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二、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简称《察世俗》)——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它采用略带丈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体载多样。(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2、《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1823麦都思创办、主编,1826停刊。3、《天下新闻》:1826年在马六甲创刊,由英国教士基德主编,各式像报纸,但仍为宗教刊物。1829年停刊。4、《各国消息》:1838年在广州创刊,月刊,石印。麦都斯、奚礼尔、理雅各编辑。主要内容是国外新闻和广州市场行情。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一、葡文报纸在澳门的出版1、外国人运用出版中文书报的同时也创办起一批外文报刊,作为其交流信息、观点的工具。至1839年,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外文报刊共有17种,出版地点仅限于澳门和广州两地。2、《蜜蜂华报》:澳门是最先出现外文报刊的中国领土。葡萄牙文周刊《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刊。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该报是当时葡萄牙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机关报。一年后,由于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19世纪30年代以后,葡文报刊在澳门成批出现,所报道的内容也大多是葡萄牙本国和澳门的问题,对中国事务很少有兴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大。3、除了《蜜蜂华报》外其他的葡文报纸有:《澳门钞报》、《帝国澳门人》报、《澳门政府公报》、《商报》、《真爱国者》、《澳门灯塔报》这些葡文报纸最关注的是澳门当地和葡国内部的事情,对中国的时局的评论不多。二、在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杂闻篇》是马礼逊在1833年4月29日澳门创办的中国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为不定期刊物。大部分内容宣传基督教信仰的,也介绍了西方活字印刷和西方报业,并引入“新闻纸”的概念。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外文报纸中影响最大的是英文报纸,首批在华的英文报纸在广州出现。1833年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1、《广州纪录报》:于1827年在广州创刊,是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27年11月创于广州。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是一家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了主要篇幅。也广泛刊登政治时事新闻,对中国问题十分关心。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2、《中国丛报》:美国人在广州创办的报刊主要有《中国丛报》,内容“多为英人在华的商务报告,对于中国文字及华人生活,有精密的研究”,大量地、详尽地报道与评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情况,其舆论颇为西方社会重视,对英国和美国政府的决策有明显的影响,至今仍为中外学术界高度重视。1832年5月在广州由裨治文出版和主编的英文月刊,以刊载文章为主,也刊载新闻。主张采用强有力的决定性的“炮口的交锋”来使中国屈服。是西方武力侵华的舆论阵地,对英美的侵华政策有明显的影响3、《广州周报》——1835年创刊,是英美自由贸易派的报纸,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重视中国当地新闻。但是同《广州记录报》一样,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魏源的海国图志部分译自该报)同时,该报在发表了关于清政府禁鸦片的号外,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份号外。30年代以后,大批英文报刊在广州创刊,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广州周报》。4、《广州杂志》1831年创刊。5、《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美国人的报刊,1831年创办,创办人伍德。此报与广州记录报展开了论战,其实质是英美商人的不同利益,但是在侵华的观点上二者是一致的。1833年停刊。四、在广州出版的宗教性中文报刊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新闻大部分译自外文报刊,也有转载京报的内容。开辟市价篇,报告广州市场行情。已经有了走出宗教报纸的倾向。(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第二节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兴起与商业性报纸的纷纷出版一、英文商业报纸的率先发展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第一个重要基地。1841至1860,香港先后出版了英文报刊17种。影响较较大的有1)《中国之友》(以敢言著称,同情太平天国运动,1866年迁至上海并改为晚报,是上海第一份晚报)1842年3月17日由英商奥斯威尔德在澳门创办。同月24日迁香港。2)《香港纪录报》(广州纪录报迁至香港后改名《中国之友与香港公报》,反对香港政府)。3)《德臣报》(香满仓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孖剌报》(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日报)《香港电讯报》等。在众多报纸中影响较大的是:《德臣报》、《孖剌报》、《南华早报》《土篾西报》。1、《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2、《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的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3、《孖剌报》:香港最早的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二、香港中文报刊的产生19世纪50年代后,近代中文报业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英国传教士1985年创办的《遐迩贯珍》(ChineseSerial)。1、《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8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在新闻业务上,消息、短讯、评论、通讯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出现了连续报道等新形式。1855年,赠送副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三、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香港最早出现的中文商业报纸,大都是从早已成熟的英文商业报纸中孕生的。1、《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1857年创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2、《香港华字日报》:德臣报馆创办的中文附刊,以报道船期、货价为主。后改为独立发行,由陈霭廷任主编,宗旨是“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务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内容以翻译外报和转载京报为主。3、《近事编录》商业报纸的崛起,促进了新闻时效性观念的提高。同时商业报纸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使报纸的新闻性更为凸现。香港中文商业报纸的发展,还有力地抢劫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一、上海英文报刊的崛起1、《北华捷报》:1850年,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主要刊登广告、行情、船期等商业性材料。该报新闻不多,言论反映英国在华商人的利益。后更名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2、《字林西报》:1864年,北华捷报馆将《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这时,报馆组织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北华捷报》改为其副刊,到1951年停刊,是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家外文报纸。《字林西报》在创刊后仍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等方面的文字,但开始重视并日益加强新闻报道工作,其基本态度是为英美侵华活动辩护,反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总体上说,《字林西报》因其报道面广、信息及时,内容丰富而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影响较大。3、《文汇报》:1879年创刊,由英国人克拉克等任主编,是上海主要的晚报之一,该报对中国问题的报道与评论无所顾忌为清廷所不满。至90年代,上海形成了以《字林西报》《华洋通闻》《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二、中文宗教性报刊的出版上海中文报刊的出版,也是外国传教士先创办的1、《六合丛谈》:1857年创刊,由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是上海最早问世的中文报刊。从内容上说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王韬曾参加过编辑工作。2、《万国公报》:1868年创刊于上海。在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刊,前身是《中国新教会报》,周刊。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担任主笔。内容以时速政治为主,经常发表时事评论、重要法令及外报译文,大量介绍配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但对于与宗教有关事情则详加记载。该刊的读者也由基督教徒扩展为社会各界人士,逐步发展成为上海乃到全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性报刊。三、中文商业报刊的迅猛发展问世最早的是《上海新报》影响最大是《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1、《上海新报》:1861年创刊,由北华捷报馆创办,字林洋行出版。上海最早的商业性报纸。主笔先后是伍德、傅兰雅、林乐知等来华的传教士。主笔都是英美传教士,以商业信息为主要内容,刊登过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2、《申报》(创办经过、基本内容、性质与特点):1872年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其目的是为了嫌钱,所以十分重视办报质量。而且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这在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是第一家。1)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2)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1844年最早发布国内报纸的号外。3)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4)还加强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在必要时要仗义执言;注意发表读者的来信和来论。5)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是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发表文艺类作品,满足旧式文人的兴趣和爱好,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6)在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在第一年,采用廉价销售的营销策略,同时向读者招刊广告。7)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其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势,经营其他出版事业。A:出版发行各类期刊,1872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所刊内容除诗词、骈文、散文、小说、翻译稿等文艺作品外,也有少量时事政论。,还率先出版以图画为主的刊物。1877年《瀛寰画报》创刊,是申报附出的图画增刊,是我国第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刊物。后因脱离中国实际而不受欢迎。1884年,《申报》又办起《点石斋画报》(04年名解),由著名画家吴友如主编,每旬出一本,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申报馆还发刊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民报》,由于当时中国下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1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