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美亟需战略合作机制
中美亟需战略合作机制近日,美国对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的行为大加责难,使得中美关系再次陷入低谷,然而很快在亚信峰会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又达成了部分共识,并为次年的中美元首见面会做了准备,使剑拔弩张的中美双方再次收起锋芒,回归平静。矛盾—制动—再矛盾,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了中美关系这些年来不变的脚本。新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堪称现代国际关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而目前的中美实力差距又处于一个缩小的过程之中。中美同处世界上的最重要国家之列,两者的实力格局变化将会对现存国际秩序造成很大的影响,而现存国际秩序的不稳定将会进一步加剧双方深度沟通的难度,从而破坏双边外交的有效性,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这就好比中美两个巨人同处一只小船,两个人本来就站不稳,踩得这条船也摇摆不定,而船一摇摆,两个人更站不稳了,连站都站不稳,更何况握手交谈呢?小船的例子不算恰当,因为中美都不是无脑巨人,双方都在积极的想办法如何和对方打好交道,避免掉进修昔底德陷阱之中。美国的学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然而,双方的理念大都只是一厢情愿,落在实处上并无抓手,只能在关系趋缓时当成政治宣言。也就是说,在现实操作中,中美关系远没有达到稳定的新常态,如果非要说是某种常态的话,那也只能是不稳定的常态。这种常态,就表现为中美之间“矛盾—制动—矛盾”的循环往复。毫无疑问,中美需要新的、更有力的合作和沟通机制。中美之间的矛盾是扎根在意识的不互信之中的,来源于中美在各自核心利益问题上对彼此的缺乏信任。只是这些年来,这种意识深层的矛盾在全球危机和实力格局变化的冲击下逐渐上浮,中美之间的意识矛盾上升为战略矛盾,进而表现在东亚事务的各方各面。然而当下展现出来的中美矛盾只是小荷尖角,如果中美双方不对沟通机制进行改进,不对利益分歧进行调和,那么未来极有可能会演变成冷冲突,甚至在东亚引发热战。所谓的深层不互信,就是指中国就自身政权问题对美敏感,而美国就自身东亚地位问题对华敏感。中国方面,由于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存在冲突,加之1989年的深刻教训,中国在于美国打交道时总是多一份谨慎,简单的说,就是总是怀疑美国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否是要颠覆中国政权。而美国方面,出于对其霸权地位的保护,其对中国实力上升颇为忌惮,尤其是中国一再进行东亚一体化的努力,即便最后由于东亚局势一连串的突发事件,中国的努力功败垂成,但是美国始终认为中国是有意将美国逐出东亚以自为,所以只要思考和中国有关的事情,美国总会假定中国在努力将美国排除出东亚-西太平洋一带。双方的想法有其合理性,但是某种意义上也是荒唐的,中美双方都没有自发的去损害对方核心利益的动机,而且即便那么做了,收益也是极微。然而双方作为两个缺乏信任的大国,又不能不去为最坏情况做出打算,所以双方陷入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囚徒困境之中,都做出了最不利于双方共同利益的选择。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伊始,作为正常的经济开放的努力,开始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2010年几近成功,而美国并没有从中国的角度想问题,并将其视为中国试图整合东亚市场和资源,踢开美国称霸东亚,于是天安舰事件爆发后美国极力破坏中日韩关系和中国东盟关系,以避免东亚一体化局面的形成,并提出“战略重心东移”、“空海一体战”等极富挑衅性的概念。美国令中国的外交努力功亏一篑,并在2010、2011年携周边小国对中国展开外交车轮攻势,使中国遭遇严重的外交失败,几近孤立。而中国的反应也非常激烈,中国将美国的行为视为对中国发展的遏制,并且是想通过外部压力压迫中国甚至破坏共产党政权。至此,中美互相之间的出于自我保护的轻微恶意经过对方的解释,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敌意。意识已经形成,中美关系很难在这方面取得互相谅解,双方的深刻矛盾开始浮出水面。但是如果问题稳定在这里,那么也会形成新的常态,即美国占据上风,成功压制中国。但是美国经济持续疲软,中国经济却稳健发力,短短几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达到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而美国的经济复苏才刚刚开始,无力把中国甩开。同时,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努力也宣告失败,TPP卡在了美国国会,中国通过努力重新恢复了在东亚地区的部分影响力,并且推出了明确意在自立门户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新方案,中美在东亚再度陷入僵局。随着局势的变化,中美之间的意识冲突衍生出了中美的战略冲突,战略冲突体现在中美关于现存国际秩序的态度上。美国毫无疑问,不愿意丧失对世界的任何影响力和领导力,所以坚定的维护现存的国际秩序,而当代国际社会的各类主流国际机构和美国的影响力本身就是这旧秩序的基石。事实上,旧秩序虽然的确把美国变成了利维坦,但是也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各国在这个秩序框架下都不同程度的获利。但是中国经过了几轮博弈后,对此不再买账,中国认为自身国力的提升理应带来话语权的提升,即便没有,也至少不应该反遭排挤。所以中国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在现存秩序之外又规划了一小套新的国际组织平行机构,表现出了部分现存国际秩序的目的。目前,中国仅仅组建了几个以亚投行、金砖银行为代表的经济组织,就已经对全球经济治理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而美国对此的反应可想而知,亚投行筹建之初,美国慌乱的对其大加鞭笞并试图阻挠,其结果自然是狼狈不堪,最后只得接受既成事实,这毫无疑问加强了美国的疑虑。所以现在中美的矛盾体现在:美国想极力维持现存的国际秩序毫不动摇;而中国则想融入一个一个使自己更有话语权的国际社会,为此甚至不惜另立门户。这样一来,矛盾就大大激化了。而且,中美之间围绕全球秩序的争端,很容易溢出到各个领域,比如近日的南海争端中中美的对抗态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中美全球秩序之争的外化,同时,中美之间的信任度也继续下降,学界和政界都想涌现出了大量对抗性的言论。但是中美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秩序的利益攸关国和彼此经济高度依赖国,都不愿意让矛盾演变成冲突甚至热战。所以中美会主动的对风险和矛盾进行管控,这个管控机制的基石是中美双方避免冲突的意愿、中美贸易总量和各类中美对话机制,比如最近即将进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明年的习主席访美。这些机制总能在中美向危机滑去时起到一个重要的“制动”作用。比如2013年中美的庄园外交让中国周边的剑拔弩张态势缓和了一阵,还有自2010年以来的各次战略与经济高层次对话都做到了让比较恶劣的中美关系平静甚至友好一段时间。但是事实也证明了,经贸关系只是中美关系的压仓石而不是发动机,各类对话也只能作为中美关系恶化时的制动力而非向好的推动力。中美关系还是在一轮一轮的博弈中不断恶化,使双方的信任度在持续下降,从而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而在东亚及全球事务上中美的分歧有增无减,中日、中菲冲突不断加剧。如果中美不去建立更有力的合作或沟通机制以促进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那么长期的恶性循环必定会带来恶果。而且中美之间的战略冲突虽然根植于意识,但是也不是无法调和的,前提是双方各退一步:美国放弃对旧秩序的固守,开放态度欢迎中国成为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一员,使中国成为现存国际秩序中的核心领导者之一;而中国放弃另立新秩序的努力,使自己的资源和平行机构融入现存国际秩序并积极维护之,以负责任的态度领导全球,参与全球治理。这听上去不太可能,但是中美双方未必不会接受,因为双方各自坚守的目的最终都会被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纵使再有手腕,也无法制止中国的起步和腾飞,更无法制止其在全球秩序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力不断扩张,这时对美国来讲,与其让中国变成自己的麻烦制造者,不如使中国成为自己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一个得力盟友,同时,在大的历史尺度上,中国在生产力水平上超越美国几乎是一种必然,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无法阻止历史的脚步的。而对中国来讲,甩开美国另立中央无疑是天方夜谭,对于又缺经验又缺伙伴的中国,试图打造新秩序的努力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美国,这时与其与美国做无谓的争斗,不如与美国共同合作,继续快速提升中国自身的实力。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双方的矛盾和冲突都只能对彼此的发展起到迟滞的作用,这是双方都不希望的。因此中美在战略上达成某种共识或深度合作机制并非不可能,而且如果双方果真能够就全球秩序问题上实现包容和共治,那么中美就等于绕开了意识冲突展开合作,长期的合作会逐渐消解意识上的疑虑,中美的互信将得到极大加强,全球的和平和稳定会得到最有力的保证。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由于互信不足,中美合作关系是非常脆弱的,很有可能还会继续在“矛盾—制动—再矛盾”的轨道上继续运动,如此中美在东亚展开全面博弈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高,中日冲突和台海危机或将重演,届时,中国很有可能会用武力改变东亚格局进而对全球秩序产生深远影响,中美对抗局面将难以挽回,世界和平将会受到威胁,而中美的战略合作,也许早就被扔进了垃圾桶。当下的中美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随着局势演进,双方摊牌程度将会越来越大,深度谈判的时机也将逐渐成熟,届时双方如果愿意各退一步、消解猜疑、和衷共济,建立一套更深刻更有力的合作机制,实现真正的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常态,那将是中美之幸,世界之幸。然而如果中美关系仍然徘徊在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脆弱的制动机制故障的那一天,恐怕东亚和世界将会迎来浩劫。总的来讲,中国和美国能否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现在的机会还把握在中美手中,只要中美都能放眼长远,珍惜互信,诚意相待,早日建立实在的战略合作机制,两国就都不至沦为命运的奴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本文标题:中美亟需战略合作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7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