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2.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方法进一步研究与乘法分配律相关拓展了的规律。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难点:用语言叙述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想在一块菜地四周栽树,这是一块长64米,宽26米的长方形菜地,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周长吗?试试看。电脑出示:长方形的菜地。师:谁来说一说?生1:(64+26)×2=100×2=180(米)你是怎样想的?(64+26)求的是什么?再乘2求的是什么?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2:64×2+26×2=128+52=180(米)你又是怎样想的?64×2求的是什么?26×2求的是什么?师:虽然他们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他们求的都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周长)而且结果都是多少米?(180米)。所以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也就是说,电脑演示:(62+38)×2=62×2+38×2师:谁会把这个等式读一遍?师:这道等式你发现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又什么相同的地方,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发现了跟你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学生讨论)师:现在请同学相同的地方。(结果相同)(每道式子都由三个数组成)师:不同的地方。(运算顺序不同)2、师:现在我们开始准备为这块地四周种树了。如果我们班每人种3棵,有男生()人,女生()人,一共要种多少棵?师:你会列式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先算与的和×3。师:这样做可以吗?有不同的想法吗?生1:(____+____)×3你是怎样想的?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2:_____×3+_____×3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师:求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了两道式子,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么样?(相等)师:真的相等吗?你用什么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计算)师:请男生计算左边的算式,女生计算右边的算式。开始!师:请男生告诉我左边的算式等于多少棵?(一起说)请女生告诉我右边的算式等于多少棵?(一起说)师:那么这两道算式相等吗?(相等)既然相等,我们就可以在在两道式子中间画等号。这样我们又得到一个等式。(____+____)×3=____×3+_____×3。师:谁再来把这个等式读一遍?师: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这道等式也是由三个数组成的。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等式,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结果相同都有三个数)(不同:运算顺序不相)二、教学例题过渡: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阿姨准备买一些衣服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请看图片。师: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会用不同的方法列式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本子上列算式,并解答。生1:我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然后求一共付多少元?(65+45)×5=110×5=550(元)生2:我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元?然后求一共付多少元?65×5+45×5=325+225=550(元)师:我们还是求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了两道式子,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么样?师:现在你会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请1~2组同学计算左边的算式,3~4组同学计算右边的算式。开始!师:请1~2组同学告诉我左边的算式等于多少元?(一起说)请3~4组同学告诉我右边的算式等于多少元?(一起说)师:那么这两道算式相等吗?(相等)既然相等,我们就可以在在两道式子中间画等号。这样我们又得到一个等式。我们一共得到了三道等式。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等式,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结果相同都有三个数)(不同:运算顺序不相)师:等式左边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等号左边的式子先算两个加数的和,再乘括号外边的数。)师:谁把这句话再说一遍?师:等式右边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把等号左右两边算式中的三个数联系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谁起来说一说你的发现?(括号里面的两个数分别去成括号外面的一个数。)师:“分别去乘”是什么意思?(就是括号里面的两个加数一个一个地跟外面的数相乘,然后相加。)师:同学们,你们所发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写些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对自己的发现进行验证吗?(算式中的数可以写小一点)学生写算式,教师个别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这些例子。)比如(7+3)×2=7×2+3×2(左边等于20,右边也等于20)(左边是10个2,右边是7个2加上3个2也等于10个2。)师:很好,你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说明这道式子左右两边也是相等的。师问:你是怎样验证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是相等的?(你们的式子也是相等吗?请同桌检查)(学生验证。)师:像这样等号左边和右边的式子都相等的式子还有很多。你觉得这是巧合,还是暗藏着什么规律?(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师: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图形、文字、字母……)将你的发现介绍给同学。(学生分小组探讨。)(展示学生的成果。)师:我发现同学们的创造性非常精美,非常独特!其实像这样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种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请大家齐读一遍。电脑出示。在乘法分配律里既有这种特征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一时还写不完。如果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怎样表示?(板书)(a+b)×c=a×c+b×c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例子来验证具有重要特征的式子左右两边是相等的。最后我们得出了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师: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你感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中的美。明白了吗?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把乘法分配律公式说一说吗?(两个加数的和乘另一个加数,等于两个加数分别去乘这个数。(板书)演示分配律。师:既然等式的左边等于右边,那么右边也一定等于左边。是不是呀?谁能从右边往左边读?(a与c的积加上b与c的积等于a与b的和乘c的积。)师:我们从右边向左边看,这道式子又什么特征?(两道乘法算式都有c,然后把c提取出来,把剩下的两个数怎么样?(相加)师:看来惩罚分配率可以从左边用到右边,也可以从右边用到左边。三、解决问题。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探究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那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有信心吗?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42+35)×2=42×□+35×□27×12+43×12=(27+□)×□15×26+15×14=□○(□○□)72×(30+6)=□○□○□○□○□通过练习你有什么发现?(第1题和第4题是将乘法分配律从左往右用;第2题和第3题是将乘法分配律从右往左用。)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48+52)×1348×13+52×13□40×5+2×55×(40+2)□74×(19+1)74×19+74□40×50+50×9040×(50+90)□27×(6+30)27×16+30□17×(5+5)17×5+17×5□师:在你的小组里说一说,有没有争议的题目?还有没有不相等的式子?为什么?师:74×1就是74。(现在没有争议了吧。)师:看看不打“√”两道式子,为什么左右两边不相等呢?第4题应该把什么数提取出来?(括号里面的两个数没有分别去乘括号外面的数。)师:最后一道题目老师还有疑问:这道式子还可以写成哪到式子呢?(17+17)×5师:如果让你计算,你愿意算老师指的这道式子,还是算他说的那道式子?为什么?为什么简便?(因为括号里面出现了整十数,是不是?)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把打“√”的算式题拿出来。然后再说一说,如果让你计算,你愿意算哪边的式子呢?把它的结果算出来。师:为什么计算左边?把结果报一下。看来呀,使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外面的计算简便。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的很棒,那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改成减号,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据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吗?同学们课后交流一下,下节数学课我们再继续研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对同一句话、“爸爸和妈妈都爱我”不同形式的的简洁描述,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乘法分配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本节课,在整个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我没有把知识规律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二、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和交换律、结合律相比,其结构特点是生疏的,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经验。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使规律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教学内容分析: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乘法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重要依据,可以使两位数和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更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更简洁。乘法运算定律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计算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比较大。因此,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其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手段与技术:变重视结论的记忆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变模仿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贯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理念,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师时而参与学生的探究时而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点拨,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视听领域里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有助于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情感目标:让孩子们自己生成“用符号记录整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1.在家里,你最喜欢谁?我也作了一个调查,咱们班很多同学是爸爸和妈妈很早起来为你准备早点、接送上学,辅导作业。2.爸爸和妈妈都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爸爸和妈妈都爱我”。3.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4.我听说张磊和杨军都是李新建的好朋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5.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策略]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
本文标题:乘法分配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