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精读课文《伤仲永》
1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精读课文《伤仲永》(七上)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二、将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6.不能称前时之闻。7.泯然众人矣!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9.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0.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11.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4.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6.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至此作者认为在和的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用原文语句填空)7.在作者看来,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8.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9.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0.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11.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五、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赈灾(节选)钱泳(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3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嘉庆十有.九年()(2)窃.见赤地数千里()(3)爨(cuān)无薪.()(4)远近..咸便矣()2.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土砾凸者为丘B、策之不以.其道C、扶苏以.数谏故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被灾尤剧。译文:(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译文:4.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答:(二)强项令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因匿.主家()(2)流血被.面()(2)使宣叩头谢.主()(4)年七十四,卒.于官()2.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将何以理天下乎?(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4.“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5.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赏析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包括内容: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和怎样描写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59、(2分)D10、(3分)(1)(1分)受灾特别严重。(得分点“被”。)(2)(2分)谁说人心、风俗的淳厚,现在不如古代呢!(得分点:“孰”,句式。)11、(2分)具有侧隐之心(或“能关心百姓疾苦”)(1分),考虑民生问题全面(深刻)(1分)17、(1)躲藏(藏,藏匿)(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4)死18.B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分)20.“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清正廉洁(1分)1.A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伤仲永》复习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6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意即悲伤哀痛。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本文叙事先扬后抑。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世隶耕lì或以钱币乞之qǐ日扳仲永pān环谒于邑人yèyì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泯然众人矣mǐn今夫不受之天fú而已邪yé三、重点实词。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惊异)即书诗四句(写)邑人奇之(以……为奇)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父利其然也(以……为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还自扬州(从)复到舅家问焉(复:又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卒之为众人(最后)固众人(本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四、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7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余闻
本文标题: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精读课文《伤仲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