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论文
(论文)目录1·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概况......................................................................................................-1-2·生态城市理论..........................................................................................................................-2-3·我国中等发达中小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特点...............................................................-3-4·城市生态系统评价和城市发展定位的确定...........................................................................-4-5·生态城市建设对策与措施......................................................................................................-5-参考文献......................................................................................................................................-6-《建设法规》课程作业任务书..................................................................................................-7-《建设法规》课程作业总结......................................................................................................-8-武汉工业学院课程设计(论文)-1-1·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概况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我国城市生态学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很快。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生态学传入我国,引起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家的广泛兴趣。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1986年6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其重点在于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问题。198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与发展学术讨论会,为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学研究与国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1997年12月,全国第三届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专题讨论会在深圳和香港相继召开,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1990年中国生态学会在珠海和澳门展开了生态城市研讨会。2002年8月在深圳召开了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并讨论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这些都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说,国内各学科关于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各学科合作交叉研究的力度较小。国外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国外对生态城市理论的研究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了各国城市社会的现实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制定了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他们实施的一些措施只是围绕城市生态建设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因此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实当中的许多问题。从1971年提出生态城市概念至今,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上做出了尝试。一是以“绿色城市”为目标,增加绿色要素和绿化空间。如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市。二是制定了生态城市的标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丹麦、瑞典、日本等。另外,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和阿德莱德市、印度的班加罗尔、丹麦的哥本哈根以及美国的伯克利、克利夫兰等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并为人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武汉工业学院课程设计(论文)-2-2·生态城市理论当前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态化建设实践己在我国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和工业城市的反思,生态城市已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它和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异曲而同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具有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与生活质量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生态环境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单一的发展类型和发展模式,需因地制宜的创造各种生态城市规划类型和各种发展模式。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要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之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化,根本的途径在于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采取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目标,是城市生态化的必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需在生态极限内进行,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生态城市是应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城市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景观适宜的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态社区。其内涵:一是生态是人与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不是回归自然的原始的生态。生态市建设既要立足于生存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全面提高和进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设生态城市,就是以人为核心,把经济、社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促进有效的和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形成运转高效、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三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由资源型向知识型、网络型高效持续生态经济的转型,以生态产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四是建设生态社会,发展生态文化,促进城乡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良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培育一代有文化、有理想高素质的生态社会建设者。五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为社会经济发展建造良好的生态基础。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3)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的提高,它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且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武汉工业学院课程设计(论文)-3-3·我国中等发达中小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特点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由传统的农业国演变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过程,就是变农业人口、农村人口为主体为非农业人口为主体、城镇人口为主体的过程。一个国家城镇化的程度体现着该国家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鉴于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变,应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需优先发展中小城市,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78年到1997年的20年间,城市由193个发展到66。个增长了246%;从行政区级来看,县级市增长较快,从92个发展到442个,增长380%;从地区分布看,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更快,从69个发展到301个,增长336%,而西部地区只增长了202%。从城市规模看,中小城市发展快于大城市,中等城市从60个发展到206个,增长243%,小城市从93个发展到381个,增长309%,而大城市只增长74%。城市水平与城市密度,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先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发达,现代工业发展较快,城市水平较西部高。中等城市人口增加绝对量比大、小城市大,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坚持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是一致的。世界各国都在设法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在一些发达国家还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的趋势。城市群、城市带逐步形成和扩大。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日益增强,我国的辽宁中部、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已形成五大城市群;在沿铁路的京广线、津沪—沪杭线、京哈线、陇海—兰新线、焦枝—枝柳—湘贵线、浙赣—湘黔—贵昆线、宝成—宝昆线逐步形成过带状态的城市带;1990年在开发上海浦东新区的基础上,又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黄石、岳阳、重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等城市,形成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的沿长江黄金水道的城市带,它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横向中轴线。这些城市群、城市带的形成,使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为34.3%,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又如日前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为38.2%,高出全国的22.3个百分点,该地区每0.27平方千米就有一个城市,是我国城市武汉工业学院课程设计(论文)-4-4·城市生态系统评价和城市发展定位的确定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出台了《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规划的编制被看作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良好开端。目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已完成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如广州、昆明、天津、石家庄等,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编制各自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规划中设定了具体的指标和阶段性目标值,并提供一系列项目确保规划的实施,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有力的依据。为客观评价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共包含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方面的28项指标,作为检验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的标准;2008年初又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在结构、指标选取及目标值等方面对《试行》指标做了修改。同时,各城市根据其独有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制定适用于我市的指标体系和阶段性目标值。城市定位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消费需求和外界的竞争环境等的动态变化,科学地确定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一个城市只有当它不可替代时,才能保持自己在整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多个方面。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重在挖掘城市的个性与潜能,发扬不易为其他城市所模仿的特长,也
本文标题: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6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