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专题一:区域空间定位1、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亚洲:26ºE--169ºW,10ºS--80º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非洲:17ºW--51ºE,35ºS--37º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欧洲:10ºW--66ºE,36ºN--71ºN;处于中、高纬度北美洲:170ºW--20ºW,7ºN--72º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南美洲:82ºW--35ºW,54ºS--12º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大洋洲:110ºE-130ºW,47ºS--30º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南极洲:绕经线一周,62º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2、各分区地理位置东亚:80ºE-140ºE,20ºN-50ºN;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东南亚:23º26’N-10ºS,90ºE-150ºE;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º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共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十国)南亚:10ºN-30ºN,中央经线80ºE;地处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中亚:40ºN-50ºN,50ºE-80ºE;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距海远,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西亚和北非:20ºN-40ºN,20ºE-65ºW;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撒哈拉以南非洲:30ºN-30ºS,20ºW-60ºE,中央经线:20ºW;好望角新航线的发展,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伊士运河开凿前,欧亚两洲来往的船只都要经过好望角,今天这条航线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西方国家把这条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和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欧洲西部:40ºN-70ºN,10ºW-20ºE;欧洲西半部,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包括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欧洲东部和北亚: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占亚洲地区的1/4;北美:30ºN-50ºN,中央经线90ºW;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拉丁美洲:30ºN-50ºS;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大洋洲:20ºN-40ºS,100ºE-140ºW;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南极: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专题二:地形一、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分析:地理位置的推测地形类型及地形特点地质作用分析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等)及经济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市等)二、地形剖面图高考分析: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地理位置的推测两端点特点峰值、谷值及地形类型及起伏状况三、世界各分区地形概况:东亚:总括:(1)东部沿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南部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马来群岛: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形崎岖,平原较少;南亚:1、三列:北——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古老低平高原);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中亚: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沙漠广布;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西亚和北非: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沙漠广布;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扎格罗斯山(西亚,伊朗);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4、著名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总括:(1)以高原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2)东非大裂谷;2、著名山脉:德拉肯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欧洲西部: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2)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地多东西走向;(3)冰川地形分布:挪威峡湾;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欧洲东部和北亚:1、总括: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东西伯利亚山地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美: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1)东部:高原、山地区;(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3)西部:高山区,山脉、盆地和高原相间分布,地壳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2、著名山脉: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拉丁美洲: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3)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2、著名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拉普拉塔平原;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大洋洲:三列:(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4)三类岛屿: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如塔斯马尼亚岛;火山岛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珊瑚岛面积较小,地势低平,如大堡礁。南极: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2)90%大陆冰川;(3)淡水水库;北极: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专题三:气候分析一、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等分析成因分析:经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分析下垫面状况分析(地形地势——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海拔高度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其二是山脉成为气流的屏障或通道,其三是迎风坡与背风坡特点分析:太阳辐射影响气温状况,大气环流影响降水状况,下垫面(如地形、洋流等)引起局部地区水热状况变化二、世界各分区气候分布及特点东亚: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西部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常年高温多雨);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2、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中亚: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西亚和北非: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2、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炎热多雨,“热带大陆”,“干旱大陆”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南北半球通过东非高原连成一片;2、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3、热带沙漠气候: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4、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欧洲西部:1、海洋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形成原因: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终年西风;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⑤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极地气候;3、南部:地中海气候;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东部和北亚: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北美: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西部:太平洋沿岸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西部广大高原区形成半干旱区,南部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3、东部: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35°N以南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拉丁美洲:1、气候以湿热为主,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2、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都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盛行西风,迎风坡多雨,而东侧背风坡地区则干燥少雨;南美西海岸受山脉的屏障,气候呈狭长分布于沿海地带。大洋洲:1、大陆部分炎热干燥,沙漠、半沙漠分布广泛,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岛屿气候湿润。2、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原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于海洋和暖流上空,地形因素为地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3、热带草原气候:北部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南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东部地处大分水岭北风坡;4、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流);5、西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30゜-40゜);南极:1、酷寒:纬度高,热量小;海拔高,降温幅度大;冰雪对太阳的反射极强;暖季在11月——次年3月,利于科考2、干燥: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陆地面积大;3、烈风:发生频率高;风速大;烈风伴暴雪;风暴多在陆边缘;风暴多在当地冬季。(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原因:气压场分析和地形分析)北极: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3、风速没有南极大;三、世界沙漠的分布及成因分析1、纬度地带性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2、经度地带性分布——大陆中心或内陆——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3、非地带性分布——山脉的背风坡——“焚风”效应与“雨影”效应——南美南端大陆东侧沿海的巴塔哥尼亚荒漠。4、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塔尔沙漠四、世界四大沙
本文标题:世界区域地理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9962 .html