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二专中医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
中医针灸治疗学名解:1.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称为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㕁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2.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抒,髓会绝骨。这八个穴位虽属于不同经脉,但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3.八脉交会穴:古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可治疗奇经八脉病证的8个腧穴,认为这8个腧穴分别与对应的奇经八脉经气相通。公孙——冲脉病证;内关——阴维脉;后溪——督脉;申脉——阳蹻脉;足临泣——带脉;外关——阳维脉;列缺——任脉;照海——阴蹻脉。4.俞募穴:背俞穴位于背腰部的膀胱经第1侧线上,募穴位于胸腹部,故又称为“腹募穴”。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想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5.陷下而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气具有固摄作用,当气虚而失于固摄出现脏腑组织陷下脱垂证候时,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目的。6.辨证取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是治病求本原则的体现。7.扶正祛邪:应用针灸治病所表现出的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的作用。8.不通则痛:疼痛有虚实之不同,因实者,经脉闭阻不通,谓“不通则痛”,因虚者谓“不荣则痛”。9.实则泻之:实证采用泻法治疗。针刺治疗实证用泻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泻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问答:1.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作用:疏通经络(祛除经络瘀阻而使其恢复通畅,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调和阴阳(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扶正祛邪(应用针灸治病所表现出的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的作用,临床上通过补虚泻实原则来实现)原则:补虚泻实: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虚证采用补法治疗。)2.实则泻之,苑陈则除之(实证采用泻法治疗。)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清热温寒:1.热则疾之(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以清泻热毒)2.寒则留之(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治病求本,在治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1.急则治标2.缓则治本3.标本同治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2.因地制宜3.因人制宜2.针灸的选穴原则临证选取穴位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比较明确的疾病而确定的选穴原则。辨证选穴及对症选穴则主要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某些主要症状而制定的选穴原则。1.近部选穴:在病变局部或邻近的范围内选取相关穴位。2.远部选穴: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3.辨证选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4.对症选穴:根据疾病的特殊或主要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3.风寒感冒主穴:风池、大椎、太阳、列缺、合谷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操作:风寒感冒,风池行烧山火手法;大椎、风门、肺俞加灸法4.月经不调1)月经周期异常主穴:子宫、关元、三阴交、交信配穴:经早——气不摄血加气海、足三里;血热内扰加中极、行间。经迟——血寒凝滞加归来、神阙;脾虚血亏加归来、膈俞;肝郁气滞加归来、太冲。经乱——肝郁气滞加期门、太冲;肾气不足加肾俞、太溪。2)月经量异常主穴:子宫、气海、血海、三阴交配穴:经多——气不摄血加百会、足三里、隐白;阴虚血热加曲池、太溪。经少——肝血亏虚加肝俞、膈俞;阳虚血寒加命门、神阙;血瘀胞宫加太冲、归来。3)行经时间及经间期异常主穴:子宫、气海、足三里、断红、三阴交配穴:经期延长——气虚加脾俞、关元;虚热加曲池、太溪;血瘀加血海、内关。经间期出血——肾阴不足加肾俞、太溪;湿热内蕴加中极、阴陵泉;血瘀胞络加血海、太冲。5.便秘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足三里配穴:热秘加合谷、曲池;气秘加太冲、中脘;冷秘加神阙、关元;虚秘加脾俞、气海,兼阴伤津亏者加照海、三阴交。慢传输型便秘加大横、腹结、归来;出口梗阻型便秘加八髎、长强、承山。6.痛经主穴:关元、子宫、十七椎、三阴交、合谷配穴:寒凝血瘀加神阙、归来;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肾气亏损加肾俞、太溪;气血不足加气海、足三里。
本文标题:二专中医针灸治疗学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5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