发现《古文尚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历代学者考证,实为伪书。8、《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相传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9、春秋笔法《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为“弑”10、《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一般认为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1、《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卷,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从内容与风格看,非一人一时之作,可能是战国初期史官汇集西周、春秋列国史官所记编选而成。12、《战国策》初时又叫《国策》、《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大约是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依国别按时序重新编订,去其重复,得33篇,定名《战国策》。全书分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其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谋议或说辞,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和人生观。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记言之长,风格敷张扬厉,气势充沛,是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赋及论文散文,对唐宋以降的古文等创作亦影响深远。13、《论语》是孔门后学记录孔子及其门人、时人言行的语录体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今存二十篇,主要记载了孔子言行,语录体为其文体的基本特征,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和形象隽永的语言,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14、《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文集,由孟子和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特点:长于论辩(灵活运用逻辑推理),长于譬喻,气势浩然,语言精练简约、平实浅近15、《庄子》《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的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出于其门人、后学之手。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大胆夸张,意境雄阔,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如“庖丁解牛”(《养生主》),以解牛为喻,说明了养生的道理。16、《荀子》是荀况及其门徒所作,今本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小部分出于他的门徒。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这些论文大都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以类比、引证、比喻、排偶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17、《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中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条理分明,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韩非子》有寓言故事三百多个,生动形象,合意深刻,发人深思,同时情节生动幽默,有较浓的文学色彩,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等。18、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比起《诗经》更富有表现力,既能曲尽缠绵宛转之情,又增强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更富有文彩。19、《九歌》《九歌》创作于楚怀王时,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它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太阳神东君、云神云中君、寿命神大司命、宰嗣神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和湘夫人、河神河伯、山神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它不同于其它诸篇的情调和风格,而是取材于秦楚战争,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全诗激昂悲壮,刚健质朴具有强烈的感召鼓舞力量。20、《九章》《九章》是战国时屈原所创作的一组风格沉郁的政治抒情组诗,共九首。《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整体看,《九章》是一组政治色彩浓重、感情充沛的抒情诗,它的大部分篇章是屈原斗争经历的纪实。诸诗在写法上,多直抒怀抱,写实多于幻想,注意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刻划反映诗人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语言华美生动,感情激烈奔放,结构跌宕有致,情景交融。21、《史记》“史记”本是史书的泛称。司马迁之作原名为《太史公书》,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2万6千余字,由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五体组成。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少数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首领的历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其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人系事”。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太史公曰”的评论也是《史记》的重要体例,对后世亦有重大影响。22、《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它的体例沿用《史记》,又略有改变,改书为志,并世家入传,由12纪、8表、10志、70传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其“十志”较《史记》的“八书”,史料更完整、更丰富。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汉书》思想不如《史记》深刻开阔,儒家正统思想的色彩较浓,总体上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写人更注重整体、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公允。如贾谊,《史记》把写成了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而《汉书》则引入其长篇巨制《陈政事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政治家的形象。23、《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散文集,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全书分为十二记,每记3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上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内容驳杂,以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为主,《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24、《淮南子》是汉代皇室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的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也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分《内书》、《外书》及《中篇》,今存《内书》二十一篇。其编撰的目的,据《要略》讲,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属于杂家。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与武帝时代的文化一统精神是一致的。因为其思想不囿于一家,各篇又成于众手,所以文风也不拘一格。25、汉赋赋是我国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而盛行于汉,其形式介于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压缩经典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