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极少部分MG患者由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tyrosinekinase,MuSK)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4,LRP4)抗体介导。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减轻。年平均发病率为(8.0-20.0)/10万人。MG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在40岁之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0-50岁男女发病率相当;5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临床表现和分类一、临床表现:患者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但在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咽喉肌或肢体肌肉无力;脑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更易受累。经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始,逐渐累及其他肌群,直到全身肌无力。部分患者短期内出现全身肌肉收缩无力,甚至发生肌无力危象。骨骼肌无力表现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眼外肌无力所致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的患者;还可出现交替性上睑下垂、双侧上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等。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应正常。面肌受累可致鼓腮漏气、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苦笑或呈肌病面容。咀嚼肌受累可致咀嚼困难。咽喉肌受累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鼻音、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等。颈肌受累,以屈肌为著,出现头颈活动障碍、抬头困难或不能。肢体各组肌群均可出现肌无力症状,以近端为著。呼吸肌无力可致呼吸困难、无力,部分患者可出现肌无力危象,需行人工辅助呼吸。二、临床分类根据改良的Osserman分型分为:1.I型:眼肌型,病变仅局限于眼外肌,2年之内其他肌群不受累。2.Ⅱ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包括:ⅡA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通常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能自理;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通常有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自理困难。3.Ⅲ型:重度激进型,起病急、进展快,发病数周或数月内累及咽喉肌;半年内累及呼吸肌,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生活不能自理。4.Ⅳ型:迟发重度型,隐袭起病,缓慢进展。2年内逐渐进展,由I、ⅡA、ⅡB型进展而来,累及呼吸肌。5.V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可出现骨骼肌萎缩、无力。实验室检查一、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试验成人肌肉注射1.0-1.5mg,如有过量反应,可予以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以消除其M胆碱样不良反应;儿童可按0.02-0.03mg/kg,最大用药剂量不超过1.0mg。注射前可参照MG临床绝对评分标准。选取肌无力症状最明显的肌群,记录1次肌力,注射后每10分钟记录1次,持续记录60min。记录改善最显著时的单项绝对分数,依照公式计算相对评分作为试验结果判定值。相对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注射后每次记录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100%,作为试验结果判定值。其中≤25%为阴性,25%至60%为可疑阳性,≥60%为阳性。如检测结果为阴性,不能排除MG的诊断。二、肌电图检查1.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指采用低频(2-5Hz)超强重复电刺激神经干,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常规检测的神经包括面神经、副神经、腋神经和尺神经。持续时间为3S,结果判断用第4或5波与第1波的波幅相比较,波幅衰竭10%以上为阳性,称为波幅递减。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MG患者需停药12-18h后做此项检查,但需要充分考虑病情。与突触前膜病变鉴别时需要进行高频RNS(10-20Hz)检测,结果判断主要依据波幅递增的程度(递增100%以上为异常,称为波幅递增)。2.单纤维肌电图(SFEMG):使用特殊的单纤维针电极通过测定“颤抖”(Jitter)研究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颤抖”通常15-35μs;超过55μs为“颤抖增宽”,一块肌肉记录20个“颤抖”中有2个或2个以上大于55μs则为异常。检测过程中出现阻滞(block)也判定为异常。SFEMG并非常规的检测手段,但敏感性高。SFEMG不受胆碱酯酶抑制剂影响。主要用于眼肌型MG或临床怀疑MG但RNS未见异常的患者。三、相关血清抗体的检测1.骨骼肌AChR抗体:为诊断MG的特异性抗体,50%-60%的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AChR抗体;85%-90%的全身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AChR抗体,结合肌无力病史,如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则可以确立MG诊断。如检测结果为阴性,不能排除MG诊断。2.MuSK抗体:在部分AChR抗体阴性的全身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抗MuSK抗体,其余患者可能存在抗LRP4抗体以及某些神经肌肉接头未知抗原的其他抗体,或因抗体水平和(或)亲和力过低而无法被现有技术手段检测到。抗MuSK抗体阳性率欧美国家患者较亚洲国家患者高。3.抗横纹肌抗体:包括抗titin抗体、抗RyR抗体等。此类抗体在伴有胸腺瘤、病情较重的晚发型MG或对常规治疗不敏感的MG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对MG诊断无直接帮助,可以作为提示和筛查胸腺瘤的标志物。抗横纹肌抗体阳性则可能提示MG患者伴有胸腺肿瘤。四、胸腺影像学检查20%-25%的MG患者伴有胸腺肿瘤,约80%的MG患者伴有胸腺异常;20%-25%胸腺肿瘤患者可出现MG症状。纵隔CT检出胸腺肿瘤的阳性率可达94%,部分MG患者的胸腺肿瘤需行增强CT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才能被发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3.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4.抗体:多数全身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MuSK抗体、抗LRP4抗体。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二、鉴别诊断1.眼肌型MG的鉴别诊断:①Miller-Fisher综合征:属于吉兰.巴雷综合征变异型,表现为急性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或消失;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在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抗人神经节苷脂GQlb抗体。②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属于线粒体脑肌病,表现为双侧进展性无波动性眼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可伴近端肢体无力。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少数患者可伴有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乳酸轻度增高,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③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属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表现为无波动性的眼睑下垂,斜视明显,但无复视。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酶轻度增高,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④眶内占位病变:眶内肿瘤、脓肿或炎性假瘤等所致,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并伴结膜充血、眼球突出、眼睑水肿。眼眶MRI、CT或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⑤Graves眼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表现为自限性眼外肌无力、眼睑退缩,不伴眼睑下垂。眼眶CT显示眼外肌肿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阳性或滴度高于界值。⑥Meige综合征:属于锥体外系疾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睑痉挛、眼裂变小,伴有面、下颌和舌肌非节律性强直性痉挛。服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有效。2.全身型MG的鉴别诊断:①吉兰-巴雷综合征: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弛缓性肢体肌无力,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肌电图示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②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免疫介导的慢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弛缓性肢体无力,套式感觉减退,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肌电图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和传导阻滞。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周围神经活检有助于诊断。③Lambert-Eaton综合征:免疫介导的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疾病,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易疲劳,短暂用力后肌力增强,持续收缩后病态疲劳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口干、体位性低血压、胃肠道运动迟缓、瞳孔扩大等)。肌电图示低频RNS可见波幅递减,高频RNS可见波幅明显递增。多继发于小细胞肺癌,也可并发于其他恶性肿瘤。④进行性脊肌萎缩: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亚型,表现为弛缓性肢体无力和萎缩、肌束震颤、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肌电图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静息状态下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有时可见束颤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加,最大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减少,呈单纯相或混合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⑤多发性肌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骼肌间质性炎性病变,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弛缓性肢体无力和疼痛。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心肌酶显著升高、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⑥肉毒中毒:为肉毒杆菌毒素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所致,表现为眼外肌麻痹、瞳孔扩大和对光反射迟钝,吞咽、构音、咀嚼无力,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可累及呼吸肌,可伴有Lambert-Eaton综合征样的自主神经症状。肌电图示低频RNS无明显递减,高频RNS可使波幅增高或无反应,取决于中毒程度。对食物可进行肉毒杆菌分离及毒素鉴定。⑦代谢性肌病:肌肉代谢酶、脂质代谢或线粒体受损所致肌肉疾病,表现为弛缓性肢体无力,不能耐受疲劳,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有其他器官受损。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心肌酶正常或轻微升高、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一般治疗一、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此类药物是治疗所有类型MG的一线药物,用于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新近诊断患者的初始治疗,并可作为单药长期治疗轻型MG患者。不宜单独长期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其剂量应个体化,一般应配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联合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溴化吡啶斯的明是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胃肠痉挛、心动过缓和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国内一般最大剂量为480mg/d,分3-4次口服。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MG的一线药物,可使70%-80%的MG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强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MG的治疗。目前常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使用方法:醋酸泼尼松0.5-1.0mg/kg,每日晨顿服;或20mg/d晨顿服(糖皮质激素剂量换算关系为:5.0mg醋酸泼尼松=4mg甲泼尼龙=0.75mg地塞米松),每3天增加醋酸泼尼松5.0mg直至足量(60-80mg)。通常2周内起效,6-8周效果最为显著。如病情危重,在经良好医患沟通并做好充分机械通气准备下,可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其使用方法为:甲泼尼龙1000mg/d,连续静脉滴注3d,然后改为500mg/d,静脉滴注2d;或者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1周;冲击治疗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晨顿服。视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醋酸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减量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个体化,如病情稳定并趋好转,可维持4-16周后逐渐减量;一般情况下逐渐减少醋酸泼尼松用量,每2-4周减5-10mg,至20mg左右后每4-8周减5mg,酌情隔日服用最低有效剂量。过快减量可致病情反复、加剧。成年全身型MG和部分眼肌型MG患者,为尽快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或停止使用、获得稳定而满意的疗效、减少激素不良反应,应早期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等。甲泼尼龙与醋酸泼尼松相比较起效快,无须肝脏转化直接发挥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是醋酸泼尼松的1.25倍,可迅速改善MG临床
本文标题: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