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乌鲁木齐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1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县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中、小学:现将《乌鲁木齐县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校实际,加强校本课程研究的组织与领导,科学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不断探索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推动校本课程的健康发展。乌鲁木齐县教育局二0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2乌鲁木齐县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试行)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建设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现就我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如下具体指导意见: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和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根据《纲要》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课程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实质性举措。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确定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利及主体地位,使基础教育的课程更具开放性、参与性和适应性。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在于3建立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探究的、对话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所处社区发展情况,针对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本校的培养目标,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自主的采取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与建立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提高总体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独立性、差异性。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二、校本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一)发展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4特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二)开放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从作为课程要素的课程资源来看,不管哪类学校,其课程资源都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区,辐射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三)地方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具有开发价值的素材,提炼出课程开发主题,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四)独创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与学校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突出学校特色,尊重学生选择,以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性。(五)民主性。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使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的类型、文本撰写格式和要求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是试图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相互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立批判的精神。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因此,校5本课程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1.人文素养类:中华文明、民族文化、文学欣赏、诗文诵读;地方风土人情、社区和学校历史、社区和学校的人文景观、地方文化等;2.科学素养类:地方自然状况、科技制作、航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环境保护科学普及、天文地理观测、小发明、小制作等。3.特长培养类:书法、绘画、器乐、声乐、舞蹈、泥塑、手工、剪纸、编织、戏剧、表演、剪纸、武术、球类、棋类、体操、节目主持等;4.学科延伸类:各科兴趣小组、课内外活动小组、心理健康等。5.综合实践类:摄影摄像、法制教育、装饰设计、新闻采访、交往礼仪、植物栽培等。6.地方文化类:校史、地方史、地方名人事迹等。各校还可根据需要自行开发。(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根据课程开发的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课程改编相对于其它两种类型来说,既能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师专业技能要求又6不高,可以说是组织校本课程材料的较好形式。(三)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本撰写格式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方面的纲领性规定,是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制度等。《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200字为宜。《课程纲要》或《校本教材》是任教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一般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等。2、具体内容:①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必须全面、适当、清晰描述三维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②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及安排怎样的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基于课程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并对其加以有效组织。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它应该是在任教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问题。③课程实施策略(教学与学习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7设备、班级规模等)。④课程评价策略(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价方式、量化指标、成绩来源等,可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3、呈现形式:课程纲要的撰写分简案和详案两种。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1、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乡镇的课程资源,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实施设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学生的需求和建议。(2)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3)乡镇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4)学校的优势.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2、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3、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8整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校本课程的实施提倡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4、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校本课程的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5、反思交流是校本课程开发者、实施者提升的有效途径。学校应适时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交流,从而达到适应课程发展、促进课程发展需求的目的。六、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可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初中、小学每周至少1课时,并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1-2年级,根据儿童广泛的探究、操作与表现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在参与性的综合学习中增加体验,培养兴趣,发现特长,避免过早的专门化教育。小学3-6年级应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用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充9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各种机会,避免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中学要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目标,以选修课程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开发序列化的课程,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乡镇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学校要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七、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学校要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学校要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学校要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10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小学采取等级加评语,初中采取学分加评语的方式记录。原则上每个初中学生每学期要选学一门校本
本文标题:乌鲁木齐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