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中小学五环四步教学模式
中小学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前言这里写一个别致的前言。先讲一个故事,再回顾我个人的发展历程与感受,以此说明“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由来。从前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由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坚持一个基本的信念,起点不能决定终点,开始的速度也不能决定最后的高度。我们任何时候都是处于进程中,你一时的发展处于别人之前或是之后,都不能代表你永远在前或是在后。也许,你现在在后,是在为你将来在前做更充分的准备;也许你这次竞聘某一管理岗位没有成功,是因为有着更好的专业发展前景在向你召唤。我是从一名中师学历的教师发展为正高级中专研究员,由一名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师发展为市省级职教研究机构管理者和全市教育系统20名、职教系统2名“未来教育家”的。这发展,固然有着若干的因素,特别是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支持,但我主要认定的还是“对机遇的有所准备的把握”。这机遇主要是“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简称中澳职教项目),也就是说,我是因为这个项目而得以发展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中澳职教项目也就没有我今天在重庆职教学术领域的地位和成就。所以,我一直坚持宣传和推广应用中澳职教项目成果。这份感恩之心,我一直抱定。中澳职教项目是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当时最大的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项目。我是2003年3月开始介入的,事实上是从1998年开始项目设计、2002年3月正式启动的,直到2007年8月才结束。项目对于重庆职教的影响很大,从2007年教育部职成教司原直接领导项目实施的副司长刘占山和重庆市教育工委书记、副主任(当时是市教委副主任、中澳职教项目中方第二任专家组长)赵为粮共同主编(我参与了编写工作,是编委会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回顾与展望》中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为该书所写“序言”可以知道:“更新了职业教育理念,促进了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了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制定了一批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开发了一批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善了项目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了新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平一批新型的高素质的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制定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能力的职业教育管理队伍,培养培训了一批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建立了中澳职业院校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等。”个人认为,这是对项目成果的客观评价。现在看来,项目的成果主要在于培养了一批人,这一批人不断地在创造着新的更大的成果。我们这本书所介绍的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项目成果与影响的体现之一。我在参与中澳职教项目实施前,是重庆市石柱县教委的办公室主任,我能够到重庆市教委参与实施中澳职教项目和担任石柱县教委办公室主任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石柱县正处于“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时期。因此,市教委定期前去督导检查,我作为办公室主任,有机会接触市教委领导,让他们对我有了基本的了解,其中包括当时的市教委副主任余恢毅和职成教处的各位处长,是他们让我进入中澳职教项目办和市教科院工作的。我一直把他们对我的关怀和帮助记在心中。我能够到石柱县教委办公室任主任,又是因为当时的石柱县教委刘中慧。没有刘中慧主任对我的关怀和帮助,也不会有我今天在重庆职教学术领域的地位和成就。说来很多人无法相信,刘中慧主任是在她担任县教委主任第一周、并且是基本不认识我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因为一篇文章。她在任县教委主任之前是石柱县第一职业中学的校长,我是石柱县南滨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处的主任。1998年有一次,市电教馆在黔江召开一个课题研讨会,主持会议的黄万勋老师让我作了发言,刘校长学校的副校长方友林参加了会议。后来,刘校长学校要承担一个市电教课题,方副校长建议请我去帮助做课题申报书。我去的时候,刘校长出差在外。我在做课题的时候,阅读了学校的一些资料,了解了学校的一些成绩和刘校长的一些事迹,发自内心的受到感到。回去的途中,在一个叫渔池的地方停留一宿,晚上在招待所里写了一篇小文章,第二天投稿给《重庆教育》,没过一周就得到《重庆教育》的电话,说很快会刊出。刘校长就是因为这篇文章了解我的。而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没有想到刘校长会当县教委主任的,更没有想到会因为这篇文章去当县教委办公室主任,是非任务、非功利性的写作,是未经任何人改动的纯粹个人的思想。假如我不在渔池住宿一晚,也可能没有这篇文章。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数。我在任石柱县教委办公室主任前,是石柱县南滨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处的主任,这之前,是石柱县师范的教务主任。为什么从师范学校到小学,也就是从“最高学府”到“最低学府”,一是师范停招;二是对继续留在师范没有发展的信心和希望;三是当时南滨小学的校长谭家梁和其他领导比较看重我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他们为我营造了较好的工作环境,在那里三年的时间,我在《电教世界》上发表了近10篇文章。如果不是这样,重庆市电教馆黔江会议就不会安排我作发言,也就不会有如前所讲种种事件的发生。在石柱县师范学校工作前,我还在石柱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过,从进修校到师范及在师范工作的日子里,得到了校长谭鼎盛的关心和帮助。还在进修校工作前,在石柱县桥头中学和黄鹤小学工作过,在石柱县桥头中学工作期间,到(成都)四川省教育学院离职学习了两年教育管理,那两年的学习,让受用终身,应当说,我的教育理论的底子完全是那个时候打下的。我简要回顾工作与发展的历程,除了要说明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外,还想分析说明的是,任何时候都要以积极的工作、自觉的学习等待发展的机会,并且要有思想地工作和学习,所谓有思想地工作和学习,就是要及时地把工作和学习中的感受见诸于笔端,形成为文稿。形成的文稿发表了,有成功体验,没有发表,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有成功体验。写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意义建构方法,是提升理性思维能力与水平的必由之路。写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辞藻,也不在于文法,主要在思想。给领导写稿子是如此(要写出领导的思想),写学术文章更是如此(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所以初写之时,完全不必理会谋篇布局,最好是尽情表现。时常在尽情表现的过程中,会有创新的思想产生。之后,把创新的思想集结编辑,就会成为一篇较有价值的文章。长此以往,你的创新思想就会形成一个体系。具体到“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由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二是研究阶段;三是推广阶段。“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2002年以来通过参与实施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学习借鉴澳大利亚及国际职教先进国家职教经验,结合重庆实际,研究并实践的一种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在重庆市众多中职学校的众多专业中得以推广应用,而且引起福建省等众多省市的极大关注,福建省福州市2009年以来先后邀请重庆市40多位中职教师前往进行过示范性教学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重庆市众多中职教师和职教研究人员共同的智慧结晶。实践也表明,“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适合于中职公共基础课,而且也适合于中职专业课,不仅适合于重庆市,而且也适合于其它省市,是一种符合职教特点与需要的教学模式。第一章理论依据一、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职教理论依据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视为提高本国职业教育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产生是与能力本位师范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进行师范教育改革,将教师工作分析的结果具体化为教师必备的能力标准,采取措施提高教师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能力。将能力本位师范教育迁移到职业教育领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与产业界强烈要求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相关联。当时的企业界普遍反映,职业教育与就业需要不直接相关的现象太严重,学生在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是职业能力的体现。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力人”,即既具有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又具有一定的适应新异工作情境的迁移能力的劳动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以职业的需要为开发能力标准的起点,以能力标准的达成为目标,强调学习结果是获得能力而非只是获得知识,强调学习结果的行为目标化与可测量化。用行为目标来设计和开发课程与教学,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目标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征。研究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目的,即如何培养“能力人”,有必要深化对“能力”的认识。能力是一个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概念。迄今,人们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能力,很少从其他的角度来理解能力,结果低估了能力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使职业教育领域对能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偏狭。并且心理学对能力的界定的表述也不尽一致。(一)心理学的能力观现代心理学对能力的界定起码有如下五种不同的表述:“能力是熟练和技能的综合”;“能力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潜能”;“能力是对人的活动起决定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能力的核心,是能力中的一般因素”;“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熟练;二是概括化的心理活动或成为智力操作”。心理学家较普遍地认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现象中与心理过程相并列的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之一。能力不等同于技能,技能指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复杂的系统,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能力属于调节行动和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概括。技能作用迁移范围限于大致相似的场合,能力作用迁移范围可拓展到广阔的范围。(二)社会学的能力观韩庆祥在《能力本位》一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中认为,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社会发展和人生命运动的一种积极力量。”(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中的能力观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简称CBVE﹚的核心是能力,既不同于社会学中的能力,也不同于心理学中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大致有三种相关的能力观:一是还原主义能力观。能力被设想成一系列孤立的行为,与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相联系,可分解,可测量。二是整体主义的能力观。将能力视为一般素质,认为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而往往忽视具体的工作情境。三是整合的能力观。将一般素质与具体的工作情境结合起来,把能力看成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
本文标题:中小学五环四步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4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