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专题二第1讲课下30分钟限时检测
一、选择题1.(2013·长春模拟)下列对酶和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ATP的合成不需要酶的催化B.原核细胞中酶的合成不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C.ATP与少数酶有相同的组成元素D.酶是活细胞中产生的,但人成熟红细胞中不能产生ATP解析:选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ATP的生成需要酶的催化;任何细胞中酶的合成都需要ATP提供能量;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RNA和ATP的组成元素相同;人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2.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均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下列与这两种酶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这两种酶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基本相同B.二者都能催化淀粉水解,说明淀粉酶不具有专一性特点C.与这两种淀粉酶的合成、加工、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相同的D.等量的这两种酶在相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的速率基本相同解析:选C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这两种酶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存在差异;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即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但不会催化其他物质的水解;这两种酶均属于分泌蛋白,与它们合成、加工、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相同的;这两种酶的最适pH等有差异,它们在相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的速率不一定相同。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解析:选C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大,不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碘液无法检验蔗糖是否被分解;新鲜的猪肝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两者对照可研究酶的高效性;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而题中所给pH梯度不合理。4.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ATP的水解产物仍可存在高能磷酸键B.酶都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的C.有氧呼吸的各阶段所产生的ATP量相等D.酶都具有催化作用和调节作用解析:选AATP的水解产物ADP中也含有高能磷酸键;本质是RNA的酶通过转录合成,本质是蛋白质的酶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生成的ATP较少,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酶不具有调节作用。5.(原创题)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称之为抗体酶。下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抗体酶能与各种抗原结合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功能上既具有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6.(2013·石家庄模拟)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酶种类40℃30℃20℃10℃a酶的相对活性(%)75956540b酶的相对活性(%)25976015c酶的相对活性(%)90502510A.a酶和b酶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B.不论温度多少,酶的用量一定会影响实验结果C.该实验中,自变量有两个,分别为温度和酶的种类D.三种酶中较适宜高温环境的是c酶解析:选B从表中信息可知,a酶和b酶在20℃和40℃时对应的酶活性均比30℃时对应的酶活性低,可见这两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在一个能使酶失活的高温条件下,酶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中温度和酶的种类均为自变量。7.(2013·西安模拟)为探究新鲜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是否适合用于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有人做了相关实验,每组实验结果对应下图所示信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至多设置6支试管B.所有组之间可相互对照的共有6对C.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37℃D.条件不同时,随着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一定升高解析:选D该实验中共设置了6组,所以至少设置6支试管;6组实验之间可构成相互对照的共有9对;从图中信息可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37℃或37℃左右;无酶时,随着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大,而有酶存在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8.纤维素是地球上产量巨大而又未得到有效利用的一种潜在的可再生的物质资源宝库,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对于解决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食品短缺、能源危机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其中酶降解法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实验步骤试管①试管②试管③①纤维素悬液(mL)222②纤维素酶液(mL)111③反应温度(℃)304050④斐林试剂(mL)222⑤砖红色深浅++++++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B.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D.该实验设计上最好将步骤③放在步骤①与②之间解析:选B自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人为改变的量,本实验中为温度;因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量,本实验中为还原糖的生成量;三支试管中均有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纤维素均被水解为还原糖;本实验由于温度梯度较大,因此不能说4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要想探究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还要进一步在40℃左右再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由于酶具有高效性,酶接触到反应物后会迅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把温度处理放在①和②之间。9.(原创题)下图是以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为例表示酶促反应的作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专一性B.酶在催化过程中结构不会发生改变C.适当增大底物量可加快酶促反应速率D.上述过程可表示为E+S→ES→E+P解析:选B由图可知,酶在与底物结合过程中,结构发生了改变。10.利用植物酯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比传统仪器分析更快捷、方便,而且准确度高,更适合现场检测。下图1和图2分别是测得的三种大豆酯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达60℃时酶1的空间结构已被破坏B.三种酶相比,酶1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C.由图2可知,酶1、酶3的最适pH相同D.酶2在温度为30℃,pH为6.0时活性最强解析:选B由图1可以看出,温度达60℃时,酶1的活性完全丧失,可见其空间结构已遭到破坏;由图1可以看出,酶2的酶活力随温度的升高比较平稳地下降,而酶3则迅速下降,且酶1、酶2的温度耐受范围都比酶3广,酶3在40℃时就完全失活了,所以酶3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由图2可知,酶1、酶3的最适pH均为6.5;30℃是酶2的最适温度,6.0是酶2的最适pH,故温度为30℃、pH为6.0时酶2的活性最强。二、非选择题1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2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该实验的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三个实验的结果图中可以看出,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是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pH。(2)实验1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FeCl3进行对照,说明了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3)实验2的结果显示,在ab段对应的浓度范围内,O2产生速率随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过氧化氢溶液达到b对应的浓度以后,O2产生速率不再增加,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4)在pH为e时,溶液中剩下的过氧化氢的量最少,说明在这一pH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使酶永久失活。答案:(1)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pH(2)酶的高效性(3)在过氧化氢酶量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O2产生速率越快,而当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后,O2产生速率不再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4)e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实验步骤: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请回答:(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__________被破坏而失活。(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1ATP标准液、70mg·L-1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进行实验。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4)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其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根据发光强度测定ATP含量。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会发出荧光,荧光强度与ATP含量成正比。答案:(1)空间结构(2)荧光素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热量)(3)①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mg·L-1荧光素酶②eATP全部水解(或ATP数量限制)(4)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本文标题:专题二第1讲课下30分钟限时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