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音乐史★骨笛出现标志我国音乐文化有8000年历史。★★宫廷音乐1.周朝设立我国史上第一个音乐机构,最高领导职务是大司乐。2.周代宫廷音乐分:六代乐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大韶》禹《大夏》、商汤《大濩》、周初《大武》★八音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北方民歌。雅:贵族文人作品。颂:祭祀歌曲。《楚辞》: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律学1.三分损益法: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震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完整记述了我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名称。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地员篇》。2.十二律吕:周代律学的名称,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音乐思想1.儒家:孔子从雅贬俗,对民间俗乐全盘否定.代表是《乐记》。2.墨家:墨子提出“非乐”的主张。反对一切享乐,包括音乐。墨子站在劳动者立场,同情中下层,反对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3.道家:代表老子和庄子。反对当时统治阶级盛行的侈乐风气。总之,儒家思想全面客观,但失之庸俗,容易被统治者利用;墨家思想具有民主色彩,但过于狭隘,不利于音乐发展;道家思想较内在,富于思辨性,但过于清高,不利于人们接受。☆郑卫之音春秋时期出现“礼崩乐坏”局面。“郑卫之音”作为民间音乐的代名词。因统治阶级排斥和鄙视民间音乐,常被贬称“淫乐”、“邪音”“亡国之乐”。☆南方的乐歌以楚国南部的“九歌”最具特色。☆荀子主张的《成相篇》被认为是后来说唱音乐的远祖。★★乐府汉代乐府是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源于周代采风制度)。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乐府撤销是在汉哀帝时期。主要有相和歌、鼓吹乐、清商曲三类。★★相和歌原始形式是民间无伴奏“徒歌”,然后发展为有伴唱无伴奏的“但歌”,最后经乐府整理,加上丝类、竹类乐器伴奏,就成了“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相和歌的五个基本调名是“平调、清调、瑟调、楚掉、侧调”,其中前三调称为“相和三调”,在晋以后为情清商专用,又称“清商三调”。相和大曲是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境界。特点:是歌曲、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结构主要包括“艳——曲、解——趋(乱)”三部分。★★鼓吹乐源于北方边地匈奴、鲜卑等游牧部族的“北狄乐”。经乐府整理,用于军队、宴乐、宗庙祭祀等仪仗。分为: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清商乐由“吴歌”和“西曲”组成。吴歌:江南民歌。曲尾用虚字唱出衬腔,称为“送声”。西曲:今湖北荆楚民歌。尾部送声较为长大,因有众人帮和,所以另称“送和”或“和声”。★★《碣石调·幽兰》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是目前仅见的一首文字谱,它是古琴“减字谱”尚未发明前的一种原始记谱方法。现存的是南朝梁时丘明所传,唐人手抄的谱本。“碣石调”源于相和歌“琴调曲”中的《陇西行》。碣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是琴曲名称,借描写深山幽谷的兰花来抒发了文人隐士清高孤傲的心境,曲调清丽沉郁,有郁郁不得志之意,全曲四段,由一基本音调发展而成。★★《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著名古琴曲。现存最早的见于明代朱权所编辑的《神奇秘谱》中,曲内容见于《聂政刺韩王》,是一首富有战斗精神的乐曲,全曲共45段,有小标题,是一部由两个基本主题发展而成的器乐大曲。全曲由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部分组成。★《声无哀乐论》是一本音乐美学著作,作者嵇康,魏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基本观点是音乐不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他认为音乐史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从而否定了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他认为音乐不过是一种“和声。★律学1.汉代京房六十律;荀勖(xu)管口校正数。2.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人何承天的“十二等差律”,时称“新律”,已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一大贡献。☆《胡笳十八拍》作者蔡琰,全曲为六声羽调式,音乐基本使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宫廷燕乐1.又称“宴乐”。狭义上指隋唐宫廷“多部乐”和“二部伎”;广义上指汉族俗乐与境内各名族及外来音乐的总称。秦王破阵乐:唐代燕乐中著名乐舞,颂扬李世民安邦定国的功绩。2.多部乐:按地区或国名分为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3.二部伎:按音乐歌舞的特点分为:坐部伎、立部伎。★★音乐机构1.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太常寺。2.唐代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是教坊和梨园。3.教坊和梨园的区别:教坊专习歌舞,弹家处于从属地位,多由女性入选;梨园以“丝竹之戏”的器乐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任。政府管辖→太常寺唐代音乐机构大乐署:既管雅乐,又管燕乐鼓吹署:主管鼓吹乐,监管百戏宫廷管辖教坊梨园: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宫廷所用俗乐机构,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是宫廷歌舞乐人的集中地。: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由唐玄宗亲自教正,梨园艺人被称“皇帝梨园弟子”。宫外另有分数两京太常寺的梨园。☆大曲:是指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法曲: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始见于东晋《法显传》。《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最著名法曲作品。是唐太宗李隆基在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白居易长诗《霓裳羽衣歌》,对此曲的表演有详细描述。☆参军戏:唐宋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变文: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分“僧讲”和“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就是变文。☆古琴自南北朝产生“文字谱”后,经改进,逐渐完成了“减字谱”。著名琴曲有《醉渔唱晚》《捣衣》《骚首问天》《离骚》《梅花三弄》。★市民音乐瓦市、勾栏是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瓦市是娱乐为主的商业集中点;勾栏是瓦市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白石道人歌曲》:南宋词人姜夔,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善于诗词,并能吹箫、弹琴、作曲。南宋词坛上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白石道人歌曲》是他遗留至今唯一一部歌曲集,用三种记谱法写了三类不同形式的歌曲。其自度曲代表作有《扬州慢》、《杏花天影》。★说唱音乐说白和歌唱结合,以唱为主。宋代是我国说唱音乐极为繁盛的时代。比较重要的有鼓子曲、缠令、缠达、唱赚、诸宫调。1.鼓子曲:一个曲调反复演唱。2.唱赚:南宋张五牛创造,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3.诸宫调:北宋孔三传首创,是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它是继续叙事鼓子词及唱赚等曲艺形式,并在说白方面承袭了唐代变文的代言体特点而形成。特点是宫调的多样性。最著名的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戏曲音乐1.杂剧a.宋杂剧:中国戏曲最早形式。表演结构为艳段、正杂剧、散段三部分。b.元杂剧:又称元曲。结构是一本四折,有时外加楔子。表演形式:曲、宾白、科组成。角色分工:末、旦、净、丑等。伴奏乐器:笛、板、锣、鼓、琵琶。音乐特点:旋律由七声音阶组成,风格雄劲有力,旋律进行多大跳跃,自由奔放,节奏流畅、节拍较快。元曲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乔吉甫(前四人又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拜月亭》马致远人称“曲状元”:《汉宫秋》《青衫泪》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王实甫:《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乔吉甫:《扬州梦》《金钱记》2.南戏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以唱南曲为主,又称“温州杂剧”。所用曲牌都属五声音阶为主的南曲,又称“南戏”、“戏文”。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加上《琵琶记》并称“五大传奇”特点:剧中任何角色都可唱,结构自由,全剧无一定折数。他以人物上场、下场为界限,每一段落自成一场,灵活自由;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音乐来源于南方民间流行的小曲、歌谣,吸收了民间的唱赚及词调音乐;多用五声音阶,旋律多级进,节奏舒缓玩转。★律学十八律:蔡元定在《律吕新书》中提出十八律的理论。☆目前得见的琵琶独奏:元代《海青拿天鹅》。☆古琴音乐以郭沔为首的浙派最著名。现存著名琴曲《潇湘水云》是他的代表作。☆说唱音乐拓展1.陶真:唱陶真者多为盲艺人,且是不入勾栏的“路歧人”。2.货郎儿:以宋代小贩叫卖声发声而成的一种说唱。元代艺人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串入其他曲调,形成“转调货郎儿”。★少数民族歌舞维吾尔族————木卡姆藏族——————囊玛、锅庄纳西族—————白沙细乐蒙古族—————安代舞苗族——————芦笙舞苗、阿西、撒尼族————跳月侗族——————玩山木卡姆:新疆维吾尔族著名的古典大型套曲。由声乐、器乐、舞蹈组合而成,每部有12套,所以又叫“十二木卡姆”。代表作《乌夏克木卡姆·第一达斯坦间奏曲》。★说唱音乐分类: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影响最大南方弹词、北方鼓词1.弹词:流行于江浙,苏州最突,出早期多为长篇说唱。著名唱本《再生缘》《珍珠塔》《玉蜻蜓》《义妖传》。现知最早弹词唱本是元末杨维桢所作《四游记弹词》(侠游记、仙游记、梦游记、冥游记)。弹词“老三调”指:陈调、俞调、马调。2.鼓词:流行于北方,前身是宋元鼓子词、词话。早期鼓词内容长篇巨制,偏重于历史,称“大书”。清中叶后,兴起“拆唱”“段儿书”的短篇形式。乾、嘉之际,称为“弟子书”。之后鼓词大量删减对白,并与各地方言、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大鼓”形式,出现了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等。大鼓和弹词的音乐都是由一个基本曲调作上下句反复歌唱,并通过节奏和速度等变化而形成的可称为“板腔体”。若用多个曲牌连接组成唱段,如唱赚、诸宫调之类结构,则称曲牌体或联曲体。3.牌子曲:将多个曲牌连接组成唱段的曲牌体曲艺的通称。★★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昆山腔:也叫昆曲,形成于元代,因善唱南曲的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明代魏良辅对南曲的唱法进行改革,吸取海盐、戈阳、北曲的长处予以改进,创造了一种轻柔婉折的唱腔,称为“水磨调”,演唱上注意音调的抑扬和表情的细腻,伴奏以笛为主,用笙、琵琶、三弦、鼓板等予以配合。特点: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悠远见长。地位:昆曲享有“百戏之祖”的美誉。著名作品《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handan)。清初昆曲发展呈现“南洪北孔”;清嘉庆后,民间新兴的乱弹剧传入北京,昆腔因过分雅化而脱离群众,逐步走向没落。《浣纱记》: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昆曲剧本,作曲魏良辅,作词梁辰鱼,对昆腔的传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乱弹:明末清初,西北陕甘一带兴起。最大特点是板腔体,声腔最重要的是梆子腔(又叫秦腔),另一重要声腔为“皮黄腔”。★★京剧至今近200年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京剧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二黄、西皮(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吹腔。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打击乐器: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京剧角色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生:大花脸及丑角外的男。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女角色。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分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京剧脸谱分类: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律学新法密率:朱载堉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的长度,科学的解决了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黄钟不能还原”的难题。新法密率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原理。☆乐器和器乐古琴音乐: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谱集是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琵琶音乐: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学堂乐歌1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所教唱的歌曲。1.发展:20世纪末,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极力鼓吹。最有贡献的音乐教育家是沈心工和李叔同。2.
本文标题:中国音乐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