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三基----输血+自测题+答案
1.红细胞有多少血型?红细胞有20多个系统及其他未列入血型系统的抗原,共有200多种血型抗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2.如何区别ABO血型?利用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进行鉴别。如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则为A型;红细胞膜上有B抗原,血清中存在抗A抗体,则为B型;红细胞膜上有A和B抗原,血清中无抗A和抗B抗体,则为AB型;红细胞膜上无A和B抗原,血清中存在抗A和抗B抗体,则为O型。3.何谓ABO正、反定型?ABO正定型血型鉴定是指用已知的标准血清鉴定未知的红细胞上的ABO血型抗原。反定型是指用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鉴定未知血清中的ABO血型抗体。4.如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是将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分别进行抗原、抗体反应。交叉配血用的病人血清应是输血前3天以内的血标本,但反复多次输血的病人,应采取输血后的血标本,而且是冷藏且无污染者。5.什么是Rh血型?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简单地说Rh是以恒河猴(Rhesuemonsky)的红细胞抗原而取名的。Rh系统有40多种抗原,最常见且用一般实验室方法可以鉴定的有D、E、e、C、c五种抗原。这五种抗原也是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其中又以D抗原性最强,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6.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试验有什么意义?输血前对病人进行血型抗体筛查试验,可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必要时对供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可以减少不规则抗体进入受血者体内而发生反应的概率。8.为什么说全血并不“全”?因为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而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其他如粒细胞破坏最快,24小时即丧失功能。血小板需在22~C士2~C振荡条件下保存,4~C保存1天后即明显破坏。因子Ⅷ24小时活性下降50%,因子V保存3—5天也损失一半。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他成分亦不够一个治疗量。血液离开血循环,还可发生“保存损失”。9.为什么不提倡输全血?(1)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在储存过程中已丧失功能或活性,起不到治疗作用。(2)全血中细胞碎片多,血浆中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如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3)全血中血液成分复杂,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血不良反应。(4)对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儿,输全血可加重心脏负荷,可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5)全血未去掉血浆,传播疾病和导致过敏的可能性比成分输血更大。1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输全血?一般而言,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急性大量失血病人可以考虑输注部分全血。全血能同时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和补充血容量。但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11.哪些病人不宜输用全血?(1)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病人。(2)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性贫血病人。(3)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贫血病人。(4)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体质弱者。(5)需要长期和反复输血的病人。(6)以往输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7)对于血浆蛋白过敏并产生了相应抗体的病人。(8)可能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12.何谓成分输血?将全血中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方法分离成高纯度、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输用,这种更有效、更合理的输血方法,称为成分输血。13.成分输血有什么优点?成分输血的优点是一血多用,节约血源,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混入其他成分少,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反应和疾病的传播。15.输注血浆有些什么不良反应?(1)传播病毒的危险:对供血者化验检测的项目有一定局限性,即使已检测的项目亦不能完全排除假阴性。(2)同种抗原抗体反应:血浆中混入少量血细胞抗原和血浆蛋白中各种抗原类型,都能激发受血者产生同种抗体,进而发生各种免疫反应。(3)过敏反应:特别是荨麻疹和发热反应比较多见。(4)给血容量正常的人输注血浆,可使循环超负荷,重者引起肺水肿。给血浆蛋白浓度正常的人输注血浆,可破坏体液胶体渗透压平衡。血浆中含有抗凝剂,输注过多可使肝功能异常病人出现低钙。17.为什么浓缩白细胞的应用日益减少?(1)所谓输注浓缩白细胞,实际上是输注粒细胞。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粒细胞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粒细胞输注后容易并发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还能传播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2)浓缩白(粒)细胞常混有大量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导致危险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AT—GVHD)。(3)新型抗生素不断发展,无菌层流病房亦广泛应用,其抗菌和控制感染的效果并不比输注浓缩白细胞差。18.输注粒细胞的适应证有哪些?一般认为病人至少要能满足下列条件,而且医师要在充分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才考虑输注粒细胞: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②发热24~48小时,有明确的感染证据。③经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仍无效者。④骨髓造血功能短期内能够恢复。20.简述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包括: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③稀释性血小板减少。(2)预防性输注:作为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应慎重选择其适应证,因反复血小板输注可发生同种免疫,还有感染疾病的危险。21.输注血小板制品有些什么不良反应?除可能发生与输全血相同的不良反应以外,还可发生以下不良反应。(1)与粒细胞和血浆输注相同的不良反应:因浓缩血小板中混杂有血浆蛋白、中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2)循环超负荷:输注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制品含血浆容量较多,易导致循环超负荷,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3)感染:血小板悬液应保存于22~C土2~C条件下,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受血者感染。(4)同种免疫:包括血小板输注无效、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5)血管收缩反应:这是由于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受损,释放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介质所致。23.自身输血主要有哪些方式?自身输血有以下3种类型。(1)储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以备择期手术、术后或将来使用。(2)稀释式自身输血: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病人一定量自身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适度稀释血液,降低血细胞比容,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病人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病人。(3)回收式自身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病人体腔的积血、手术中的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过滤、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病人。24.可以经输血感染的疾病有哪些?目前已知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登革热、回归热、鼠咬热、疟疾、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感染等。25.输血反应有哪些?(1)即发反应:①免疫反应,如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性休克反应、荨麻疹、非心源性肺水肿。②非免疫反应,如高热(细菌污染)、充血性心力衰竭、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反应(如血液本身因素)、空气栓塞等。(2)迟发反应:①免疫反应,如溶血、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紫癜等。②非免疫性反应,如各种经血传染病、铁超负荷等。(3)其他:如出血倾向、低钾血症、碱中毒、枸橼酸盐中毒、微血栓形成等。26.新生儿溶血病是如何发生的?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存在与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相应的免疫性抗体(1gG型),此血型抗体是针对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的抗原的;此血型特异性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发生溶血,并伴随一系列病理性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在什么病理情况下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动态观察哪些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某些皮肤病、寄生虫病及血液病等时增多,其他如猩红热、X线照射、脾切除及传染病恢复期等因素均可使之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还可用于观察急性传染病和估计手术及烧伤患者的预后,以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诊断胰腺疾病的主要血清酶有哪些?主要有α-淀粉酶和脂肪酶。α-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指标,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血清α-淀粉酶活力开始上升,12~72小时达高峰,4天左右恢复正常。血清α-淀粉酶升高常伴有尿淀粉酶增高,而且其阳性率和程度可高于血清淀粉酶,维持时问也较长。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活力升高,其增高程度可大于淀粉酶,可高于正常上限10倍以上,且持续时问较长,特异性较高。什么情况可引起淋巴细胞增减?(1)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感染,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肾移植术后(排异前期)。(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淋巴细胞百分率减低,但绝对值仍在正常范围。尿相对比密测定有何临床意义?高比密尿:见于: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少尿期。②肾前性少尿疾病,如肝病、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以及糖尿病、蛋白尿、使用放射造影剂等。低比密尿①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肾功能衰本网整理竭、肾小管间质疾病等。②尿崩症:常低比密尿(SG1.003),尿比密测定有助于多尿时糖尿病与尿崩症的鉴别。
本文标题:三基----输血+自测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