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环路初步设计说明书
ZC2-2-1萍乡市中环路跨铁路大桥及萍水河大桥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萍乡市中环路工程起于安源大道(320国道)硖石段,终于迎宾大道(319国道)樟树下,连接青山镇、安源区主城区,跨萍水河,经五陂镇和安源镇,是《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安源区城区道路规划环形加十字型交通主干道的西部和南部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安源区西部和南部的建设和开发,对扩大城市范围,加强安源区城区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塑造城市形象,推进萍乡市红色旅游基地的实施将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本设计共两册,第一册内容为:跨铁路一号、二号桥;第二册内容为:K0+000~K3+200道路部分、绿化、亮化,以及萍水河大桥。二、编制依据1、萍乡市安源区中环路项目建设办公室委托的设计合同2、现场考察及参考资料3、国家及行业有关法律法规4、地矿新余地质工程勘察院地质报告三、采用的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范》(GBJ08-39-94)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12、《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1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1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三、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I级;按双向6车道建设;桥面横坡2.0%。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道路全长:12067米(本册设计全长3200米);4、主线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56米宽路基标准横断面(两边各预留5米绿化带)为:3.0米(人行道)+7.0米(辅道)+2.5米(绿化带)+11.75米(机动车道)+7.5米(中央分隔带)+11.75米(机动车道)+7.0米(辅道)+2.5米(绿化带)+3.0米(人行道)。5、桥梁宽度:1)、跨铁路一号桥和二号桥均分左右两幅桥,全桥宽均为39.5m:划分为1.5米(人行道)+14.5米(机动车道)+0.5米(防撞墙)+6.5米(分隔带)+0.5米(防撞墙)+14.5米(机动车道)+1.5米(人行道);2)、萍水河桥分左右幅桥,桥宽为56米:划分为3.0米(人行道)+7.0米(辅道)+2.5米(绿化带)+11.75米(机动车道)+0.5米(防撞墙)+6.5米(分隔带)+0.5米(防撞墙)+11.75米(机动车道)+2.5米(绿化带)+7.0米(辅道)+3.0米(人行道);6、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3.5KN/m2;7、桥梁抗震等级为Ⅵ级,地震动锋值加速度0.05g;8、萍水河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ZC2-2-29、建筑界限:新场西牵线净空8.50m,沪昆铁路线净空8.50m,萍乡联络甲线净空8.50m,青山煤矿铁路专用线铁路线净空8.06m,萍青公路及沿河路净空5.0m;10、跨铁路一号桥和二号桥平面处于半径R=600m的圆曲线和直线段上,萍水河大桥处于直线上。1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设计采用黄海高程系统);12、路面面层采用沥青砼路面;1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14、平曲线最小半径:主线:600米;15、竖曲线最小半径:主线凹型:1500m,凸型:5000m;四、建设条件1、地理位置萍乡市境内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交叉分布,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占全市面积的61.7%;其次为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7.1%,河谷平地面积约占11.2%。安源区地处江西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47′~114°04′,北纬27°38′~28°01′之间,总面积724.67km2,安源区属湘赣丘陵山区地貌,境内东南多山,地势较高,西北丘垄相间,地势低平。2、气候萍乡市地处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霜期短的气候特征。3、地质萍乡市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聚敛带南侧,属华夏板块北缘赣中构造碰撞带,次级苑坑-神山倒转背斜的南西翼-倒转翼。自加里东运动以来,遭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不同层次的构造形迹交织在一起,具有复杂造山带的特征。即存在与俯冲-碰撞造山带有关的压缩构造体系,又有多期岩浆体构造作用引起的多层次、多序次伸展滑覆构造系统。致使本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图案。4、水系萍乡市域境内主要河流有五条,即袁水、萍水、栗水、草水、琴水。袁水发源于武功山北麓,自南向北再东折流入赣江。萍水发源于武功山与罗霄山之间,草水发源于广寒寨北麓。两河最终均注入湘江。栗水源出于宜春西部,经上栗和湖南醴陵向西流入湘江。琴水河发源于武功山,向南流入禾水,汇入赣江。项目境内河流主要有萍水河和南坑河,均属湘江水系。而影响萍水河中下游答口集居区防洪治涝安全的河注主要是萍水河及其支流南坑河。5、地震路线经过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即对应原地震烈度小于Ⅵ度,沿线构造物设计采用简易抗震设防。五、路线设计本路线起于安源大道(320国道),终于迎宾大道(319国道)。本册路线设计范围K0+000~K3+200,路线经过开发区、硖石、青山镇,平交一条规划路、城北路及建设路,跨铁路一号桥上跨沪昆线、萍乡联络甲线、萍青路,跨铁路二号桥上跨青山煤矿专用铁路及老站西路。本册路线长3200米,道路宽56米,跨铁路桥宽39.5米,萍水河大桥宽56米,路幅形式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Km/h。设计路线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高标准的线型指标,平曲线最小半径为600米,最大道路纵坡3.99%,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5000m,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500m。六、路基设计(一)、一般路基设计主线路基横断面:按双向6车道标准设计,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56米(两侧各预留5米绿化带宽度未计入56米中),横断面布置为:K0+000~K3+200段:56米宽路基标准横断面(两边各预留5米绿化带)为:3.0米(人行道)+7.0米(辅道)+2.5.0米(绿化带)+11.75米(机动车道)+7.5米(中央分隔带)+11.75米(机动车道)+7.0米(辅道)+3.0米(人行道)。路拱横坡:机动车道采用2.0%的横坡,人行道采用向路内侧反向1%的横坡。萍水河大桥桥梁宽56米,其横断面布置为:3.0米(人行道)+7.0米(辅道)+2.5米(绿化带)+11.75米(机动车道)+0.5米(防撞墙)+6.5米(分隔带)+0.5米(防撞墙)+11.75米(机动车道)+2.5米(绿化带)+7.0米(辅道)+3.0米(人行道);ZC2-2-3跨铁路桥梁宽39.5米,其横断面布置为:1.5米(人行道)+14.5米(机动车道)+7.5米(中央分隔带)+14.5米(机动车道)+1.5米(人行道)全线主线路基均不设置超高和加宽。填方路基:主线路基高度根据百年一遇路基桥梁设计水位,当填方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为1:1.5;当填方高度大于8m时,在8m处变坡,变坡上部8m坡度为1:1.5,下部为1:1.75,变坡处设2.0m填方平台,护坡道宽度取1.0m,填方平台、护坡道表面外倾横坡3%。挖方路基:挖方边坡坡度根据坡高、地质情况,结合防护、排水工程,并考虑边坡的过渡、线形美观综合确定;当挖高小于8米以下时,边坡坡率为1:0.75,挖高在8米~16米之间时,边坡坡率为1:1,挖高在16米~24米之间时,边坡坡率为1:1.25,挖高大于24米时,边坡坡率为1:1.5,全线路基挖方段每隔8m高设平台一道,平台宽度为2.0m,根据防护情况在平台处设平台沟。挖方路基在边沟外侧设置碎落台,宽度为1.0m。路基征用地按路基边坡边沟外侧3米为用地范围,桥梁段以桥梁上部构造水平投影外侧3米以内为用地范围。沿线清表、水鱼塘清淤、施工加宽刷坡等的弃方,应合理利用,减少废方,不可乱弃乱堆,弃方利用原则如下:1、尽量远调利用填筑路基;2、根据土质类别可部分留作桥涵台背填筑的用料。3、清表土方可作为培路肩、培中央分隔带用土及开发区的场地平整用等。路基填料要求路基不同部位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或参照下表执行。填土路基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cm)填土路堤上路床0~30≥810下路床30~80≥510上路堤80~150≥415下路堤150以下≥315路基填筑前,应先进行填前碾压和夯实处理,对基底夯实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路基应分层填筑、碾压。本路段区内地形起伏较小,沿线地势低洼开阔平坦,河沟密布,湖泊、鱼塘众多,水网发达,路线经过多为稻田耕种区,依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其路基填筑分述如下:I、一般路段(路基填深H≥0.8)时,路床(0~80cm)压实度≥95%,上路堤(80~150cm)压实度≥93%,下路堤(150cm以下)压实度≥90%,清表及填前压实30cm压实度≥90%,清表后基底压实度≥88%;填石路基石料最大的粒径不大于分层填筑层厚的2/3。Ⅱ、路基填土高度(路基填深H≤0.8m)时,沿原地面下挖至路基填深H=0.8m,路槽深度0~80cm压实度≥96%;路基填筑压实度参见如下:填土路基填料厚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填挖类别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土路堤路床0~80≥95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以下≥90零填及挖方0~80≥95Ⅲ、桥涵台背回填应15cm一层逐层填筑,台后的路基填料,要求采用内摩擦角35度以上,粒径不大于5cm的透水性材料填筑。台后应在大于10米范围内的填筑,建议采用水密法进行施工,重型压实(固体体积率)要求路槽底面以下0~80厘米范围内密实度≥97%,80~150厘米范围内≥95%,150厘米以下≥93%。由于本路段淤泥、软土不深,不良地质地段主要采用换填、抛石挤淤法处理。(二)、特殊路基设计本路段特殊路基主要存在形式为水田、水塘段,其淤泥软土不深,主要采用换填、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三)、路基防护设计根据本路段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路基填料特征,为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各部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分述如下:1、护坡道防护路堤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并适当的配以常绿乔木进行绿化点缀,株距5米。2、路基边坡防护1)路堤边坡防护为防止路基边坡风蚀及雨水冲刷的影响,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推荐防护形式如下:①路基高度≤4米时,采用边坡喷播草籽植草防护。②路基高度在4~6米时,采用三维土工网植草防护,土工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ZC2-2-4③一般路基高度大于6米时,采用人字形骨架护坡防护,骨架内满铺植草。④水田、水塘段路基,下部护坡道外迎水侧边坡至设计水位以上0.5m,采用M7.5号浆砌片石,厚度30cm,其下设10cm砂砾垫层;基础用顶宽1.1m,底宽0.5m,高度0.6m的浆砌片石。2)路堑边坡防护①路基高度≤4米时,采用边坡喷播草籽植草防护。②路基高度在4~6米时,采用三维土工网植草防护,土工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③边坡高度大于6米时,采用拱形骨架护坡防护,拱圈内挂三维网客土喷播植草绿化,边坡平台均采用喷播植草绿化。(四)挡土墙为保证新建道路的建设不占用原有道路的用地,使原有道路能正常安全使用。在新建道路K2+435~K2+538段左侧设置107米悬臂式挡土墙。墙高为2.0~4.5m。挡土墙墙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间距10~15米或墙身高度变化处设2
本文标题:中环路初步设计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6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