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一、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赏析■一、《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主题】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与孤独寂寞的内心情感。[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由盼望到失望最终绝望。)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我认为“独”字,是独自之意,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寂寞之情。2、简要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移情于景,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运用拟人,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对思念之情。“悠悠”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也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孤独失望之情。3、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二、《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大意】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主题】本词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又功业难成,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去无留意___、__边声连角起__、__日落即孤城城门紧闭__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天气寒冷:大雁向衡阳飞去无停留之意;塞下特有的声音:边声、号角声此起彼伏;与中原的繁华场景不同:孤城戒备森严,战事吃紧。)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或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长烟/落日/孤城闭3、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句意;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或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雄浑沉郁,苍凉悲壮。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象。风吼、马嘶,通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5、“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深夜里传来了悠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这句诗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将士们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三、《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大意】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敌军!【主旨】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壮观场面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抒发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建功立业机会的豪情壮志,满含着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①本词上片以__记叙_为主,描写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下片以_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变型:简要赏析“卷”字的妙处:“卷”是席卷的意思,在这里是说作者率领随从纵马狂奔,越过小山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出猎的人数之多,行走之快,突出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和抖擞的精神,与上文的“狂”相照应。3、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4、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表达诗人的爱国之情。5、说说“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出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一样重用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6.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7.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8.“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表达作者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四、《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大意】春风停息,芳华不在,残红飘落化作了尘土。日夕之时,我临镜而坐却已是无心梳妆。眼前风物依然,而人世已变,顿觉万事休矣。正想要诉说悲苦,恍然察觉到双眸尽湿。听说位于金华城外的双溪那里春光依旧如初。我曾经也打算乘坐着一叶小舟前往观赏。但一想到溪上那叶单薄的小舟却又只得作罢。因为我害怕它,无法承载起这许多的忧愁。【主题】本诗表现了词人由于国破家亡,文物丧失,亲人逝去而产生的浓重哀愁。1.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哪句?句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作者:李清照2.“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历来被后人所称颂,你认为它妙在哪里?句意;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巧妙地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忧愁比作可以承载的具体事物,不但可以随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来载,极言(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愁情沉重。3、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1)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4、“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闻说”“也拟”二句使词人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不过,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一句,情绪突转,以舟轻愁重的比喻渲染愁情之深重。5、词中的一个“倦”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倦”是倦怠、无心的意思,在这里是说虽然日色已晚,但是作者无心梳洗打扮,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深重哀愁。6、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有什么作用?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渲染了一种凄婉的气氛,象征着作者的美好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五、《破阵子》(宋•辛弃疾)【大意】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主旨】本诗表达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与壮志难酬的愤慨。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3、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可以读出。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6、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主旨的变型题)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7、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8、自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妙处。飞驰战场,英勇杀敌,作者通过马快弓疾表现战斗的激烈。这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的惊险激烈,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敌英雄的形象,从而展现出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9.如何理解“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现了上文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过半百,两鬓染白,可能已经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句由雄壮变成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愤慨。10、辛弃疾称自己的词是“赋壮词”,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壮词”的理解。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马挽弓,这种种情境都是极勇敢雄健;从思想感情上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从语言风格上壮丽不纤巧。二、九年级上册课后附录诗赏析■(一)《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人。唐诗鉴赏词典: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偏重在后者身上。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诗歌大意】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使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主旨】诗词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词句赏析】1.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灼,炙烤;蒸,熏蒸。“蒸”
本文标题: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