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物理各章各节总结(人教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宇宙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液晶态等存在。等离子态:电离化的气体叫等离子态(日光灯、霓虹灯、白炽电弧、极光、闪电、流星尾巴)超固态:压力和温度都极大,原子间隙被压消失,原子外围电子层被压碎,原子核和电子挤在一起。(白矮星、地球中心)中子态:超固态再加上巨大压力,原子核解散,质子和电子结合成中子,密度比超固态大10多万倍。(少数恒星、银河系的双子星)4、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色、味、硬度、延展性、可塑性、导热、导电、熔点、沸点、密度、比热容等)5、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6、原子及其结构: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电压与水压)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时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③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④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原子质子(带正电)——夸克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夸克核外电子(带负电)7、纳米技术: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nm1nm=10-9m一般分子直径大约在0.3-0.4nm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或分子。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变化。纳米铜丝在常温下可伸长50倍不断。纳米科学技术将会应用在电子、医疗、制造等各个领域。蛋白质分子几十纳米,病毒几百纳米。二质量1、质量: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符号m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2、常见物体质量:(约)鸡蛋50g鸡2kg中学生50kg一元硬币6g粉笔4g苹果300g物理书340g3、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注:物体质量与温度和速度有关,温度升高速度加快物体质量增加。m=22/1cvmm=2cE(c是光束,E是能量,温度越高能量越大)4、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大小,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5、质量的测量:天平、杆秤、盘秤、电子秤、磅秤6、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m左=m右+m游(3)测液体质量:①先测空杯质量m0②再测杯和液体总质量m1③m液=m1-m0(4)测微小物体的质量: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质量或长度①先测n个总质量m总②单个质量m=n1m总三密度1、同一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定值,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2、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单位kg/m3、g/cm31g/cm3=1000kg/m3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与它自身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变、温度不变则密度不变。3、公式:ρ=m/vm=ρvV=m/ρ4、物理意义:每立方米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5、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6、由密度表可知:①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②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一般不同。③不同种物质密度可能相同。④一般情况下固体密度大于液态密度,气体密度最小,比液态固体小1000倍。⑤金属密度一般大于非金属密度。7、计算:步骤1、公式(书写正确)2、代数(单位统一)3、结果(带单位)8、计算题型:1、求质量2、求体积3、求密度4、求平均密度9、典型题:见附页四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的使用:(等量占据空间替补的方法)①使用前:看清量程,认清分度值。②根据测量要求应尽量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小一些的量筒。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精确程度,减小误差。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使被测物体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物体的体积V=V2-V1④读书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凸液面顶部相平)。2、不规则物体、体积过大怎么测体积?溢水法V排=V物漂浮物体体积测量:①悬垂法②针压法3、球体积V球=34r34、密度测量仪器:1、密度计2、天平(砝码)3、量筒4、弹簧测力计5、刻度尺(规则固体或液体)6、杠杆7、U型管8、压强计(规则固体)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这些器材。5、测物质密度实验种类:液体:1测杯液m总2倒入量筒V3测杯剩余液m1物体4ρ液=m总-m1/v漂浮:1悬垂法2针压法固体下沉:排水法溶于水:1沙埋法2贴膜法3油漆法4饱和溶液法5等效替代法6、基本实验实例:(见附页)第十二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静止)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当做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3、判断物体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的物体。②选定参照物。③根据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被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4、怎样判断参照物?①确定运动的物体。②确定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运动。③这个物体就是被选定的参照物。二: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表示运动快慢的方式1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ν=s/t2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ν=t/s3、公式ν=s/ts=νtt=s/ν4、平均速度:v=s总/t总s1s2ν=2121ttss(总路程/总时间)t1t2ssν=21212vvvv(相同路程)ν1ν2ttν=221vv(相同时间)ν1ν2三、1、时间单位:年月日时(h)分(min)秒(s)旬一刻钟测量工具:时钟手表停表秒表日晷沙漏一炷香2、长度单位:光年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埃(À)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3、误差:测量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减小。减小误差方法:1选用精密仪器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②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并沿着所测直线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必须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只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特殊的测量方法:①棉线法:测短曲线(地图)②滚轮法:测长曲线(操场)③纸带重叠法:测圆柱体周长④组合法:三角板刻度尺测球直径四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方向)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点5、力的符号:F单位:牛顿N6、力的种类7、力的方向:①重力:竖直向下②浮力:竖直向上③压力:垂直于被压面,指向被压物体④支持力: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体⑤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⑥弹力: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五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实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①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的目的:使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同。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相同。③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④根据现象猜想: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⑤注: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注: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②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其他一切外界因素无关。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怎样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①确定研究的对象。②研究对象在现象发生前处于的状态。③与研究对象一起运动的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④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六、1、二力平衡条件:①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受力物体是同一个)②两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③两个力大小相等。④两个力的方向相反。2、实验:①两盘砝码数不等研究力大小不同时物体运动情况②把小车拧过一定角度研究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的运动3、二力平衡应用:①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方向。(测摩擦力、测重力)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运动静止受力不受力4、物体受平衡力情况匀速直线运动情况合力为零5、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物体做①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匀速圆周运动6、物体不受力和受平衡力的区别:①从运动状态上看:受平衡力与不受力对物体的运动是等效的,物体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从物体形变上看:物体受平衡力会产生形变,不受力物体就不产生形变。7、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联系与区别:①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受力物体一个)②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受力物体两个)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性质相同,平衡力的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平衡力中的某个力发生变化或消失时,另一个力部一定变化或消失。⑤平衡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两个物体分别产生效果。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1、弹力:①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被动力)②塑性:变形后部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③产生: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④施力物体: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⑤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分子表面张力,都属于弹力2、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②使用:⑴所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⑵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⑶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由伸缩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⑸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才可以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二、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引力。符号:G单位:牛顿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大小:G=mgg=9.8N/kg(g的值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2、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①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②符号重力G单位重力N方向重力:竖直向下(矢量)质量m质量kg质量:无方向(标量)③大小与地理位置关系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发生变化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④测量工具重力:弹簧测力计质量:天平(秤)⑤计算公式重力:G=mg质量:m=ρv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自身上)下坠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方法。4、重力只与质量和地理位置有关。三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种类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静摩擦: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压力④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发生相对运动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①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物
本文标题:九年级物理各章各节总结(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