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青岛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青岛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作者:李春花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良举.WangLiangju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分析——兼论中国入境旅游的核心客源市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外国客源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入境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源泉.以来华外国客流为分析对象,计算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教,发现该指数较高,表明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较为集中.韩日俄美四国来华游客合计占来华外国游客的半数以上,是中国入境旅游的核心客源国.核心客源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核心客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2.学位论文彭雪玲我国入境旅游贸易的客源市场研究2009伴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围绕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如何稳定地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客源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br 首先,本文依据入境旅游有关历史和现状数据资料,从时间序列、空间尺度、人口学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利用波士顿矩阵法对我国入境旅游重点客源市场进行竞争态分析。得出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较为突出的特征是:1)入境旅游呈整体上升的趋势发展;2)在空间结构上,已形成以港澳台地区、日韩和欧美国家为主的国际客源市场结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在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3)人口学特征中,入境旅游者性别结构以男性占优势,但女性市场增长快;年龄结构中以中青年旅游者为主;事由结构以观光休闲、商务会议为主;4)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不尽合理;5)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其客源市场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br 其次,本文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定性研究部分总结了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有六大要素:旅游供给能力、政治、经济、突发事件、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旅游生态环境。定量分析部分借助EVIEWS软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客源市场发展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旅游者自我宣传效应、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经济收入水平、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即旅游资源吸引力、入境旅游产品或服务价格等影响着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br 最后,本文根据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我国入境旅游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总体目标定位和功能定位。并对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提出了具体对策。3.期刊论文郭英之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与营销策略研究--以徐州市的入境旅游为例-商业研究2002,(22)以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为例,从旅游动机、消费结构、信息渠道与产品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徐州市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特征;从目标市场定位原则出发,研究了徐州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方略:提出了徐州市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营销策略,如旅游形象营销策略、区域整合营销规划、公众营销宣传形式以及旅游重点促销方案等.4.期刊论文袁平.YUANPing中原城市群背景下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16(8)通过对中原城市群背景下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科学定量分析,指出河南省的具有开发潜力的客源市场.并针对各主要客源市场的变化特征,确定客源市场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客源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市场定位、深入开拓客源市场和采取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5.期刊论文樊妍芳.石培基.程华.FANYan-fang.SHIPei-ji.CHENGHua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发展对策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6)运用市场份额和亲景度指标,定量分析2000-2006年(2003年除外)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市场份额和亲景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4种市场类型与4类亲景度市场的相关性,据此确定目前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适宜发展的4类模式: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为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和开拓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6.期刊论文蒋长春.JIANGChang-chun福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预测-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6)分析了福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格局,引用1996-2005年的入境游客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日本、东盟五国(新、马、泰、菲律宾和印尼)、美国、加拿大、欧盟四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15个主要客源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入境游客数量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开拓福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7.学位论文齐丹上海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2008入境旅游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因而各个国家和城市都十分注重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上海对入境旅游的发展也特别关注,并且2006年上海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600万人次,初步具备了跻身世界著名旅游都市的实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上海对入境旅游市场的研究还不够,并且研究多集中在对个别客源地的描述性分析,特别是对扩大入境旅游市场的关键环节-把握客源地市场特征的分析不够。因而,有针对性地研究上海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对上海基于不同类型客源的特点,从自身的旅游资源出发,维护和扩大现有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依据入境旅游的统计资料,采用描述性市场分析和统计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从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人口及行为模式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上海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在分析中,主要应用季节变动指数和月季集中指数等来对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应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亲景度理论来分析空间特征。继而以入境旅游人数为分析变量,建立聚类分析模型。通过该实证分析,精确地划分出上海市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地的类别。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拓展上海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政策建议。上海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特征如下。第一,时间分布上,总的入境游客数量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入境游客的季节性差异不十分显著,各季节的游客数量分布较为均匀。年际和月际的变化反映出上海入境旅游市场受季节的影响程度较小,且近年来游客人数持续增长,经营风险相对较小。第二,空间分布上,入境游客的构成以外国人为主,近十年累计约占总入境游客份额的四分之三,这反映出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国际化的程度很高。其中尤以日本、韩国和美国游客数量居多。并且,上海入境游客来源渐趋分散,对几大主要客源国游客数量的依赖程度正逐渐减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区域结构正逐渐趋向稳定状态。第三,人口及行为模式特征上,以商务游客居多,购物也构成上海旅游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第四,从主要客源市场的分类来看,根据聚类分析将上海市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划分为四个类别:日本为单独一类、韩国和美国为一类、港澳台同胞为一类、其余国家为第四类。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巩固现有的主要客源市场,并逐步开发潜在的客源市场;继续保持上海以商务旅游为主导的都市旅游定位;大力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建设;举办有特色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来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并宣传城市旅游形象。8.期刊论文周鹏.任建兰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预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市场格局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文章分别从旅游客源、旅游客源地、旅游客源国3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市场格局的现状特点,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根据前若干年的数据,对15个主要客源国未来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4点扩大海外客源市场的可行性建议.9.期刊论文栾福明.熊黑钢.LuanFuming.XiongHeigang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SSM分析-新疆财经2009,(3)本文选取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02年至2006年的数据,以全国国际入境旅游市场为参照系,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全国比较,新疆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发展缓慢,竞争力弱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结构相对合理,效果较好.2006年的客源市场比重与2002年相比,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客源市场重要程度有所下降,但俄罗斯市场仍然占据榜首;而韩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客源市场重要程度有所上升,其中,韩国市场上升最快,不仅是主要的客源市场,而且是新疆国际旅游经济的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其余客源市场则相对变化不大,趋于相对稳定状态.10.学位论文宋艳萍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2007苏浙沪地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快、旅游体制改革最具广度和深度的地区。其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170.8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75.86亿美元,分别占我国的25.0%和25.9%,构筑了中国最具吸引力及发展潜力的旅游经济圈,在我国旅游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研究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对苏浙沪及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资料、我国入境旅游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和其他有关历史和现状的统计资料,采用市场分析和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旅游行为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等,继而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后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流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最后,文章对苏浙沪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定位并确定了其市场开拓策略。采用市场分析和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手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总体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其总体特征突出表现为规模大、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内部流动性强等。旅游行为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中青年游客为主体;男性游客约占市场的2/3左右;主要以商务会议为目的;消费水平较高,是全国的3倍左右;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丝绸、食品、茶叶、纪念品和工艺品上。运用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年际集中指数、年际发展指数等指标分析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特征,发现其总体上旅游客流不稳定,年际差异较大,周边国家表现更甚,而西欧、北美等远程市场则相对稳定;此外,若不考虑意外因素的影响,旅游客流总体呈高速增长态势。从客源地结构和入境后旅游客流两个方面分析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特征。在客源地结构方面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外国游客比重最大,其次是港澳台;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市场已形成多元发展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入境后旅游客流除在苏浙沪内部流动外,还流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另外与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双向流动性很强。转移-份额分析法是一种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苏浙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发现除港澳、俄罗斯为崛起的市场以及马来西亚为衰落的市场外,其他国家都是兴旺的市场。在指标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线性回归分析是预测旅游客流常用的方法。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了2006-2015年苏浙沪旅游客流总体及主要客源国的旅游客流。其旅游客流总体预测值2010年为1893.642万人次,2015年为2599.825万人次。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苏浙沪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定位。其区域定位为:一级市场为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二级市场为西欧、北美国家及澳大利亚。功能定位为:深度开发文化观光类旅游资源,加快商务、会展类等都市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此外,还根据人口特征和消费特征对苏浙沪旅游细分市场进行了定位。为进一步开拓苏浙沪入境旅游市场,应充分利用苏浙沪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等条件,以互补、互动、互利、互赢为原则,加强区域旅游市场的构建及重点旅游细分市场的开发,开展区域旅游联合营销,优化入境旅游环境及旅游消费结构,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共同打造苏浙沪旅游品牌,
本文标题:青岛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