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集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集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一、培养目标: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二、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三、教材分析: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等。四、教材重点: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五、教材难点: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六、教学进度表。初三级语文科进度表科任老师:吴小进2004.2周内容课时数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和经验》《谈骨气》52《想和做》《哨子》《灰姑娘的时钟》53第一单元作文检测44《怀疑与学问》《发问的精神》45《论求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6《事物的正确答案一止一个》第二单元作文检测57《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68《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49《诗词五首》第五单元作文检测610复习中考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短文两篇》512《<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413《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第三单元作文检测514《故乡》《我的叔叔于勒》615《麦琪的礼物》《范进中举》416《不朽的失眠》第四单元作文检测517《孟子二章》《岳阳楼记》618《越巫》《世说新语三则》419《诗词五首》第六单元作文检测520复习检测21复习期考22期考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江泽民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共产党八十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2、理解有关议论文的基本知识。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思维强的论述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八十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思维强的论述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概括性非常强的句子。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阅读《议论文的阅读》2、初步理解课文。教学重难点:1、《议论文的阅读》2、了解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阅读《议论文的阅读》,完成下面问题。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2、论点是作者对,是议论文的。3、论据是,有和两种基本形式。4、论证是和,是和之间的。常见的论证方法有、、、、。论证方式常见的有、、三种。5、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6、议论文的语言主要特点是、。二、引入新课:学习《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节选部分。《讲话》全文共四个部分。本文是第一部分。此次讲话具有重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前提下提出的,是党建工作的新目标,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建的伟大纲领。在世纪之交,为中国的改革道路指明了方向。《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三、讲授新课:导读,整体感知。1、课文开头指出:人民总是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按照作者的观点,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表现中国人民最终找到的真理是什么?2、课文中写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是哪些自然段?用双竖线划分出两个层次。3、课文中精炼地概括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基本经验的是第自然段,这一段总领下文第至自然段,其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一、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性强的论述语言。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思维强的论述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有哪些?取得了哪些基本经验?二、引入新课:重点讲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三、讲授新课:(一)阅读第七自然段。1、解释词语。峥嵘逶迤磅礴雄浑积贫积弱2、本段话运用什么事实证明了什么论点?3、本段话主要运用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4、最后一句的“这”指代什么?本句中的“最基本最重要”能否删除?为什么?◎练习中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及语言特点的知识。(二)了解全文结构,掌握议论文的结构知识。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掌握词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江泽民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指什么?二、引入新课: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三、讲授新课:(一)阅读课文倒数第3段,完成下列问题。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血肉联系”比喻什么?4、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什么?(二)写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阅读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在选文相应的括号内填入下列词语。崭露头脚焕然一新截然不同应运而生2、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3、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4、选文中加点的字“此”指什么?5、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冲破”改为“冲过”好不好?为什么?6、后一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参考答案:1、崭露头脚、应运而生、截然不同、焕然一新。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3、对比论证。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不好。“冲破”指难关上的某一段被突破,突出了革命力量的势不可挡;“冲过”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种意思。6、对比论证。2谈骨气吴晗教学要求:1、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2、议论文中的记叙。3、积累词语。教学重点:议论文中的记叙。教学难点:议论文中的记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通读全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2、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二、引入新课:揭示新课,解释题目。题目揭示了议论的范围内容。作者是吴晗,历史学家。三、讲授新课:(一)简介时代背景。(教学用书P8)(二)学生主朗读全文,完成练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2、本文的结构是什么?3、文中引用孟子的话对“骨气”的含义作了阐释,这句话是哪一句?4、概括本文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练习考查了论点、结构、表达方式等内容。板书: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理解“阅读提示”中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复述三个小故事。二、引入新课:这节课主要分析课文内容,重点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三、讲授新课:(一)学习第一部分。1、开头提出论点,其作用是什么?2、引用孟子的话起什么作用?3、“我们中国人”中“我们”或“中国人”能否删掉?为什么?(二)学习么二部分。1、文天祥的事例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2、穷人的事例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3、写出穷人事例的六要素。4、闻一多的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5、“的高度赞扬了他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6、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练习主要考查了议论文的记叙的运用的知识和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一、二、三题。3想和做胡绳教学要求:1、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2、理解本文的结构。3、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过程:一、复习:议论文的论点的提出方式。二、引入新课:解释题目。并列短语,强调了想和做的关系。三、讲授新课:(一)释词:滔滔不绝埋头苦干投机取巧劳而无力(二)初读课文:1、给课文分段,写出提纲。2、课文第1段(A详写B略写)了只会,而不会的表现,对这种人作者的态度是;第2段(A详写B略写)了只会,而不会的表现,对这种人作者的态度是。3、课文中区别“人”与“牛马”的不同的关键词语是:人会,牛马只会;其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叫。4、文章第段归纳了中心论点,是。5、文中有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这句话是。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第一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是。二、引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讲授新课:阅读课文,完成练习。1、在第1段中,如果只保留“空想”这个词而把“凭空”一词和“空话”中的“空”删支,行不行?为什么?□这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脱离了实践的想只能是凭空的,说话自然也是空话。2、埋头苦干不动脑筋的做法为什么不值得赞美?3、学游泳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要举例子说明道理?4、挑选几名虽用功但成绩不好的学生谈体会。找出文中的照应文字。5、说说文章的分析议论的重点。6、本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第二、三题。6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教学目的:1、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掌握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教学重难点:论证的方法与层次结构。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1、了解作者简历与论题的关系。题目是用一个并列短语作标题,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难道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吗?作者的简历。2、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根据议论文的结构划分: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填写表格。中心论点:1、怀疑是——(1)对于传说,(论证)分论点:(2)不论对于——。(论证)2、怀疑是——(论证)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语。二、讲解课文。1、议论文的三要素。2、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道理、引证、比喻、对比。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和道理论证。)3、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明确:如,第4段中“我们听说中国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的话?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双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会飞动的虫子?有什么科学根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用这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又如:第6段中,为了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举了清代学者戴震的事例,说他幼时善疑,先是向塾师提出两个问题,塾师回答后,他又发疑问,足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4、举出文中抽用的道理论证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例如,课文开头用了和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作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5、谈谈文中思维严谨、关于分析事理的特点。如:作者曾把怀疑分析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进一步论证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精辟入理,无懈可击。三、课堂练习。1、什么叫“怀疑精神”?他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2、课末练习P35——37。7发问的精神教学目的:1、理解“发问”在求知、明理、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2、巩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说理逐层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