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民族研究院贾丽第一章学科概述第一节民族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时期对民族的记载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2、秦、汉时期司马迁在中国史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贡献在于:A创造了伟大的纪传体通史《史记》B首创边疆民族史传,为后代史学家树立了典范。C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诸族同源”、“民族等列”的观点3、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民族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4、20世纪初出现中国近现代史形式的中国民族史梁启超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5、20世纪20——4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形成高潮出版了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部专著代表;30-40年代涌现出一批近代科学方法考察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著名学者。6、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史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民族识工作,对50多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进行全面调查,获得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重创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族史研究呈现出蓬勃生机,获得迅速发展。以上是民族史学科形成与发展情况,从先秦时期零星记载秦汉时期以纪传体形式隋唐时期史料增多,内容丰富近现代梁启超第二节民族史理论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要掌握理论:民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民族是一个历史畴,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由许多因素相结合,在内部具有很大稳定性的人类共同体。中国属于历史范畴。随着时代变迁,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地域和文化概念到国家概念的过程。中华民族同样是一个历史范畴。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认同的是,中华民族涵盖了中国各兄弟民族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保持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华人和华侨整体的民族认同。费孝通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多元一体”理论的内涵有:民族同化(掌握):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而强迫同化则是反动的,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民族融合(掌握):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第三节研究对象、目的及社会功能一、民族史学的研究对象二、民族史研究的目的及社会功能第二章先秦时期第一节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一、史前与传说时期远古时代的居民分布黄河流域,华南地区,今长城地带以北1、中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部分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韵文化和以黑淘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特点: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龙山文化分布图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2、华南地区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包括东南沿海地区部分以印纹陶和有印石锛为特征的百越文化3、今长城地带以北从黑龙江沿蒙古草原到西北的宁夏、甘肃、新疆及藏北地区部分细石器文化(中国北方从事游牧和狩猎的古代民族及其先民的文化、中国的细石器文化,距今26000~10000年细石器是指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击石器。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早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表现出多元文化交融与汇集的特点,当仰韶文化衰落时,相继出现了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各种文化是相互交错的,为以后形成不同文化特征的各民族的交融与汇集开了历史先河。我们是怎样知道远古历史的?上古时代的历史主要是通过传说和考古发现的实物印证。上古时代即传说时代。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取火采集、渔猎农业生产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传说时代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游群和氏族构成的早期原始社会五帝传说时代主要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生产、生活、祭祀、战争等活动的公共权力的部落和部落联盟构成的晚期原始社会华夏民族———汉族的前身。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华夏族的形成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学者们指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融合、凝聚、兼并、扩张的过程。从先秦时代起,华夏族即奉炎黄二帝为先祖。《世本》与《大戴礼记》明确归纳出以黄帝为始祖的统一谱系和以黄帝为首的五帝世次,司马迁据此作了《五帝本纪》,第一次形成了华夏有同一来源的古史系统。根据文献记载,炎帝族最早活动地区在今陕西中西部的渭水流域。炎帝族兴起之后,一部分依渭水向东移动,逐渐进入中原地区,与这一带的东夷、九黎等族混杂相处,自身获得很大的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的部落集团之一。黄帝(轩辕)部落原居于今陕西北部,随着族体的壮大,也开始沿着黄河向东移动,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强大的部落集团。通过战争方式,黄帝打败了炎帝,进而打败了东夷的蚩尤,活动在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集团都为黄帝所统一,黄帝从部落首领成为炎黄等部落集团的共同首领。汉民族形成后常自称“炎黄子孙”二、夏、商、周时期夏部落形成于‘五帝时期’,夏朝的建立是夏族形成的标志。“夏”原来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名称,以后才成为王朝的称号。据《史记夏本纪》载,是由夏后氏、有扈氏、有穷氏等12个姒姓氏族组成。夏朝的都城在今天山西的夏县,夏人的活动范围,东面一直到达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二)商朝与商族商部落首领汤起兵伐桀灭夏,建立商朝。商朝从汤至纣,传31代王,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共计554年。1、继承了夏代的文化、经济成果。2、民族特征相同商对周边的邦方发动战争,在武丁统治的50余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史料记载中有如《孟子》称:“武丁朝诸侯,王天下,犹运之掌上”(三)周朝与周族周族的兴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周族和周朝的名称,出自周太王古公檀父所居地名“周原”。《史记周本纪》中,周族的始祖--弃,与商族始祖--契,同为帝喾之子。1、周族文化是多种文化因素汇聚的结果。2、五方之民(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春秋五霸:齐宋晋秦楚战国时期:第二节先秦时期的周边民族一、东夷二、南蛮三、西戎四、北狄第三章秦、汉时期第一节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王朝的统一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定法律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制定度量衡标准器秦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中央设置典客;在边郡设道,道就是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汉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中央机构,专门的官职处理边疆民族事务地方机构有三种形式:道,属国,设立都护、中郞将、校尉等职官。属国:两汉为安置归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族而设的行政区划。在按一定地域范围划定的属国中,“本国之俗”一般保持不变。第二节汉民族在“大一统”中形成一、华夏民族向汉民族的发展、转化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使华夏各支系得以统一,使得华夏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都更加确定。但是,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随之而起的汉王朝承袭了“秦制”。华夏民族在历史急骤转变过程中,也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汉族的民族共同体。从汉民族形成的意义上来说,汉民族完全继承并发展了华夏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征。二、汉民族族称的确定A、在秦代,周边诸族曾将统一的华夏族称为“秦人”和西汉时期,汉民族被普遍称为“秦人”B、东汉时期,已经出现“汉人”之称,实际就是“汉朝之人”的简略说法。史学家认为,“汉人”称谓源于汉代。其实,赋予“汉人”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始于南北朝时期(汉人,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内地华夏族人的他称,此后便逐渐由他称演变为自称,从而最后彻底取代了“华夏”族的称谓)C、唐代,出现“唐人”一词,与周边邻国或邻族交往中仍自称“汉”D、近代以来,由于“民族”一词科学含义的传入和影响,“汉人”之称又逐渐演变为“汉族”。自“五族共和”之说问世,“汉人”正式成为具有科学意义的“汉族”。至此,汉民族的族称最后确定。第三节汉代北方诸民族一、匈奴两汉时期,“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西汉初期的六七十年间,匈奴处于鼎盛时期。汉高袓七年,统兵北击匈奴,反被匈奴围困。采取和亲政策,缓解紧张局势。汉武帝时,发动对匈奴战争。西汉王朝经过一系列军事、政治、边防及经济上的措施,汉朝的北方边疆得到巩固。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发生内战,匈奴政权四分五裂,出现“五单于争立”宣帝甘露元年,呼韩邪单于归附于汉朝,恢复了和亲。王莽时期,对匈奴采取歧视、压迫民族政策。在东汉初年,匈奴又重新犯塞。后来发生天灾,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分裂成南北二部。永元三年,汉军在耿夔的统领下,,大破北匈奴于金微山。北匈奴的破灭,标志着匈奴奴隶制政权的全部瓦解。第四节汉代东北诸族一、夫余在东北民族史上,夫余是最早建立政权的民族。二、高句丽高句丽源出于秽貊,是秽貊族系继夫余之后第二个建立王国政权的古代民族。三、挹娄是中国东北地最早见于记载的古代民族,在远古的尧、禹时代就与中原华夏建立了联系。第五节汉代西北诸民族一、氐族与羌族二、西域诸族西域:张弿通西域西域都护:三、乌孙第六节汉代的西南夷边郡:一、滇二、夜郎三、哀牢与昆明第七节江汉诸族南蛮:武陵、长沙、廪君、板楯武陵蛮长沙蛮廪君蛮板楯蛮第八节百越诸族一、瓯越与闽越二、西瓯与骆越三、南越小结: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从此统一的格局成了历史发展的主流。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节三国政权及其民族关系曹魏与北方各族孙吴与山越民族蜀汉与南中民族第二节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一匈奴族”汉”与”前赵”“汉”是十六国中最先建立政权的,建立者-----匈奴人刘渊.在晋惠帝时,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蔚.曹操把南匈奴分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公元308年刘渊称帝,国号为汉公元319年,刘聪族弟刘曜乘乱在长安自立为帝,史称”前赵”二羯族”后赵”羯人,又称“羯胡”。晋人泛指杂胡为羯胡。魏晋时,主要分布在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的武乡、羯室一带。与汉人杂居。公元319年,石勒建立赵国,史称”后赵”.石勒参照魏、晋王朝的法规,建立各种政治制度,设立学校,提倡经学,阅实户口,劝课农桑,对安定社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法政严苛,杀人甚多。实行“胡汉分治”,禁说“胡”字;称羯人为国人,称汉人为汉人;纵容羯人欺压异族.石勒死,侄石虎夺取政权,施行暴政,民不聊生,于349年为冉闵所灭。羯人最后主要同化于汉族之中。三鲜卑族”前燕”魏晋之际,东部鲜卑分为慕容段氏宇文三部在东部鲜卑三部中,慕容氏是唯一建立过国家政权的.段氏鲜卑首领务勿尘被西晋王朝封为”辽西公”,但因其不善于治理,被慕容氏所灭.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廆在西晋灭亡之后,乘势而起.他的儿子慕容皝于公元336年建立燕国,史称”前燕”.四氐族”前秦”西晋王朝发生动乱时,地方氐族小帅苻氏逐渐形成较大的军事集团.盘踞关中,与后赵相对抗.公元352年氐族首领苻健称帝,史称”前秦”.苻健死后,他的儿子苻生继位,苻生治国无方,其族史苻坚将其杀害.苻坚称帝后,制定并实施重要措施治理国家.经济文化政治三方面随着北方的统一,苻坚日益骄慢,认为”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霑王化”,决定发兵南下.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也随之瓦解.五淝水之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后燕创建者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垂后秦烧当羌人姚苌建立第三节拓跋鲜卑与北魏魏晋南北朝时期,东部鲜卑在东部展开了历史性的活动,北部鲜卑也以建立北魏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一拓跋鲜卑之起源及代国建立大约在东汉初年,在部落酋长推寅的带领下向外发展,”南迁
本文标题:中国民族史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