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图版地理人口测试题
高一年级章节过关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水资源,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消耗水量大的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完成1-3题。1.贫水地区与富水地区的水资源差异的主要指标是()A.多年平均降水量B.多年平均蒸发量C.多年平均径流总量D.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总量2.下列关于虚拟水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②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③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虚拟水战略④缺水国家应尽量限制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我国应强化虚拟水战略的地区有()①西北地区②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东南沿海地区④华北地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4.“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A.谷地、平原B.盆地、平原C.高原、山地D.高原、谷地5.“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繁华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C.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完成6~7题。6.全球雪线高度大致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蒸发D.地形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一样高B.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C.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D.北极圈以内地区没有雪线8.下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我国大陆人口已突破13亿,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9~11题。9.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10.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D.人口增长处于“过渡型”阶段11.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12.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是从()A.出生率的增长开始的B.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开始D.生育率的增长开始的1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14.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15.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A.93%B.23%C.13%D.60%16.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但总人口仍然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17.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A.三低B.高高低C.过渡D.以上都不是18.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19.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2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自然增长快D.人口迁移造成的21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的是()A.深圳特区的人口迁入B.早期人口逐水草而居C.美国退休老人到南方居住D.早期大庆的人口迁移22.不与环境人口容量正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2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24.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25.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下表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26~27题。地区总人口(万人)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①96130.6380.6036163.2②16250.595-0.0545408.8③38370.7211.0751180.0④2670.6071.276159.726.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A.①B.②C.③D.④27.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8.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哪两个变化原因()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②人口的出生率③人口的死亡率④人口迁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9.左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A.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B.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C.环境承载力的多少D.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30.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容量就是人口容量B.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C.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D.人口的合理容量就是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规模二、综合题(40分)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北疆部分地区图材料二:2011年2月23日新疆北疆的乌苏、沙湾、奎屯、石河子等地出现了大暴雪,部分地区积雪超过50厘米,为50年来罕见大暴雪,此次暴雪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而高山地区则降雪很少。(1)描述北疆地区聚落分布的空间特点。(2)分析A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此次暴雪对北疆畜牧业(海拔2000m左右)有无影响,并说明理由。(4)应对暴雪灾害,需要采取哪些措施?32、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带,②带其大致分界线是:(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主要分布的大洲有(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33、读我国1982年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回答问题(8分)1.A处外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处内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处外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处内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CDCCD6—10ABCAB11—15DBBAC16—20BADCD21—25ACBAC26—30BBDCC31(1)沿河分布(或沿绿洲),沿山麓分布(或沿盆地边缘)(2)石油资源的开发;河水是重要的水源(3)无影响(或影响不大),此次暴雪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而北疆畜牧业冬季主要集中在冬季牧场越冬(4)气象部门发布准确的信息和预报;居民收听天气预报,采取应对措施并尽量减少外出;要主动清扫自家或单位附近道路和屋顶的积雪;积极采取生产自救;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提前储备饲料,做好棚圈增温措施,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种植业加固棚膜和保温,防止大棚倒塌等等。32、(1)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线(2)热带季风热带雨林(3)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4)纬度地带分异热量33、1、建国后50年代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上升,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2、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上升;3、1963—1968年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忽视计划生育,导致出现建国后生育高峰;4、70年代后认识到人口问题严重性,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迅速下降。
本文标题:中图版地理人口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