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药学西安医学院冯永辉一、名词解释二、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1)来源2)产地3)特殊药材的采收加工4)有效成分5)重要药物的功效6)重要药物的粉末鉴别特征7)重要的理化鉴别三、问答题一、名词解释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2、中药:是指收载于我国历代诸家本草中,并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其中绝大多数是植物药,少数是动物药和矿物药。中药又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3、中药材:指供切制成饮片用于调配中医处方或磨成细粉直接服用或调敷外用,以及供中药厂生产中成药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4、生药:指现今使用的中药材。绝大多数生药均取自植物界、少数来源于动物和矿物,包括药用植(动)物的全体、部分、分泌物和渗出物。在国外,指取自生物、只经过简单加工而未精制的药物。5、生药学:是一门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中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毒性与临床医离疗用途等的综合应用科学。6、生药拉丁名:通常由药用部分名(第一格)和生药名(第二格)组成。7、生药名:为原植(动)物的属名,或种名,或属种名。8、地道药材: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生药。9、低温冰冻干燥法:利用低温真空冰冻干燥设备,在低温下使药材内部水分冻结,然后在低温减压下除去水分,使药材干燥。10、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11、走油:含有多量脂肪油的生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其中油分容易往外渗出,而使生药表面出现油样光泽,称为“走油”。12、生药炮制:根据生药的性质与疗、调配和制剂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类特殊加工方法和技术,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3、性状鉴别:主要是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去观察生药的外部形态和性质(即性状)去鉴定生药的真伪。即主要是利用感官眼、手、鼻、口,通过看、摸、嗅、尝等方法,去观察完整的生药及饮片。14、显微鉴别:主要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组织构造和表面的微观特征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15、理化鉴别: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用于生药的真伪鉴定。16、微量升华:利用生药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17、荧光分析:利用生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作为生药真伪鉴别的一种简易方法。18、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或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现代药物。19、阴性对照试验:指在原处方中减去待鉴定生药,其余药物的组成、比例以及生产工艺均与样品相同,并按照相同的方法试验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20、星点:大黄根茎有多数异常构造在髓周排列成1-2环或散在,习称“星点”。21、钉角:生川乌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锥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21、鸡爪黄连:味连根茎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状,故又称“鸡爪黄连”。22、过桥杆:黄连根茎节间细长、光滑、圆柱形,习称“过桥杆”。23、晶鞘纤维:纤维周围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结晶。24、玉栏、金井、菊花心:黄芪断面强纤维性,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的1/3-1/2,木部淡黄色,并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习称“玉栏、金井、菊花心”。25、芦:根茎。26、碗:茎痕呈凹窝状。27、珍珠点:全须生晒参着生多数须状细根,有的具细小不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28、黄马褂:红参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时上部有不透明的灰黄色斑块,习称“珍珠点”。29、铁线纹:山参表面灰黄色,细腻,有浅纵皱纹,上部有细密而深陷的环纹,习称“铁线纹”。30、雁脖芦:山参根茎较长而细,习称“雁脖芦”。31、狮子头:三七顶端有根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习称“狮子头”。32、蝴蝶片:川芎饮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33、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稍膨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痕,习称“狮子盘头”。34、朱砂点:茅苍术断面黄白色,有多数红棕色油点(油室),习称“朱砂点”。35、“起霜”或“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舟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苍术醇结晶),习称“起霜”或“吐脂”。36、棕眼:天南星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和叶痕环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习称“棕眼”。37、怀中抱月:松贝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枚,大小悬殊,大鳞叶紧抱小鳞叶,未抱部分呈新月型,习称“怀中抱月”。38、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常具棕色斑块,习称“虎皮班”。39、“鹦哥嘴”或“红小辫”:天麻顶端有残留茎基(春麻),或红棕色芽胞(冬麻),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40、云锦纹: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复合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习称“云锦纹”。41、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密集的环节,习称“蚯蚓头”。42、筒朴:厚朴干皮呈卷筒状。43、如意朴:厚朴干皮呈双卷筒状。44、靴筒朴:厚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45、鸡肠朴:根朴呈单卷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46、企边桂:剥取10余年生的肉桂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称“企边桂”。47、“油桂筒”或“官桂”:剥取栽培5-6年肉桂的干皮和枝皮,晒1-2天,卷成筒状,阴干,称“油桂筒”或“官桂”。。48、毛壳麝香:野生的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立即割取香囊,阴干,将毛剪短,习称“毛壳麝香”(整麝香)。49、麝香仁:猎取野麝,剖开香囊,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50、银皮或云皮:毛壳麝香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银皮”或“云皮”。51、当门子:麝香仁质柔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52、虎牙:花鹿茸砍茸脑骨后端有1对弧形骨分列两旁,习称“虎牙”。53、二杠:花鹿茸具1个侧枝者习称“二杠”。54、单门:马鹿茸具1个侧枝者习称“单门”。55、乌金衣:胆黄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56、挂甲:牛黄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57、骨塞或羚羊塞:羚羊角基部稍呈青灰色,锯口面类圆形,内有长圆锥形角柱,习称“骨塞”或“羚羊塞”。58、通天眼:羚羊角对光透视,上部无骨塞部分中心有1条略扁三角形的细孔直通尖端,习称“通天眼”。59、朱宝砂:朱砂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者,习称“朱宝砂”。60、镜面砂:朱砂呈不规则板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边缘不整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而微透明,质较松脆者,习称“镜面砂”。61、豆瓣砂:朱砂块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呈灰褐色,质重而坚,不易碎者,习称“豆瓣砂”。二、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1)来源2)产地3)特殊药材的采收加工4)有效成分5)重要药物的功效6)重要药物的粉末鉴别特征7)重要的理化鉴别1)来源蕨类植物(1)(1个药材)1、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蓼科(2-3)(2个药材)2、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3、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苋科(4-5)(2个药材)4、牛膝: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5、川牛膝: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毛茛科(6-10)(5个药材)6、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主根(母根)或较小的侧根(子根)。7、附子: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侧根的加工品。8、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9、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10、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川赤芍的干燥根。多系野生。豆科11-15(5个药材)11、葛根: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12、甘草:豆科植物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13、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4、红芪: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15、番泻叶: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五加科16-17(2个药材)16、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栽培品称“山参”;将小山参移栽于适合山参生长的山林中,经10余年后采挖,称“移山参”。17、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伞形科18-23(6个药材)18、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19、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20、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21、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22、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23、北沙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龙胆科24(1个药材)24、龙胆:龙胆科植物东北龙胆(条叶龙胆)、粗糙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关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紫草科25(1个药材)25、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紫草的干燥根。前者习称“软紫草”,后者习称“硬紫草”。紫草科25(1个药材)25、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紫草的干燥根。前者习称“软紫草”,后者习称“硬紫草”。唇形科26-27(2个药材)26、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27、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玄参科28-29(2个药材)28、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29、玄参: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桔梗科30-31(2个药材)30、党参: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干燥根。31、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菊科32-35(4个药材)32、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33、白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34、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35、茵陈: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天南星科36-37(2个药材)36、天南星: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37、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百合科38-40(3个药材)38、川贝母: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卷叶贝母(川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磷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39、浙贝母: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磷茎。40、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兰科41(1个药材)41、天麻: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马兜铃科42-43(2个药材)42、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43、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及华细辛的干燥全草。瑞香科44(1个药材)44、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习称“国产沉香”或“土木香”。茜草科45(1个药材)45、钩藤:茜草科植物钩藤、华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后三者习称“有毛钩藤”。木兰科46-47(2个药材)46、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枝皮。47、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樟科48(1个药材)48、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芸香科49-51(3个药材)49、黄柏:芸香科植物黄檗和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关黄柏”,后者习称“川黄柏”。50、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外层果皮。51、青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的绿色外层果皮。木犀科52(1个药材)52、秦皮: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和干皮。杜仲科53(1个药材)53、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忍冬科54(1个药材)54、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菰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的干燥花蕾。鸢尾科55(1个药材)55、番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马钱科56(1个药材)56、马钱子: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姜科57(1个药材)57、砂仁: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种子。麻黄科58-59(2个药材)5
本文标题:中药学考试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7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