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命题人:桂月单位:博罗中学育英学校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1),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池上碧苔三四点,。(晏殊《破阵子》)(3),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主人公愿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6)古往今来,诗人抒不尽的是哀怨情愁,温庭筠的《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道尽了痛苦无奈的愁闷;李清照的《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抒发了难以排遣的愁绪。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piàn(),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B、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òránguàntāng()C、jiǎoxiá()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ǐzǐbùjuàn()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天的中国社会在拥有古老底蕴的同时也具备了多元的文化因素。B.美国《新闻周刊》评出了“全球10位最受尊重国家领袖”,中国总理温家宝名列其中。C.首届青奥会闭幕式上,通过一幅幅画面,使南京将古都金陵的山水风光、人文精神和蓬勃朝气呈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D.经过中国政府严正交涉,被日方非法抓扣的14名中国渔民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4.下列句子加粗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齐仰之闻所未闻,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B.王刚同学勤奋学习,每遇到难题,总是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C.小明犯错误,好狡辩,批评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D.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25.仿写句子,使语段句式工整,语意连贯。(3分)初中三年的语文之旅,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接受着心灵的熏陶,受益匪浅;漫步苏州园林,自豪于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走进黄土高原,惊叹于安塞腰鼓热烈奔放、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登上地球之巅,;,。6、阅读下面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二、阅读(共42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1分)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间,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注】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合拢。③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④啻(chì):仅,只。⑤硕(shuò):大。⑥掬(jū):双手捧取。这里指用双爪抓住。⑦龁(hé):咬。⑧匹夫按剑:指那些专逞勇力的人。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2分)⑴、辄.被啖食辄:。⑵、适.异国来贡狮猫适:。8、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3分)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310、读完此文,你从中获取了什么启示?(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3分)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③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④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1.第②段中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4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2.阅读③、④两段,这两段文字列举了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经验,其用意是什么?从论证方法来看,这两段文字属于论证;从论证的角度来看,这两段文字属于论证。(4分)13.阅读第⑤段,第⑤段论述的中心是()。(3分)A.让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B.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是不可少的。14.第⑤段中提到“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的加点“新的”和“真正”应该如何理解?试结合原文回答。(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0分)走运与倒霉季羡林①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世人无不想走运,而决不想倒霉。②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的,互为因果的。说极端了,简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创造。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发现了,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的“福”就是走运,他的“祸”就是倒霉。③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④吾辈小民,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有的是主动争取来的,有5的是时来运转,好运从天上掉下来的。高兴之余,不过喝上二两二锅头,飘飘然一阵了事。但有时又难免倒点小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没有人去争取倒霉的。倒霉以后,也不过心里郁闷几天,对老婆孩子发点小脾气,转瞬就过去了。⑤但是,历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们,他们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个地区、一个行当的安危。他们得意时,比如打了一个大胜仗,或者倒卖房地产、炒股票,发了一笔大财,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自以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固一世之雄也”,怎二两二锅头了得!然而一旦失败,不是自刎乌江,就是从摩天高楼跳下,“而今安在哉”!⑥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算的这个总账,后来并没有改变。汉以后所有的文学大家,都是在倒霉之后,才写出了震古烁今的杰作。像韩愈、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从来没有过状元宰相成为大文学家的。⑦了解了这一番道理之后,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够让我们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1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状元宰相”在文中指:达官贵人,位高权重,生活过于顺利的人。B、“一而二,二而一”在文中的意思是密切联系的,相互依存的,互为因果的。C、作者认为:走运与倒霉是相通的,而且都有大小之分,所以无论走运还是倒霉都要保持旷达的胸襟。D、文中人为从历史到现在,一个人倒霉就是不走运。16、通读全文,概括出本文的论点。(3分)17、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6三、作文(共40分)“好读书,读好书”,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态。在满目风景中,阅读是一种美丽的姿态。阅读山水,回归自然,回归心灵;阅读城市,了解文化,守望家园;阅读生活,检阅自我,清点人生……请以“阅读,美丽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书写(3分)750060070080090081000011001200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