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壶口瀑布所有的感官都被它征服2008-6-30旅游视频网黄河[视频]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要说壶口瀑布[视频]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其流量却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时仅150至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冻,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到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2000立方米之间,这时,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激湍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云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敢飘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磅。在壶口黄河水跌落的地方,也即壶嘴的正当中,有一块油光闪亮的奇石,人称龟石,它能随着水位的涨落而起伏,不论水大水小,总是露着那么一点点,这又给壶口瀑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壶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还有一块巨大的奇石,人们称它为“盂门山”。巨石上镌刻着“卧镇狂流”四个大字,为北魏徐亘坛所书。说来甚怪,河水至此,就乖乖地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飞泻而过,然后又合流为一。另外,这里又是人们观赏“孟门夜月”的地方。每当农历月半,夜临孟门,可见河底明月高悬。站北南观,水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立南北望,水里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来。早就听说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上第一黄色瀑布,也是中国继黄果树瀑布之后的第二大瀑布,景色壮丽,气势非凡,我常心向往之.今年十一月份利用到陕西出差的机会,我有幸到了一次陕北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在结束了老区精神的洗礼后,又驱车来了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下辖的宜川县壶口瀑布,又接受了一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震憾!!!说实话,陕北之行最令我感觉到难忘的就是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在我陕北战友开车的陪同下,我们上午游玩了宝塔山、枣园、杨家岭、凤凰[视频]山、清凉山等革命圣地后,与战友分别时已经中午一点多,我们立即驱车向宜川赶赴。壶口瀑布所有的感官都被它征服2008-6-30旅游视频网一路上尘土飞扬,空气中灰尘多,外地人一般不愿久驻陕北。哦!黄土高原,以前我只能在文字中去想象,以为它们不过是黄土堆积成的土丘,不堪一击,想不到它们也是一种山,只是缺少石头。我看到窗外一脉连一脉的翠绿,重峦迭嶂,不逊江南,心中涌起一阵阵暖流。车子在崇山峻岭中盘旋,让人觉得很厚实,很安全。估计两个小时后驶上了黄土高原的顶峰,在山脉上奔驰的我们伸出头去“一览众山小”,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这时太阳已经西落,我一路上不停的催促司机要快,晚了就看到了,也拍不了照片了。又过了有两个多小时,大约五点多了,我们听到了一种如雷贯耳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司机说那就是壶口瀑布[视频]爆发出来的声音,十里外可闻。令人称奇!下午五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壶口,这时只剩下天黑前太阳最后的余辉。远远地,我看见了黄河[视频],这条被我们称作母亲的河流!河床比较干枯,河面比我想象中的要窄。司机介绍说:“黄河是很宽阔的有500米宽,只是到了壶口被两岸苍山夹峙才变窄,只有50米左右。春夏汛期河床就不会这么干枯了,壶口瀑布也会是另外一番更壮观的景象。”我们走上干枯的河床,看到河中央不停地升起一大团蓝白色的烟雾,感到很惊奇。司机说那是瀑布泻下后反溅起的水柱形成的,有“水中冒烟”之说。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河床中间,终于看到了壶口瀑布,心情一下被这么在气势所吸引,立即抓紧天黑前最后的时间,拿起像机照了好多照片,然后才细细欣赏起这雄伟的天然景观。只见黄河巨流从远处排山倒海似地推来,浩浩荡荡,气势磅礴,不可阻挡,让人想起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巨流至壶口处渐渐聚拢为一束,突然间变得水势迅猛,惊涛骇浪,漩涡湍急,然后从悬崖上狂泻入下面的“龙槽”,仿佛一只神来之手拿着一把巨壶在倾倒黄水,故名“壶口”。河水注下后形成落差达二、三十米的黄色瀑布,绝世无双,独一无二,景色蔚为壮观。瀑布泻入“龙槽”后,水流急溅,巨大的冲击力,使浊流激起百丈水柱,一束束,一线线,直上云霄,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西天之势!与此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之声,使人不由得想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歌词。它犹如一个天然的音乐喷泉,与城市广场上人工制作的喷泉相比,美百倍、千倍。水柱腾到一定的高处后,显得烟云缠绕,雾气翻滚,似乎有一座火焰山在下面日夜烧沸着这把巨壶内的黄水。“烟雾”在太阳照射下,形成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真希望其中出现几个翩翩起舞的仙女啊!站在岸边观瀑,脚下是惊心动魄的波涛,左边是一泻千里的黄河巨流。扭头看那瀑布,好似铺天盖地,扑面而来。它以搏大的胸怀亲近你、拥抱你,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融化你、摄服你;那狂泻而下的浊流,如同一把坚韧的斧头,有力地劈开石质的河床;那冲天的束束水柱,像一把把金光闪闪的利剑直指苍穹,舞出一道道刀光剑影;黄色的水雾,似霄烟弥漫的战场,黄尘滚滚,遮天蔽日;轰隆隆的雷鸣声,犹如不甘引颈就擒的万匹战马在仰头嘶叫,又如狂放不羁的万条雄狮拦动着金色的鬃毛在发威怒吼。那“烟雾”带着泥土的芳香,洒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犹如仙女散下的花朵,浓浓地熏着我、浸润着我。壶口瀑布所有的感官都被它征服2008-6-30旅游视频网瞬间,我所有的感官都被征服,眼中只有狂泻的瀑布,耳中只有轰隆隆的喧嚣声,脑中翻腾着风起云涌的黄河[视频]水,胸中只有黄色的波涛在汹涌澎湃。我的灵魂被干干净净地洗刷,好象壶口之外无一物,只有那雄浑、豪迈、粗犷、神奇充满我的胸膛,荡气回肠。难怪著名诗人光未然1938年9月在民族危亡之际来到壶口后,他的心骤然间被奔泻的瀑布征服,滔滔黄河水在他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立即写下了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后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就是黄河,炎黄子孙的母亲河。这就是壶口,华夏民族的最强音,一颗泵血的心脏,跳动着中华大地的脉搏骊山晚照难得一见的神秘霞光2009-4-30晚照亭前有于右任题词的石碑对落日的感情,古往今来,人们的态度往往有两种:或是流露出惆怅、幽怨,或是赞叹夕阳的温馨与从容。属于骊山的一抹余晖,属于后者,千百年来,它早已收获无数溢美之词。在特定的时节,逢到夕阳西下,骊山便会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因此得到“骊山晚照”之美誉。而前往骊山探寻骊山晚照,同样是一个奇妙的过程。站在山间,等待日落的那段时光,我的耳际仿佛有了唐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的绝响。奔跑在秦岭的一匹“骏马”关于骊山的得名,坊间这样解释:这座山从远处看,形如一匹俊美的骊马,故名“骊山”,骊的意思,正是深黑色的马。这匹“马”很俊美,长得却不很高,作为巍巍秦岭在西安[视频]市临潼区的一个支脉,它的最高处也只有1300多米,即使不坐缆车,两三个小时也可往返一次。由于抱着探寻骊山晚照的目的,我们特意选择了下午登山。而这个时候,不少游人已尽兴而归了。登骊山的过程,如穿越时光,远古、现代、传说、历史,在一瞬间滚滚而来,耳畔听到的是这样的故事:女娲在这里补过天;周幽王烽火失天下;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动人爱情;西安事变的一声枪响……虽然清时的《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但接下来它却用另一段话让骊山的地位扶摇直上,“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帝王们青睐骊山的原因,除了苍翠秀雅的自然景色和居于关中腹地的优势,多是钟爱那一汪温泉水。虽然不少人因唐时“贵妃出浴”的华清池而对骊山温泉有所耳闻,但事实上,从周朝开始,这里已经成为“御用洗浴场所”:幽王在此建有离宫,建立露天汤池,名为“星辰汤”;秦始皇当上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的时候,又在骊山重修离宫,引泉入室,更名“骊山汤”,据说,是为了治疗他自己的疮伤;到了汉武帝时再度依泉扩建了离宫。唐时,这里的汤浴格局趋于完善,各汤池被曲廊小径相连,古树浓荫相掩,奇花异石点缀,湖水溪流相间,初名“汤泉宫”,后为“温泉宫”。唐玄宗时“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正式改名“华清宫”,宫内的汤池也就是被后人熟知的“华清池”。虽华清宫在此后毁于战乱,但唐华清池之名盛传天下。备受帝王们青睐的骊山,地理位置今天看来仍然独特:西望长安古城,大国古都,周秦汉唐往事悠悠数千年;东观新丰,鸿门宴上刀光剑影、楚汉相争,仍似历历在目;北眺渭水,秦皇扫六合,身后陵墓的兵勇之阵让世人惊叹。骊山晚照难得一见的神秘霞光2009-4-30骊山顶部的烽火台“烽火戏诸侯”是否真实存在过骊山驰名的景点,除了华清池,还有烽火台。“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让位于骊山西绣岭最高处的烽火台不同寻常。据史料记载,周幽王是西周晚期的暴君,他为了逗宠妃褒姒一笑,在无战况时竟派人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烽火。各路诸侯以为天子有难,急忙率兵至镐京。褒姒在城楼上看到诸侯的狼狈相,就放声大笑。诸侯知道自己被戏弄,都十分不满。后来,犬戎入侵镐京,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幽王再次戏弄他们,都不理会烽火警报,结果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妇孺皆知的典故,也有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曾上过“百家讲坛”的文学博士刘绪义就认为,幽王时的西周势力王畿千里,各国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看到烽火同时到达。军队的调动、集结、备粮、行军,再到最后赶到陕西境内,近则十天半月,远则一年半载,幽王和褒姒怎么可能在烽火台边等待几个月呢?对这一说法,记者采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商、周历史的张天恩博士,他告诉记者,也许后人为“烽火戏诸侯”一事增添了许多花边故事与细节,但这段史实确实是存在的。对于刘绪义的疑问,张博士解释说,虽然远方军队到达确需要很长时间,但靠近骊山的不少小封国确实可以在半天之内赶到。“西周诸侯国有一个特点,就是领地小,而且在陕西境内分布密度大——如今关中境内的不少小县城,在当年可能就是两三个诸侯国割分的属地。因此当烽火点燃,即使交通工具是马车,不少诸侯国将士仍能在半天之内赶到骊山救主。”但张博士也认为,不能将西周之亡,完全归罪于幽王为博红颜一笑的故事,“‘烽火戏诸侯’只是导火索,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申侯勾结卖国,幽王信用小人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共同诱发的。”当年周朝的烽火台,早已无处可寻。如今骊山之巅这座高约13米,底座10米见方,顶端有一个观景方亭的烽火台,是1985年在烽火台遗址上用仿古砖,仿照原貌,在原址修筑起来的。据当地的村民说,修建前,这里只剩下了一个土堆。“基座都已经看不出来。”记者顺着黑洞洞的烽火台内壁楼梯盘旋登上有3层楼高的观赏方亭,顿感凉风习习。向远方眺望,临潼区尽收眼底。同在台上的,还有一群年轻人,一个个背着硕大的背包,大呼小叫地忙着拍影留念。一个男孩打开了手机的扬声器,顿时,烽火台上满是韩国歌星李贞贤《阿里[视频]阿里》的歌声。五千年的时光,就这样瞬间穿越,甚至连国境和语言都捎带着变了。在这一刻,时间被分解成故事,故事又成为无数影像,历史穿越其中,让人有些恍惚。骊山晚照难得一见的神秘霞光2009-4-30骊山晚照的绚丽景色。张共谊摄于2001年让人飘飘欲仙的美景也不知当年的美人一笑究竟是何等的明眸皓齿、动人心弦;更不知幽王罢命之际,是悔恨还是感叹宿命。一切都在变化,唯有秦岭间一抹比火炽热的嫣红,亘古未变,也引来数千年来众多文人骚客笔墨间的溢美之词。它,便是“骊山晚照”。这是一种被传说描绘得近乎奇异而壮美的景色——每至晴日黄昏,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之时,山间便会层林红遍,光明一片。而在峰谷相间之下,远望
本文标题:陕西旅游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