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九上语文导学案11~14答案
打古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李萍审核:编号班级小组姓名评价11.《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答案一、学习目标【点亮航标灯】知识性目标:1.借助小说的阅读方法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技能性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珍爱人间亲情,懂得互相关爱。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2.写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6篇短篇小说之一。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薄弱。3.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拮据..(jié)(jū)栈.桥(zhàn)牡蛎..(mǔ)(lì)煞.白(shà)撬.开(qiào)4.词语解释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狼狈不堪: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一、开端(1~4段):盼望于勒。介绍菲利普家的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生活境况和人家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盼望、等待于勒回来。二、发展(5~19段):赞扬于勒。插叙于勒的情况,交代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回来的原导学点拨或学生总结(教师作教学过程或重难点记录等)打古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李萍审核:编号因。三、高潮(20~47段):巧遇于勒。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时,不料意外地在船上遇到了“衣服褴褛的老水手”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立即由盼望变为害怕。四、结局(48、49段):躲避于勒。菲利普夫妇怕穷水手于勒又回来吃拖累他们,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以免再遇见他。2.找出本文线索。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明线: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暗线:于勒经济上的变化:穷——富——穷。3.用自己的话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对其不同评价的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一开始,他们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并且“分文不值”,这是因为于勒“糟蹋钱”,并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意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还要回来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就赞美于勒,盼望他回来,于勒便一跃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咒骂的对象,变成了“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的钱财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表明了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只有纯粹的金钱关系,毫无亲情可言。4.文章巧设悬念,使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介绍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每星期日到海边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使读者急于想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人都急切地盼望他归来?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有吸引力。(2)“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既是留下悬念,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面的插叙。句中“希望”与“恐怖”对举,不仅对比强烈,还可以引起读者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于勒从全家的恐怖一下子成为全家的希望?5.于勒从美洲寄来的两封信,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于勒两封信的内容要点是:(1)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他的哥哥的损失;(2)说他发了财就会回到哈佛尔,并希望为期不远就可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于勒透露金钱信息的来信,对菲利普夫妇具有无比巨大的诱惑力量。从此,在他们心中分文不值的“坏蛋”、“流氓”、“无赖”,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一个有办法的人”。“信”所带来的变化,说明金钱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使菲利普夫妇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朝朝暮暮做着黄金梦,它又使菲利普的二女儿赖以顺利成婚。围绕着这两封信,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得以充分揭露,所以我们说,“信”是作者情节发展的基础,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6.整篇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并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第一,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第二,通过一个未被“金钱”玷污过的小孩的眼光,用“我”对穷叔叔的同情,反衬父母的冷酷、自私,更深刻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便于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第三,用第一人称写,给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打古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李萍审核:编号班级小组姓名评价7.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但大部分描写的是菲利普一家人,几乎没有正面写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标题又有什么深刻含义?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小说的故事虽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但作品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的人物,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者着意刻画菲利普夫妇。于勒的状况变了三次,他们的态度也变了三次,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表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的,但只是为了作品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他也是作品的亮点,即是作者寄托的希望。小说以于勒为纽带,推动着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成了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更像一面反光镜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现象。可谓匠心独具,颇耐寻味。(二)主题思想探究8.通过对小说的理解,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思想的看法。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亲情、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11.《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答案一、学习目标【点亮航标灯】知识性目标:1.借助小说的阅读方法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技能性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珍爱人间亲情,懂得互相关爱。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1.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等。《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盼于勒(开端)—赞于勒(发展)—遇于勒(高潮)—躲于勒(结局)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三)课文细节探究1.小说关于于勒却说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传述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打古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李萍审核:编号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2.第12段写道:“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句话道出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真正原因,同时也使母亲势利自私的本性昭然若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望眼欲穿不为其他,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境况好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对金钱的渴望。看来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能够超越亲情的只有金钱。3.第二部分有几段与第一部分近乎相同的文字,请画出来并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重复的两段文字实际是一幅画面,描述了一家人效仿上流社会人们的打扮到海边栈桥迎候于勒的情景。作者在这里不动声色地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而画面却声色具备,耐人寻味,犹如一幅剪影,凝固却又流动,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心暴露无遗。作用:在第一部分是设置悬念,引起于勒这个人物;在第二部分有意重复,是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归来的盼望之情,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为后文他们再次仇恨、恐惧于勒作铺垫。4.第17、18段写二姐婚事成功,这对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有什么作用?从情节发展上说,写二姐婚事成功,引出了下文去哲尔赛岛旅行,才有了菲利普夫妇遇见于勒的机会,从而把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推向高潮。从主题表现上说,这两段笔触幽默有趣: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新的角度表现了菲利普一家经济拮据的家境;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地表明了这位女婿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由此可见一斑。5.第21—24段中,作者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这几段写菲利普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了菲利普夫妇故作高雅的虚荣心,另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因为正是父亲请吃牡蛎,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认清、认出了于勒,从而使故事情节急转而下,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6.简要分析菲利普夫妇在看到于勒时的反应及心理。7.第42段:“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用意?默念的三句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要重复写?这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作用:意味深长,令人顿生感慨:亲情在金钱面前是多么脆弱,以至于不堪一击,哪怕是至亲的同胞弟弟!这是对人与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嘲讽。重复的三句话从字面意思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什么不同。但打古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李萍审核:编号是,从排列顺序分析,作者是很独具匠心的。先写“我的叔叔”,是从“我”与于勒的亲情关系着眼的;再写“父亲的弟弟”,是从父亲与于勒的亲情关系着眼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却又加上一个“亲”字,强调了“我”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饱含着“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是对亲情的一种热切而又令人心酸的呼唤,是“我”作为一个孩子还未被金钱玷污的良知的表露,反衬了菲利普夫妇
本文标题:九上语文导学案11~14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