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九上第一单元“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复习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军备竞赛2、“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这一观点反映了()A.对德国发展的正常需求B.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C.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竞争D.德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2014年3月10日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②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为正义方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2014年8月16至28日,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南京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保国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华兴会6、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A.三国协约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同盟的形成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所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马恩河战役D.莫斯科保卫战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其核心分别是()A.奥匈帝国、俄国B.意大利、俄国C.德国、法国D.德国、英国9、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句话评价的是()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B.三国协约C.雅尔塔体系D.三国同盟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C.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新兴的帝国主义要压倒老牌的国家11、以下哪些内容与《凡尔赛和约》有关()①建立国联②美国可以发展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力量③重新划分德国疆界④日本企图使它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12、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13、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A.消除了战胜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建立了战后欧洲平等的国际关系C.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序D.缓和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14、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了多种救国思潮。下列人物,主张“实业救国”的是()A.魏源B.严复C.康有为D.张謇1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6、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9年,张某通过邮政寄了一封信给朋友王某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012年,赵某和妻子在纪念结婚日去看了电影还拍了照片17、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化。下列语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的是()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丑条约B.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C.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参议院D.十年内战、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袁世凯在窃取了政权之后,便开始逐步建立起以北洋军阀为核心的独裁专制统治。具体表现在()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控制国会②废除《中华民国约法》③改国号为中华帝国④为扩张武力擅自向列强借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19、在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先后失败了,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只有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成功C.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曲折艰难D.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实现独立、富强20、小明同学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九十大寿,即1924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民国()A.十一年B.十二年C.十三年D.十四年21、综合题3(12分)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图: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材料二:“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法国》(1)上述图片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其各自的核心。(4分)(2)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哪次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导火线和整个战争的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3)材料二所述“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搭建起来的?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克里孟梭的评论有何依据。(5分)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地图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和掌握。仔细观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最早结盟的国家是图中的A______和B,结盟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图中的E______。这个军事同盟的名称叫______。图中的D______分别与图中的F______、E______两国签订了军事协约。(填出以上国家名称,6分)这些军事同盟的形成对世界造成的后果是______。(2分)(2)从1916年2月21日到12月18日,法德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展开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战。德国出动了飞艇、飞机,首次使用了毒气弹。一时间,凡尔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德国工兵在法国阵地下面挖洞,爆炸了威力很大的爆破地雷,炸成了许多有十层楼深的坑。密集的高爆炮弹,把人体、装备和瓦砾像谷壳那样飞掷到天空。战役4进行得极为惨烈。在凡尔登,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遭到炮弹袭击的土地,人马尸体随处可见,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这段材料反映了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可概括为战役持续的时间长、对城市的破坏力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写出你学习对这次战争历史知识后的感悟。(2分)23、(10分)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截取了几十年动荡变迁的史实,从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鹿三:皇粮被抢了。嘉轩:被谁抢了?鹿三:当兵的。子霖:皇帝都没了,皇粮交给谁呀,清家完了!嘉轩:新皇帝年号叫啥?子霖:叫大总统,年号民国。根据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对话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清家”指的是哪个朝代?(3分)(2)对话中的的临时“大总统”指的是谁?这年间发生的革命及其标志是什么?(3分)(3)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义?(6分)(12分)以下是小明同学课外阅读史书的摘记,两段摘记分别显示了中国古代——中国近代的发展片段,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的统治虽然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且一直存在到20世纪。(《全球通史》)材料二:“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强学会和兴中会,一个以改良为宗旨,一个以革命为归依;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他们揭出了改良与革命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出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宣称:“‘全同胞’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究之政体虽更,国犹是国。”(1)材料一中“秦的统治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试举一例说明。(2分)(2)材料二中“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二反映了以上两大历史事件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4)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他领导的“把皇帝拉下马”的活动对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5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材料二:如下图:图1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2孙中山在总统府前接受卫兵的致敬(1)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这一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3分)(2)两幅图片留下了两座城市的历史记忆。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谈谈这两座城市留下了辛亥革命的哪些足迹。(4分)(3)后来取代了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职位的是谁?他为恢复帝制对外有何举措?(5分)26、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A.消除了战胜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建立了战后欧洲平等的国际关系C.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序D.缓和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22、(1)德国|奥匈帝国|俄国|三国同盟|②英国|法国|⑥这两个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2)人员伤亡惨重|新式武器应用的杀伤力大|||(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以史为鉴,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加强合作交流,谋求共同发展,等等。
本文标题:九上第一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