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基本要求一、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主题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和基本要求一、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的逻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半殖民地——政治不独立半殖民地——经济不独立半殖民地——外患不断南京大屠杀从1931年到1945年,大半个中国被践踏,930余座城市被占领,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抗战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两个数字的总和,相当于1936年即全国抗战开始前一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2310倍。这种破坏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至少推迟半个世纪。半封建的经济层面半封建的政治层面四个选择道路选择:——由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器物—→制度—→心理)道路领导理论制度全盘西化的现代化道路,理论上是有问题的,实践中也未能成行,很快部分精英们的目光转向了邻近的俄国。但是不能否认这个时期的思想革命,乃近代中国唯一一次真正的民主启蒙,在更广的领域开启了民智,为道路的重新选择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以俄为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城市中心论——→农村中心论传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可逆转”一是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二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需要把握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需要把它放到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上来认识:本世纪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它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它把国家安危与个人幸福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中国的发展成就巨大,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中国奇迹”,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立足于中国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相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基本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二)主要内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上讲:马克思的主义从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和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崇高的社会理想3、鲜明的政治立场4、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坚持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当代中国的实践服务4、全面辩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社会改造方案,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解放那些在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的因素”。———马克思被欧洲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的胞胎里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用计划调节生产(无商品经济)——国家逐渐消亡……——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俄国无产阶级及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它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它的普遍原理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常常和马克思主义一起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大饥荒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开始意识到:俄国的现实条件,不可能建成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还不能阐释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将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形式,我们都不知道。”——列宁苏联模式:1、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3、从文化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高度僵化的文化管理体制。4、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强权体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既坚持又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战略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固定发展重点经济体制所有制高度国有化经济管理高度集中化政治体制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力高度集中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失败,根源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懂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源在于离开唯物史观来认识社会主义,形成“左”倾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五四运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生产力问题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后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是要不要生产力大发展作为前提?二是如何解决生产力不足?党内三种不同主张“二次革命论”——经过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不断革命论”——不经过资本主义直达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经过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我们不是乌托邦的的社会主义,绝不幻想不经过资本主义而可以由半封建社会一步跳到社会主义的社会。”——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陈独秀):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拯救和解放生产力分两步走(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拯救和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的有关思考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重视商品经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双百方针);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等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从基础上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历史发展阶段(特色根据);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框架(四位一体);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二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理念: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片面)怎样发展:一是赶超型战略二是非均衡战略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发展终极目标: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发展:整体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协调性(五个统筹)可持续性(二)主要内容——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命运相联系,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实践);第二,它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的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说,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党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比过去深刻得多了,经验也丰富得多了,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也都大大增强了。——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体系”贯穿了一个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了一个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了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度基本概念:制度、体制、机制宏观的制度概念(根本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彰显一个社会的秩序。制度存在的两种形式:正式的、成文的有形制度(法律、规章等)非正式的、不成文的无形制度(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等)中观的制度(体制):社会系统方面的具体制度(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领导体制、教育体制等)微观的制度:具体的规范(如财务规范等)机制: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上述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中国社会历史性的变化——执政党实现了历史方位的转变人的思想大解放,主体意识重新确立,表现为个人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独立意识等等方面的一定层面的复苏。经济实力增强:指标GDP总量世界排名占世界经济份额时间1978年2683亿$第15位1.8%2010年5.8786万亿$第2位9.5%老百姓生活水平改善指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时间1978年343¥134¥2005年10493¥3255¥201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