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上重要改革试题
九年级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推行县制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2.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3.规定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转为国家公民的是()A.查理·马特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A.武装倒幕B.明治维新C.签订《日美亲善条约》D.迁都东京6.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7、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的事件是:()A罗斯福新政B赫鲁晓夫改革C匈牙利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8.20世纪30年代,一记者在美国纽约看到政府雇佣大批失业者去进行国家公共工程的建设。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采取的哪一措施()A.罗斯福新政B.科技立国战略C.法西斯专政D.斯大林模式9.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是()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明治维新④罗斯福新政⑤1861年改革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D.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强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11.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措施D都获得了成功1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13.改革就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产物,最早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14.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②社会主义彻底失败③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④苏联模式失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19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述描述有关的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B.赫鲁晓夫改革C.苏联解体D.东欧剧变16.、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罗斯福新政D.戈尔巴乔夫改革17.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农村建立人民公社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根本出发点在于()A.巩固工农联盟B.改革土地的所有制C.发展乡镇企业D.解放农村生产力.19.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意义最深远的是()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B、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C、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D、促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2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走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二、材料解析:(21题20分,22题12分,23题16分,22题12分,共60分。)21.材料一: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认为“市场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材料二: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回答:(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那一年?(1分)这年发生的一件开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分)(2)新经济政策是在谁领导下实施的?(1分)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说“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被称为什么模式?(2分)(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于1978年召开了那次会议?(1分)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分)(4)想一想,中苏(俄)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如何?(4分)它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22.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国民族复兴之路”进行探究。(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富强。请说出开启这阶段的历史事件?(2分)(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2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2点)(4分)(3)展望未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4分)23.为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搜集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事迹的作业。下面的三副图片是其中一位同学所搜集的结果,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步骤。(1)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图A图B图C(1)上面三位中外杰出的领导人中提出新经济政策的是________推行“新政”的是__________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是________(2)图C领导人提出的重大举措出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这一举措的中心措施?(2分)(3)图A领导人提出的举措在其本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分)(4)三大举措在提出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什么?(2分)对此你有什么认识?(2分)24.材料一研读历史,纵横中外古今,学好历史,知兴衰而明智。解放思想,敢为开路先锋,改革开放,再创中华辉煌。[古人的足迹]材料二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公元356年,商鞅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活动。[中国的崛起]材料三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胡锦涛2008年4月12日的演讲材料四请回答:(1)简要说明商鞅变法起到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4分)(2)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3)说说小岗村、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起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ADBB6-10AAAAB11-15DBBDC16-20CCDBB21.(1)1921年,中共的成立(2)列宁,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模式。(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结果: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引起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下台。启示:①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要从国情出发,走有本国特色的道路;③发展经济,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采取恰当的政策。④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列主义22、(1)十一届三中全会(2)邓小平只要任意列举出两项成就即可(3)启发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任意发挥即可23、(1)A、C、B(2)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美国的政治危机。措施: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3)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罗斯福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4)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4、(1)(1)经过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2)图一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图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图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图四深圳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意思相近即可)
本文标题:九年级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上重要改革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0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