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中国英语内涵、界定、特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其语言与文化都与西方有质的不同,现有的规范英语(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没有能力肩负起描写、介绍中国社会的使命,只能以其为基础、规范和共核,通过音译、借译、语义再生等手段再现英语在中国的社会变体,这就是“中国英语”的根本内涵。中国英语以国际规范英语为共核,把中国独有的文化、语言、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社会。如独特的词汇、短语、句式、认知方式、隐喻形式、修辞手段、行文风格和章法结构。因而,中国英语既具有国际规范英语共性,又具有汉文化的内涵和汉语言特色。中国英语是东西方长期跨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狭义角度说,中国英语指的是:在描述中国社会及汉语言时被拓展了的那部分英语。在汉译英中使用中国英语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句话也可理解为“非得如此不可”。社会发展与变革必然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并给语言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新的表达方式和思想,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更是如此。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一个人首先习得了汉语,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他将不可避免地在其英语使用中夹带中国特点。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特有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表达真空,即英语中无对应表达。这时人们常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从而形成了“中国英语”,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是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2.中国英语①中国英语界定1980年葛传槼先生提出“中国英语”概念。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examinations)”、“翰林院(Hanlinyuan或ImperialAcademy)”、“五四运动(MayFourthMovement)”、“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白话文(baihuawen或baihua)”、“双百方针(Twohundredpolicies)”、“人民公社(people's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modernizations)”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English。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谢之君(1994)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后来贾冠杰、向明友((1997)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罗运芝(1998)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是中国英文媒体(包括台、港、澳地区)和海内外长期用英语写作的中国人、那些专门报道中国新闻的海外英文媒体、大中专学校研究和使用中国英语的群体和从事汉英对译的工作人员遵守国际英语规范、融入汉语表达特色、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客观地再现,它的语音、语义、句法、章法、文本、语用、文体和风格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中国英语是汉语和汉文化最大限度的正迁移;中国英语是群体语言特征,至少在理论上和句法文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其发展变化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相适应的,使用群体也不断地积累这些被普遍接受的词汇、表达法和章法,以便发展、健全和完善中国英语,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服务;中国英语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因为不断地融入非英语民族的文化因素,英语在成为更广泛应用的国际通用语的过程中,表现力和表达方式都有了空前的拓展,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粗俗、松散和不正规,并出现某种程度的本土化。我们应采取更加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各种变体,也包括中国英语本身。不幸的是,我们长期忽视了这种本土化的现象,而是竭力维护英语的“正统”教学,言必RP或GeneralAmericanEnglish,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反,仅1983-1984年间,Newsweek和Time就借用了很多汉语表达来描述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郑声滔1996:55-56.)。如:grainrats(粮耗子)、cigarettetigers(香烟老虎)、coalkings(煤霸王)、oiltigers、coaltigers(油、煤老虎)、apoolofstagnantwater(一潭死水)、CentraldocumentNo.l(中央一号文件)、Theydonotdaretotouchatigersbackside.(他们不敢摸老虎屁股)、Seektnuthfromfarts(实事求是)。这些几乎都是逐字直译的汉式表达,多数中国译家都不敢如此“大胆”,唯恐别人批评是“中式英语”,会被作为翻译水平很差劲的例证。即使是今天,如果不指明是世界上两大著名英文刊物的用词,我们当中仍会有很多“地道英文的捍卫者”对其大张挞伐。过去,我们无限制地追求“地道英语”,到头来还都是学了一些过时的英语,它无法描述当今世界的变化,更不用说来描述中国的改革开放了。英语本身是,同时也必须是不断变化的,“正宗”是不存在的。过去那种过分的做法使许多中国英语的使用者蒙受了不少羞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人人都成了“正统英语”的卫道士,就是在ChinaDaily刚出版发行的最初几年里,批评声也曾不绝于耳。大多数大专院校的英语系叫学生不要学ChinaDaily上的英语,因为它不“地道”。可是“地道”的英语能够全面地描写中华文明吗?我们能用完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华夏文化的特色、我们的思想和我们对世界事务不同于西方的理解和看法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中国英语顺时应势,逢时而生是必然的。笔者认为中国英语应力求贴近中国社会现实,努力以全世界英文读者为对象,大力传播中华文明。但是,把大部分中国特有事物,甚至成语典故也直译成目标外语,能否被外国人接受,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汉文化能否在全世界普及,而汉文化的国际化又取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中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地发展。一个超级的中华文化圈会带来一个世界性的汉语文化热。由于汉文化的世界性普及,届时中国话的国际流行会使汉译外大为简化,也会使我们过去和今天的许多翻译经验在未来变得可笑。由于几百年来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大量的汉语借词进入英语,已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以及对外宣传和交流的迅速增加,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英语词汇大量涌现,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规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换言之,中国英语在中国正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工具,这已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②中国英语特点语用特点:a.中国地域特色:包括数以万计的以汉语拼音构成的中国地名规范(包括例外)拼写和具有东方地理特征的表达方式。b.汉文化中的时空特色。c.华夏社会结构的特征。d.汉语言、语用特色。e.汉文化(人文)内涵。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本土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英语的中国特色。指国际英语融入汉语言文化的现象,也叫本土化。如“先秦文学”(Pre-QinLiterature)的英语表达。社会语言学中的本土概念的实质是主张文化和语言的相对价值,尊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并以此来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适应、接受与沟通。语言特点:a.语音:主要体现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方面。音段音位用来表达词法结构,它包括元音和辅音以及它们在音节中的配置;超音段音位用来表达句法结构,主要包括重音、声调、语调、音渡等。音段音位方面,出现了音素替换现象,因为英语有48个音素,汉语只有40个,所以中国英语中有用相似的汉语音素来替代英语音素的现象。如将ple/-pl/念成/eipl/;还有音素增减现象,汉语没有辅音群,辅音之间总有元音隔开,不少中国学生遇到辅音连缀时,往往在中间插进一个元音,如/a/音。超音段音位方面,中国英语的声调和轻重音不同于英语。在整个语句的音高模式上,汉语语句中每个字都有声调,而英语单词没有固定声调,中国英语整个语句的音高模式受汉语影响,表现为音高较高,缺乏起伏变化。在轻重音方面,中国英语的词重音过多,有时重音位置不同于规范英语,这是因为英语的多音节词中清读音节多,重音一般只有一个,次重音多为节奏的需要而设;汉语的字音节都有声调,不易弱化,故多音节词的重音较多。b.词汇:首先,数量大、淘汰率低、表意准确,不同于在诺曼征服时期进入英语的法语借词。法语借词为英语提供了大量同义词,甚至今天仍有人抱怨这些词为英语行文造成了歧义和负担;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很少有表述相同事物的同义词,汉语借词是作为一种全新意义进入英语的,填补了东西方文化空缺。其次,表意准确简明流畅:汉语借词进入英语后很少产生转义、歧义和附加含意。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特别是为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介绍出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再者,语义重复是中国英语词汇的显著特点。名词结构重复,如:toacceleratethepaceofeconomicreform,如果省略划线部分丝毫不影响意思表达,相反会更符合“标准英语”;形容词重复,起夸张、渲染和烘托作用,英语却无需过多修饰;副词重复,文章中不断出现诸如“坚决、彻底、不懈努力、自觉、不屈不挠”等语气词;同义词重复,重复意义相同或非常接近的词语,以取得强调的效果。c.语法:语法是语言组成中最保守的部分,变化极不明显。中国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如状语在动词前,定语在被修饰词前;单句偏多。这是有文化根源的,欧洲自古以来受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影响较深,思考缜密,语法和句法比较繁琐,话语中论证的三段论式的思路较明显。中国自古以来逻辑学并不太发达,中国英语句子一般较短,句法结构比较简单。对时空的感知或观察因民族而异,汉族人的时空顺序是从大到小,英语民族是从小到大,所以汉语和英语表达地点和时间的方式正好相反。d.语篇:受汉语思维与汉语句法影响,中国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句子简短,单句偏多;句式多为隐性连接,无需词汇和语法的衔接手段,仅靠词语和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便构成连贯语篇;汉语的陈述和描写更尚华丽,而英语写作崇尚平实;汉语篇章结构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中;主题表达安螺旋型序列展开,先把外围环境和衬托交待清楚,最后点题,水到渠成。中国英语的语篇特色反映了中国人在文化和历史长河中沉积的心理图式和定势思维模式,并无对错之分。中国英语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表现在语言各方面。但中国英语与标准英语的语篇差异更值得研究,它是社会文化环境在语言中的集中反映,超过了语言学范围,进入了人类交际学领域。这种差异研究不象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标准英语规范做参考,英语语篇本身的研究不全面、难以找到规律性结论、没有统一标准,研究难度大。语篇差异很可能带来理解障碍,需要更大的宽容度。由于研究的难度和复杂性,研究者寥寥无几。迄今为止,国外只看到P.Strevens和B.B.Kachru少量研究。国内也只有胡文仲、孙骊等几位学者涉足此领域。语篇差异和语篇得体性问题基本属于未开拓领域。1.语言①汉语独有的语言形式如词、句法、章法、修辞、谚语、成语、俗语、歇后语、典故、神话等都与英语不同,三十六计,计计有典故,都由一个个历史事件和掌故组成。引经据典成了中国人说话的一种常见方式,将这些汉文本译成英文时,每一个成语、典故对西方人来说都有如一部天书,得把所有有关的信息用他
本文标题:中国英语内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1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