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上社会思品月考卷试卷(定稿)
12014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社会.思品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某校九年级的同学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认识编成了几句顺口溜,其中正确的有()。①初级阶段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下②初级阶段有发展,日新月异成就大③初级阶段很简单,就是经济发展慢④人口素质不算高,科技水平需赶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选项能直接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A.2014年,我国各省救援队赶赴云南救灾B.“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各地C.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D.春运期间交通运输紧张,人们出行很不方便3、党和国家从事和判断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①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④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其研发卫星的技术水平、应用水平等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此理解错误的是()。A.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C.国有经济积聚首最先进的生产力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5、有人发明了一项专利,被一家企业用700万元的股份买断,他每年可从企业获得70万元的收入,这一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资本分配C.按管理分配D.按技术分配2010年,新疆紧紧抓住新一轮援疆政策的历史机遇,再次实现了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前三季度,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3582.76亿元,比同时期增长10.6%。据此回答第6题:6、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①民族平等②民族互助③民族团结④各民族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温州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选民们积极踊跃参与,认真地填写选票,投出了自己神圣宝贵的一票,这一做法理解正确的是()①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②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体现③保障了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农民要致富,需要依靠党支部”暗示我们中国共产党()①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要制定法律,使党有法可依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2000年,我国开始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倡导人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先进科学的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210.温州市某乡政府在网上公布了今年7月份的公务开展明细,详细地列出了招待费、工程费等各项开支。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干扰了政府的正常工作B.有利于政府接受老百姓的监督C.泄露了政府的工作机密D.体现了人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老虎’‘苍蝇’一起打”成为新一轮反腐风暴的关键词。据此回答11-13题:11.一批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受到严厉惩处。中国共产党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①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有力举措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今年4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问题举报直通车,群众可就党员干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问题进行举报。这一做法()A.拓宽了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渠道B.能够彻底消除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C.保障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D.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网络反腐,互联网时代政治生活的一个新名词,是社会力量参加反腐的重要形式。下列关于网民参加反腐斗争的要求表述不正确的是()A.善于监督,敢于担当B.无中生有,捏造事实C.出于公心,实事求是D.有序参与,理性表达14.某市在交通要道上打出了这样的标语:“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人让人,让出和谐。”这一标语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①民主法治②诚信友爱③安定有序④充满活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C.德国——慕尼黑阴谋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16.20世纪初,列强在经济上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为了控制筑路大权,它们采取的方式有()①直接投资②创办学校,培养技术工人③向清政府贷款④控制水上运输业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17.有人于1925年去上海找工作,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男人穿中山装B.看到很多西式住宅C.发电报给远方的家人报平安D.街上的人打招呼互相称“老爷”18.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马恩河战役D.索姆河战役1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哪几大主要派系()①桂系军阀②皖系军阀③直系军阀④滇系军阀⑤奉系军阀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20.充分体现民族平等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抗日战争3卷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60分)21.读下表,回答问题。(12分)2013年我国各项收入比较表比较项收入比例农村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1:3.3最低收入行业与最高收入行业1:15全国收入最低10%人群与收入最高10%人群1:23人均GDP最低地区收入与人均GDP最高地区收入1:13(1)表中数据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2分)这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情?(2分)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反复强调:今后国家要把分配制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其措施包括调整不合理的高收入、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扶持低收入和困难人群等。(2)我国现阶段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2分)坚持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2分)(3)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的知识,谈谈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分配制度改革有何现实意义?(4分)22.【关注两会】(22分)2014年3月3日-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两会期间,反腐监督、民生问题等都成为了热议话题。会议结束后,某班学生就两会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A组同学:关注大会的主要内容材料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的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生活中有何地位?(2分)(2)材料一反映了全国人大具有哪些职权?(4分)B组同学:关注反腐监督的内容材料二:在两会召开前的网络调查中,“反腐监督”位居选项热度排行榜的榜首。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3)材料二中“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绝不手软”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2分)(4)权力的运行需要公众的监督,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监督?(至少举2例)(4分)C组同学:关注民生问题的内容材料三:两会前夕,中国网举办了互动中国特别策划——2014两会网民调查。住房、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均出现在得票最多的前十项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成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两会网民调查的结果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分)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途径4是什么?(2分)(6)为什么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7)民生问题,事关你我,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请你就材料中反映的民生问题(任选一项),为政府献上一计。(2分)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图。AB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1)分别写出A和B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4分)(2)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材料二:一战后,1919年6月,参加巴黎和会的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和约还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由日本继承……。(3)材料二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2分)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4)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2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2)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巨变”,为什么这样说?(4分)材料二: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须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3)清朝末年为什么“有人预测它(清王朝)必须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4分)(4)这一“取代”何时实现?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本文标题:九上社会思品月考卷试卷(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