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历史教研组林小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近代以来服饰,西装、中山装、旗袍等出现、列宁装的盛行;列举四大菜系的形成与西方饮食的传入;列举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等物质生活的变化情况;描述婚姻观念和婚丧礼俗等社会习俗的变化。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征,培养归纳的能力。从经济、思想、外来文化、政治等角度,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音像资料,比如对《庐山恋》等80年代主要电影所展示的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评述性音像资料等,截取孙中山先生关于共和和中山装关系的演讲视频等,在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中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服饰怎么变,“为什么”变。对于饮食与建筑,利用乡土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回忆和探讨福州本土饮食和建筑风格。“饮食”主要结合书本内容,身临其境感受闽菜的魅力和西餐对闽菜的影响;“建筑”利用福州仓山烟台山建筑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对于“习俗”的变迁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访问长辈等方式,收集资料、根据展示的蔡炎培先生的征婚资料等,主动探索“怎么变”,根据对服饰的探讨角度归纳“为什么变”、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需精心设计,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以创设情境为主线,以引导为辅助手段,关注课堂启发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探手可得结论和全面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体现课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理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变化看起来简单,确是历史变化中最广泛、最深邃的部分,是了解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变化的最有效途径;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使学生受到唯物史观教育。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利用哈韩、哈日服饰风潮的探讨,罗玉凤征婚的探讨等深刻理解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近现代服饰、餐饮、建筑、习俗的变迁。归纳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阶段特征和原因。难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四、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庐山恋》音乐选段和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伴随着今天这段独特的音乐和这些被历史定格的图片,老师发现播放片段中集中在体现什么?是的,我们将一同进入一段别具风格的历史。看到这个标题,我相信有同学会这么想:社会生活?似乎应该登不了历史的“大雅之堂”,高中以来的历史课大家会发现,历史被深刻地分成了几个模块,现在已经接触了政治、经济模块,我们即将接触思想文化的模块学习。这告诉我们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主要角度进行。而要更深刻地了解政治、经济、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就是从侧面了解一下社会生活的变迁。它确是历史变化中最广泛最深邃的部分,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变化最有效的途径。讲授新课:课前老师播放的那一段优美的音乐,这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1980年拍摄的《庐山恋》主题曲我爱我的祖国,这是改革开放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吻戏、第一部青春偶像剧,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1981年,影片以高达近百万的票数当选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而张瑜也以至今无人能突破的票数——1260多万张选票的纪录,当选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四届电影“百花”奖的双料影后。我要说这是一部很奇特的电影。因为影评普遍认为无论从情节还是男女主人公的表演来说在现在都不算是最经典。从视频中我们进一步思考这几个问题:1、影评中的什么内容感染了那个时代?2、那个时代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服饰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播放视频资料:《影视经典——见证》片段2分钟。影评中什么内容感染了那个时代呢?对了,是衣服。是女主人公一部影片43套的衣服,都有什么衣服呢?是的。为什么一部影片给所有人最关注的不是情节和表演,而是不断变化的服饰呢?那么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先从变换的衣服入手吧。那个时代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服饰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学生展开讨论)很好,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当时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释放的要求是如此的迫切。而色彩单一对五颜六色是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为分界点,衣服的面料、花色、款式从保守走向开放,美观大方并层出不穷。我们先把从1949年后男女服饰的变化做一个阶段归纳。板书表格:2、现代服饰的变迁:(1)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2)第二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图片对比归纳一下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现代服饰发展的特征和表现。从这些变化中请同学们结合历史思维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归纳这一切变化又有怎样的原因呢?(学生讨论图片归纳)课件展示1978年以后服饰图片和归纳内容。板书表格:2、现代服饰的变迁:具体表现:50、60年代:中山装、苏式服装等;60、70年代:色彩单一的军装、干部装。服装美观大方、款式层出不穷特点:政治性、保守性开放性、与世界接轨原因: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思想因素:封闭保守。政治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提高;思想因素:开放,与世界交流频繁。板书: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板书: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课件展示图片中,有一种服装一直显示着它的生命力,甚至无论从国家领导人到百姓都欣赏和重视它。是的,中山装。顾名思义,中山装一定和孙中山先生有重要的关系。那么中山装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出现的。并于20世纪20年代末,成为国民政府的礼服。同时融合了欧美服饰的优点,说明具有中西合璧的典型特征,到民国成立后迅速流传开来呢成为服饰时尚的趋势。也显示了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那么中山装出现前近代中国人的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么?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协助归纳。是的,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从适体、潇洒的穿着角度,西装比较长袍马褂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着装西装只是一种趋势,普遍集中在留学生、商人、有新思想的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和认同的。而且农村和城市发展水平也不一致。这其实也体现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全过程。根据图片内容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比较、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现在我们又要进入关键一个环节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呢?谁能想象国父孙中山这位新式服装的开创者。在更深刻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中山装的内涵。这似乎很能说明了近代服饰的变迁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发现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最主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国门的被迫打开。所以同学们说说小结一下最主要的影响来源于哪里么?对了。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经历的三个阶段,而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找出。我们最后归纳一下:展示课件归纳资料近现代除了服饰外,人们的饮食和居住文化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喜欢吃的美食。如果,有个栏目要进行吃在福州的节目,你们作为主人都有什么好介绍的吗?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归纳出哪些属于西餐、哪些是中餐。福建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存的新石器时期福建先民使用过的炊具陶鼎和连通灶,证明福州地区在5000年之前就已从烤食进入煮食时代了。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建闽侯县,在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除了招碑莱“佛跳墙”外,还有七星鱼丸、乌柳居、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等等,均别有风味。板书: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板书:(3)原因:政治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制度改革上的推动;经济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壮大。思想因素: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想的传播。板书:1、近代服饰的变迁:(2)特点:从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适体、方便、平民化过渡;中西并存(盲目排外到西化)。中西合璧;发展不平衡板书:1、近代服饰的变迁:(1)女装:具体表现:旧式旗袍—新式旗袍男装具体表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请学生比较中西餐的区别。观察比较身边长辈饮食和自己的区别。西餐传人后,对普通百姓的饮食带来什么影响了呢?能在你们家的饭桌上找到一些痕迹吗?西餐注重营养,中餐注重色香味俱全。饮食种类和结构在不断的变化中。特别是近代以来,伴随着中西餐的并存于世,随着近代西餐的传人,西餐西点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餐中有些元素也被中餐接纳了。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传统的中餐中,历代形成了影响最大的四大菜系。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多媒体资料补充说明。鸦片战争后,随着欧风美雨的影响,除了吃穿发生着变化,人们的住也悄悄发生着变化。课件展示图片。四合院是北方典型的民居。南方的民居又有不同。在福州就有着南方古民居的典型代表——三坊七巷。近代以来,各地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风格,现在的上海外滩满满的都是这种风格的房子,这种风格反而特点是什么呢?课件展示仓山区烟台山建筑。实际上在我们在仓山还有着很多这样的建筑。为什么当时的外国样式的建筑多集中在仓山地区呢?对福州的住宅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进行探讨。学生归纳特点:西式建筑或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对福州仓山区著名古建筑加以保护。近代在物质生活发生变化同时,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特征。课件展示一则征婚启事:蔡元培征婚启示及婚礼。说明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近代以来我国的婚姻习俗发生了哪几方面变化呢?课件展示(出示新、旧婚礼照片)有两大变化:一是婚姻观念的变化,原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民国以后越来越要求婚姻自主,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崇尚自由恋爱;二是婚礼形式的变化,由旧式婚礼向新式婚礼转变,由繁到简。现代的婚姻更为自由和自主。课件展示罗玉凤雷人征婚宣言,提醒学生这种事炒作,一定程度也放映了社会的多面性。丧葬礼俗又有什么变化呢?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归纳一是丧礼由繁到简;二是由土葬到火葬。板书:(2)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等菜系。板书:(1).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主要因素。板书:三、居住建筑的演进板书:(1)原因(2)特点:中西合璧板书: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姻习俗板书: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姻习俗①古代:父母命之,媒妁之约②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自主——删繁就简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为什么要发生这种变化呢?你从中有何感悟呢?学生感悟:对待老人该是生前尽孝,死后礼节从简。土葬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土地资源,又不卫生。感悟:我们应该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社会习俗还有哪些变化呢?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归纳。无论哪种变化,我们都可以从基本的哪些方面归纳原因呢?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交流后回答:内因:中国历史的剧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外因:西方文化的传人、冲击。我们发现当城市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巨变时,我们还要多关注农村的变化却是微弱的,与农村相对封闭、落后、保守有关。根据以上学习内容现在我们一同归纳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有哪些特征呢?教师启发学生回答:有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这种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呢?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从封建传统天下走向近、现代化。由此可见,我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中产生的,即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发展,并促使中国向工业文明转
本文标题: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9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